SoPilotSoPilot

🔥 Search Hot Tweets

Search and analyze hot tweets from KOL accounts within 6 hours. Use SoPilot plugin to quickly comment and occupy the comment section.

Real-time Hot Tweet Analysis

dontbesilent
51.2Kfo
dontbesilent@dontbesilent12· 3d ago发布

知识付费干了不到一年 如果说有什么成绩的话,不是粉丝量,也不是销量或收入 是个不太常见的答案:我做过的产品的数量 百元标品、千元标品、千元线上非标品、千元线下非标品、万元线上非标品,我全干了 在这个价格带,我有 0.01% 的 insight

59
1
3
6.7K
Data updated 2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3%
Predicted Views
9.0K
Est. 200 views for your reply
徐冲浪
117.3Kfo
徐冲浪@cyrilxuq· 3d ago发布

我不喜欢稀土股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MP USAR这类股,其实赌的都是中美决裂,中美脱钩,而真当发生这种事情的时候,我的其他仓位都要遭殃了,而且一旦两者关系缓和,就会有大量平仓发生,这不是业绩股,这是vix的翻版

189
11
33
39.6K
Data updated 2d ago
Viral Probability
63%
Predicted Views
79.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Bear Liu
107.1Kfo
Bear Liu@bearbig· 3d ago发布

剪头发发现的商业门道。 一个开在商场里的理发店,几乎不指望自然客流,全靠线上流量。于是美团、抖音这类平台成了他们的"生命线"。 但这些平台的游戏规则是:谁刷单,谁上榜。 和理发总监聊,一个店如果想在本区的搜索里排前几,每个月大概要"刷"13万人民币的单量。 每单美团还要抽 6% 的服务费,就这样,一个月光是"服务费"就要几千块。要是想打广告?那还得另外加钱。 发型师一般会找熟人或者熟客刷单。比如今天我就"刷了一单":帮Tony老师买了800多块的剪发服务,然后他再把钱转回来给我,走个过场。 钱进钱出,店铺花了6%的推广费用,美团的业绩有了,上面的真实顾客评论和买家秀有了,店也能让自己的信息靠前一些。 对了这是我现在的发型。

31
0
15
12.4K
Data updated 2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5%
Predicted Views
17.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Susan STEM
39.3Kfo
Susan STEM@feltanimalworld· 3d ago发布

技术的、抽象的、跨语言的、宽频式的文字与视频传播——有没有可能? 在这个意义稀缺的时代,真正的原创依然稀有。 尤其是那种高密度、高抽象的原创。 很多人也就是quote一段别人的原创或者产品发布,翻译一下而已。花不了几分钟。 这个时代里,几乎每个人都在教你如何“起号”,如何“变现”,如何“做内容”。 但极少有人在问:语言还能不能承载思想?如何寻找意义? 我已经写了快一个月的英文 Substack。 是的,哪怕对母语是英文的人来说,这类内容的受众也极少。 但是,So what? 活着就一定要有 KPI 吗? 让我感到幸运的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我居然也遇到了一些英文原创者。 他们的存在, 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我确定我没疯”的共鸣。 正是我所说的:范式转移的信号。 我对自己的要求很简单,也很苛刻: 中英文无歧义,行业性广谱。 有代码,就谈代码; 没代码,就谈哲学。 我希望自己能在中英传播的双语系统中,真正建立起一种结构对齐的表达方式。 只有这样,未来才能帮助更多那些 脑子里有太多语言尚未成形、 却闪耀着天才光芒的思想者。 成为新的国际符号传播者。 我承认,这个野心不小。 但也许,正因为它够大,才值得去做。 https://t.co/pi4BOSFHHD

21
4
2
3.0K
Data updated 2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3%
Predicted Views
6.0K
Est. 300 views for your reply
在悉尼和稀泥
19.3Kfo
在悉尼和稀泥@JamesGoong· 3d ago发布

这么个破内容,跑了 30 万的展示。 如果我再发一点“润和不润”,“单不单身”,“男女对立”,“婆媳关系”,“大厂小厂”,“四线城市”,“中美建政”,总之一些流量密码的话,在有心的调配下,做流量是不难的。 但是并没有什么卵用。 与此同时,有的开发者展示自己的产品案例,可能就1000 的展示,然后回复里面大方带自己的产品链接和介绍,可能就成了一单。 所以流量重要,但是开发者千万不要从不会流量的极端,跑到流量为王的极端。 因为,流量和变现没有线性对应关系。 你的内容为何而做?

22
0
6
4.9K
Data updated 2d ago
Viral Probability
49%
Predicted Views
10.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ding.one
165.0Kfo
ding.one@dingyi· 3d ago发布

试了一下这个第三方 launcher,除了有点卡顿,其他都很好:https://t.co/wMornUZM2l

22
0
2
4.3K
Data updated 2d ago
Viral Probability
46%
Predicted Views
9.0K
Est. 500 views for your reply
dontbesilent
51.2Kfo
dontbesilent@dontbesilent12· 3d ago发布

做自媒体不要抱怨被骂 如果你骗人了,被骂是理所应当 如果你没骗人,就会被另外 99% 想被骗的人骂 所以打开抖音之前心里默念三遍 这条路是我自己选的,没什么可抱怨的 你只需要考虑,是自己拉黑,还是雇个助理拉黑牠们

58
3
9
5.6K
Data updated 2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9%
Predicted Views
8.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Mina
5.9Kfo
Mina@Minamoto66· 3d ago发布

我觉得本质上是脑力/精力资本的区别。有的人的脑力/精力资本承受不了太多的失败。

17
0
4
1.6K
Data updated 2d ago
Viral Probability
47%
Predicted Views
4.0K
Est. 200 views for your reply
Mina
5.9Kfo
Mina@Minamoto66· 3d ago发布

今天回了一天各种破消息,会也没开好,有点emo…有时可能对一些事太较真了吧,宽慰自己真没必要,nothing really matters… https://t.co/YdB9vEWNbB

45
0
5
1.4K
Data updated 2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0%
Predicted Views
3.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在悉尼和稀泥
19.3Kfo
在悉尼和稀泥@JamesGoong· 3d ago发布

做的越多,越理解了雷军当年采访时候说的 “go big market”,王健林说的“先赚个小目标”这种貌似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发言。 除掉“自负盈亏” vs “拿投资”的方向性选择外,在业务和市场的选择上,很多时候个人花的精力真的是差不多的。 0-1,1-10,10-100,或者说 10 倍增长,客观的复杂度可能差别没那么大,但是得到的收获确实是 10 倍的差距。 所以有时候想想做个什么 5 美元一个月的 SaaS,或者做一个只给几百个开发者用的铲子,别说没成,就算成了,也就那么回事。 还是要多想想最肥的用户和市场在哪里,钱哪里多,倒着推一下他们的需求,找找对标,看看自己能不能做。

27
2
6
4.4K
Data updated 2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6%
Predicted Views
9.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柴郡🔔|Crypto+AI Plus
139.4Kfo
柴郡🔔|Crypto+AI Plus@0xCheshire· 3d ago发布

下面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 30 位投资者。 以及他们每人一句代表性的名言: 1. 斯坦·德鲁肯米勒 “我喜欢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非常仔细地盯着那个篮子。” https://t.co/DiC0bXWQQu

26
5
1
9.1K
Data updated 2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2%
Predicted Views
12.0K
Est. 300 views for your reply
歸藏(guizang.ai)
103.2Kfo
歸藏(guizang.ai)@op7418· 3d ago发布

我终于解决了 Cluade Code 使用中最恶心我的一个问题! 在 AI 的帮助下开源了 ai-claude-start : Claude Code 多配置管理工具,让 Claude Code 可以轻松在 Anthropic、Moonshot、智谱等 API 间快速切换 下面是项目地址和使用教程👇: https://t.co/PuRDR4w2NR

140
16
13
19.8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66%
Predicted Views
28.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Wey Gu 古思为
13.2Kfo
Wey Gu 古思为@wey_gu· 3d ago发布

大家是否在切换不同任务、不同 coding agent 工具的时候感觉上下文切换、交换不自由,很难受? 开始一次配置使用 Nowledge Mem 可解,它可以让 cc/codex 自主写入、参考重要的洞察和进展,也可以方便人为随时存取,基于图算法增强沉淀的知识和记忆。 支持各种 chat ai 的 thread 导入和聊天中存取。 最近,Nowledge Mem 下一个 0.4 的版本,则会进一步针对性增加对 claude code/ codex cli 的 threads 管理做增强。 cc @yihong0618 @zhangjintao9020 @yetone @Jason_Young1231 @BohuTANG 感兴趣的老师们,我很期待来分享你的痛点和期待和场景,DM 我获得内测邀请与 Pro License 哈~

29
2
4
8.9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0%
Predicted Views
12.0K
Est. 300 views for your reply
柴郡🔔|Crypto+AI Plus
139.4Kfo
柴郡🔔|Crypto+AI Plus@0xCheshire· 3d ago发布

最近,孙正义的软银系 PayPay 宣布收购币安日本 40% 股权,并与币安达成资本与业务合作。 对很多人来说,这可能只是又一则合作新闻。 但对懂行业的人来说,这是一次级别极高的信号: 支付巨头第一次真正握手全球最大的交易所之一。 这意味着,日本的加密市场,可能要真正活跃起来了! PayPay 是日本本地支付的天花板,数千万用户,线下覆盖几乎所有便利店、药妆店、餐饮商户。 币安是全球加密流动性的心脏,不只是交易,还有钱包、衍生品、理财、生态基础设施。 两者联手,本质上是把法币支付与加密资产绑在了一起。 之前买币,要注册交易所、入金、过审、转账……繁琐到足以劝退一半人。 现在,只要一个 PayPay 账户,就能直接买币、卖币、提现,像扫码支付一样顺畅。 币安这次找的不是合作伙伴,而是流量阀门 + 政策缓冲 + 信任外壳。 当支付端开放,加密资产就不再只是投资工具。 其他亚洲市场可能快速跟进,韩国、台湾、新加坡……都会观察这场合作的结果。 如果成功,这会是 Web3 大众化最快的催化剂!

24
16
11
11.9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61%
Predicted Views
16.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orange.ai
138.1Kfo
orange.ai@oran_ge· 3d ago发布

公司成立9个月 搬了新的办公室 有了新的工位 非常开心 有几个空闲工位等你来 海外增长,AI前端,全栈 Agent 工程师 投递 [email protected] https://t.co/kl8kufg4U3

260
10
67
58.7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64%
Predicted Views
145.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Cell 细胞
17.2Kfo
Cell 细胞@cellinlab· 3d ago发布

正好今天发现一本好书:《〇〇年代的想象力》 强烈推荐!⬇️ 请赐予我宁静,以接受无法改变之事; 请赐予我勇气,以改变能够改变之事; 请赐予我智慧,以分辨两者间的不同。 ——莱因霍尔德·尼布尔 https://t.co/Fw1uPVOVgV

18
3
3
3.6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3%
Predicted Views
8.0K
Est. 400 views for your reply
凡人小北
17.2Kfo
凡人小北@frxiaobei· 3d ago发布

Google Finance 终于改版了,这一次是 AI 化。 需要在 google labs 手动开启。 https://t.co/IYLbPlfD3e

149
29
4
15.8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65%
Predicted Views
21.0K
Est. 500 views for your reply
凡人小北
17.2Kfo
凡人小北@frxiaobei· 3d ago发布

下午面试一个运营候选人,聊到离职原因,她说,其实在公司裁员消息还没出来前,她就感觉到了团队在慢慢收缩,于是开始悄悄做准备,更新简历、投递新机会,不急不躁,但一直在动。 面试的时候听到这段话心里被激了一下,挺有感触的。 人们常说“好好干,别想太多”,现实是如果完全埋头,只想着把眼前事做完做对,很可能当环境变了,连应对的时间都没有。 AI 时代尤其如此。变化太快了,效率的边界不断被刷新,组织调整的节奏也前所未有。越是在这种时候,越需要我们在埋头做事的同时,也留意一下周围有没有什么正在悄悄变化的信号。 “拥抱变化”这四个字不是挂在嘴边的,真正的拥抱是一种主动:要有感知的雷达,也要有调整的勇气,甚至要有转身的准备。 候选人说:“我只是提前一步看到了不确定性。” 我想,这是一个职场人能拥有的最珍贵的清醒。 别做鸵鸟。头埋在沙子里,变化不会因此停下来,风险也不会自动绕过。

184
18
9
46.1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5%
Predicted Views
75.0K
Est. 300 views for your reply
YL (Yucheng Liu)
11.1Kfo
YL (Yucheng Liu)@lyc_zh· 3d ago发布

在AI领域,未来几年唯一重要的事情可能就是「上下文工程」(Context Engineering)。如何从嘈杂、非结构化的真实世界对话中精准提取、管理和排序上下文,再喂给LLM,是决定AI智能体表现的关键。这远比卷模型本身更有价值。

82
11
8
10.1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60%
Predicted Views
14.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凡人小北
17.1Kfo
凡人小北@frxiaobei· 3d ago发布

《为什么 95% 的 AI Agent 做不起来?》 非常推荐,踩的坑和解决方案跟我们几乎一模一样,虽然讲得很清楚,架构师视角,值得花 10 分钟读完,应用到工程实践中。 几个点: 1. 现在大家都还在拼 prompt,只有少数人开始拼上下文结构。 特别对的一点是:prompt engineering 已经不是核心了,context engineering 才是下一阶段的主战场。给再聪明的大模型喂进去一堆乱七八糟的输入,它还是只会胡说八道。 市面上跑得稳的 Agent,都是在“什么该让模型看、怎么看、以什么形式看”上下了大功夫的,这一点现在应该是共识了。 2. 记忆系统这事,光是能存起来远远不够 很多公司的 memory,说得好听点是长期记忆,难听点就是个聊天记录仓库。 真正落地的系统要分层记忆(用户级 / 团队级 / 系统级)。文章读完我感觉更多的篇 B 端,C 端要思考的是结合业务来做分层记忆,并且要能让人知道 它记住了什么,并且用户能自己改。否则就不是记忆是监控。 3. 不迷信单模型,这年头还不做 routing 的 agent 就别说自己做 infra 了。 这篇文章提到多模型路由,说得很对。不可能所有请求都丢给 GPT5,成本和时延直接炸掉,表现也未必好。 真正合理的系统,一定是: 快速反应的轻模型做分类和前处理、重模型做主任务、补一个模型做验证或追问。 一个 agent 后面绑定的一定是一个 LLM 团队。 4. 可追溯/可控/可信,是企业愿意用 Agent 的底线 很多人只想着怎么让 agent 能回答,但企业更关心:这句话是从哪里来的?有没有越权?出了错我怎么追责? AI 要可治理。 5. 最被低估的一点:Agent ≠ Chatbot 这篇文章最后说到的一点我非常赞同但还不够狠:如果还在用聊天当所有用户交互的方式,那agent 最多是个语音助理。 真的 agent 应该是:先用语言调度任务,然后在页面上看到结构化结果,还能继续点选、调整、组合下一步。这部分很多公司现在在尝试了,交互上比之前全部自然语言高效了太多。 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点,当主持人问观众“你们中有多少人构建了文本到 SQL 并投入生产?”时,没有一个人举手。

489
124
19
54.0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77%
Predicted Views
121.0K
Est. 300 views for your reply
AI Will
177.6Kfo
AI Will@FinanceYF5· 3d ago发布

谷歌如何建立起一个价值 3 万亿美元的商业帝国 搜索业务将“注意力”变现,云服务将“算力”变现,而 Gemini 的运行则建立在谷歌二十年来积累的数据和无人能及的规模之上。 接下来,Gemini 将通过 Tokens 为其生态系统中的每一次 AI 交互进行定价,从而将“智能”本身变现。 https://t.co/8l3Gslq4cS

43
12
1
9.0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47%
Predicted Views
12.0K
Est. 300 views for your reply
向阳乔木
65.5Kfo
向阳乔木@vista8· 3d ago发布

刚才看《救猫咪》这本书,里边有一个概念很好玩,就是一定要学会一句话解读任何东西。 写了一个提示词,无论输入任何内容,都变成一句话解读。 提示词如下 【角色 Role】 你是一位精通叙事艺术的内容策划专家,擅长用最简洁的语言提炼任何内容的核心价值和吸引力。你具备: - 编剧和影评人的叙事洞察力 - 图书编辑的内容提炼能力 - 文案策划的表达技巧 - 跨媒介内容的理解力 【任务 Task】 请为用户提供的内容创作一句话概述。内容可能是: - 电影、剧集、纪录片等影视作品 - 书籍、文章、长文本 - 事件、新闻、故事 - 概念、理论、主题 - 或任何其他需要概述的内容 这句话需要: 1. 准确提炼内容的核心要点或主要冲突 2. 突出最具吸引力、最独特的元素 3. 使用简洁、口语化、易懂的表达 4. 长度控制在20-50字之间(根据内容复杂度灵活调整) 5. 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 6. 保持客观准确,不夸大不误导 【格式 Format】 根据内容类型,采用相应格式输出: **影视作品:** [一句话概述]——《[中文名]》([英文名/原名]) **书籍:** [一句话概述]——《[书名]》,[作者] **文本/文章:** [一句话概述]——[来源/标题] **事件/概念/其他:** [一句话概述]——[名称/主题] **如果用户直接提供大段文本:** [一句话概述] 【示例 Examples】 影视作品: 一对新婚夫妇要在圣诞节这天跑遍双方父母的四个再婚家庭。——《四个圣诞节》(Four Christmases) 一个新入职的员工去参加公司的周末集体度假,结果发现有个人想杀他。——《度假》(The Retreat) 书籍: 一个普通程序员意外获得了能看到别人剩余寿命的能力,却发现自己只剩三个月。——《三体》前传设定(示例) 文本概述: 这篇文章分析了为什么人们在社交媒体上会表现得比现实生活中更极端。——社交媒体心理学研究 事件: 一家初创公司用AI在三天内完成了传统需要三年的药物研发流程。——2024年生物科技突破 概念: 通过刻意练习任何技能的最小单元,普通人也能在短时间内达到专业水平。——刻意练习理论

20
4
2
3.5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69%
Predicted Views
15.0K
Est. 1.1K views for your reply
Bear Liu
107.0Kfo
Bear Liu@bearbig· 3d ago发布

如果你是爱叹气的人,试一试下次要叹气的时候,把叹气改成一个长长的深呼吸。慢慢你会发现生活里的负能量少了很多,运气也会更好。

21
0
3
2.9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61%
Predicted Views
11.0K
Est. 800 views for your reply
马天翼
6.6Kfo
马天翼@fkysly· 3d ago发布

老余杭最知名的凉都黄牛肉被官方检测爆出来使用瘦肉精! 这家可以说是余杭区、甚至是杭州市必吃过的一家店了,天都塌了。

19
4
14
3.8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61%
Predicted Views
11.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Yangyi
107.4Kfo
Yangyi@Yangyixxxx· 3d ago发布

不管人家赚多少钱,都有几个必要不充分条件 1、在sora到来之前,人家坚持写AI也有小一年的时间 2、在每一个熬夜等发布,第一时间发稿的夜里,我们都在熟睡 3、每一篇内容也都有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引发群体共鸣,否则写到头部的就不是他了 4、除了AI的这些最基础的benchmark和showcase,每次都会有他们的创造力和新的场景尝试,为了一个能广泛传播的showcase,不知道要暗暗抽多少次卡 能做到头部的,或多或少都要经历这4个必要条件 但做到这4个必要条件,也顶多是个AI大号,而不是头部创作者 因为头部需要除此之外的一些机遇 仔细想想成功背后这些别人的付出,坚持,与努力,或许是另外一种开了眼界

47
2
3
13.0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8%
Predicted Views
45.0K
Est. 3.2K views for your reply
Haoshan Hong
10.9Kfo
Haoshan Hong@HroyhongHong· 3d ago发布

大家总是把外国人和英语好划等号。 这两天见了十几个德国、法国、俄罗斯人,没一个英语比我好的。

33
0
12
5.2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5%
Predicted Views
9.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banboo
38.9Kfo
banboo@xbanboo· 3d ago发布

第一次买新摩托,颜色二选一有点纠结😅 https://t.co/RXC877OkOn

18
0
42
5.2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7%
Predicted Views
10.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汤光头
19.1Kfo
汤光头@tangpanqing· 3d ago发布

搬运视频赚钱,其实真不难 最低级的就是直接搬,这就属于懒惰了,你连平台那一关都过不去 最起码的,你得搞点二次创作,主体还是原视频,你加点自己东西,可以成为原创 再高一点,原视频只是你的灵感来源,你基于这个,完全的自己创作 三种对比,第一种最简单,第三种最难,最二种最取巧 https://t.co/m394lw1TZL

21
3
1
1.5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7%
Predicted Views
3.0K
Est. 200 views for your reply
dontbesilent
51.2Kfo
dontbesilent@dontbesilent12· 3d ago发布

每天早上起来,先去抖音和 B 站评论区拉黑 100 人 #自媒体每日修行

29
0
5
4.2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3%
Predicted Views
9.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歸藏(guizang.ai)
103.2Kfo
歸藏(guizang.ai)@op7418· 3d ago发布

Open AI 最近疯狂押注算力基础设施,都开始自研芯片了 昨晚又宣布跟 Broadcom 一起合作部署 10GW 的 AI 加速器,而且里面的芯片设计和系统都是 Open AI 自研的。 Greg 解释了为什么会需要这么大量的算力,GPT 正在从交流的时候实时推理变为在你不跟他交流的时候也在工作的产品。 就比如 Pulse 功能,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他都已经为你准备好你要消费的内容了。 但是这种功能由于算力成本问题只能给 Pro 会员用,他们希望将类似功能推送给每个人。 而且他们自研芯片的项目已经在 ASIC 基础上干了 18 个月了。 目前 Open AI 有 2GW 的算力,其中大部分算力都用在了模型训练和研发上,只有少部分用于推理。 最终他们的规划是到 2033 年把算力干到 250GW,翻了 125 倍,需要的消耗美国一半的能源。

25
7
5
15.3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63%
Predicted Views
61.0K
Est. 800 views for your reply
Cell 细胞
17.2Kfo
Cell 细胞@cellinlab· 3d ago发布

觉得有位推友的评论十分贴切: 如果创业是一个攀岩过程, 那穷人创业就是 Free Solo, 需要极其 勇气 + 运气 + 能力 才能到达彼岸。 有兜底的情况,就是系安全绳, 并不是说系了安全绳爬起来就更容易, 而是,没有了关于安全的内耗, 不需要担心掉下深渊。 Tim 们肯定有能力, 在安全绳不用的情况下爬过去, 但是,不能说安全绳没起作用。 当然,也没必要争论和辩驳, 要不要让 Tim 们 Free Solo 一次。 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不平的, 接受世界的不平,学习 Tim 们的技巧, 给自己构建一些安全绳,来多几次掉落的机会。 享受攀爬过程吧 🧗

17
2
2
5.8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8%
Predicted Views
11.0K
Est. 500 views for your reply
向阳乔木
65.5Kfo
向阳乔木@vista8· 3d ago发布

Get笔记真的是国内最好用的笔记软件之一。 比如老罗访谈,动辄几个小时起的视频,B站链接丢过去就能获取原始的对话文稿,。 做了一个聚合快捷指令,按iOS侧键唤起,点击语音记笔记。 https://t.co/RrseOCuxfj

109
16
8
17.7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69%
Predicted Views
79.0K
Est. 700 views for your reply
ding.one
165.0Kfo
ding.one@dingyi· 3d ago发布

「美国太可怕了,到处都是枪杀」 「电车太可怕了,一出车祸就自燃」 二极管的脑子是这样的。 「电车动不动就起火」 你管醉驾,开到 150 叫「动不动」。。。

24
1
9
7.1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5%
Predicted Views
18.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Yangyi
107.4Kfo
Yangyi@Yangyixxxx· 3d ago发布

有时候应该扔掉推特 多去和身边周围的人聊聊天 哪怕你就去看看小红书 当你发现这么一个视频有10万点赞的时候 你都会惊讶 原来跳脱出推特之后 世界还停留在2年半以前 https://t.co/TqClqgmzwK

110
11
10
23.4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64%
Predicted Views
111.0K
Est. 800 views for your reply
歸藏(guizang.ai)
103.2Kfo
歸藏(guizang.ai)@op7418· 3d ago发布

Notebooklm 的视频概览功能更新了,现在可以选择多种视频的画面风格 分别是:经典、白板、水彩、复古印刷版、传统、纸艺、动漫 我跑了一个动漫风格的可以看看,感觉不是很稳定,Nano Banana 中文生成有问题 https://t.co/edp9kHRdhE

40
11
4
11.7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61%
Predicted Views
39.0K
Est. 2.7K views for your reply
向阳乔木
65.5Kfo
向阳乔木@vista8· 3d ago发布

Vibe coding了一个Chrome插件。 看到任何有用网页,点击就能自动保存到飞书多维表格。 借助多维表格的AI功能,自动摘要总结。 插件因配置比较麻烦就,还需要申请飞书机器人等,就不放出来了,虽然已经上架了。 https://t.co/EJYCUakdcE

28
3
2
4.6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8%
Predicted Views
10.0K
Est. 500 views for your reply
Yangyi
107.4Kfo
Yangyi@Yangyixxxx· 4d ago发布

小红书鸡汤文👇🏻 你以为专注就是把手机关机,坐那儿硬扛俩小时? 你那不叫专注,那叫坐牢 能改命的专注,只有一种: 饱和式实践+戒断回报焦虑 什么叫饱和式实践? 就是选定一件事,往死里干,干到吐 干到你晚上做梦都在复盘,干到别人提起这件事第一反应 就是你的名字 你不是在“练习”,你是在用你的命去”浸泡”这件事 但99%的人死在了后半句:戒断回报焦虑 你发了条笔记,就每三秒刷新一次看数据 你剪了个视频,就死盯着播放量,盘算着能赚几毛钱 你跟客户聊了两句,就琢磨着这单什么时候能成 你这不是在做事,你是在乞讨,是跪在地上求平台、求用 户、求老天爷给你一点廉价的多巴胺 你所有的动作,都被"有没有回报“这件事给绑架了 你根本不是在实践,你是在拿你的时间和精力,去赌一个 即时的、确定的结果 回报是什么? 回报是你饱和实践之后,顺便掉下来的一个副产品 是你把一件事干到极致,别人硬塞给你的奖励,你想躲都 躲不掉 它应该是惊喜,而不应该是你死死盯住的目标 你只盯着回报,就像那个拎着两个鸡蛋就心满意足回家的 蠢货,你亲手掐死了那只会下金蛋的鸡 所以别再问怎么才能专注了 先问问自己,你敢不敢连续一个月,只做事,不问结果? 你敢不敢把回报当成一个屁,放了就忘了? 连这点回报焦虑都戒不掉,还谈什么改命? 你只是个在老虎机前等着开奖的赌徒,而命运,从不跟赌 徒做交易

236
41
4
21.1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74%
Predicted Views
110.0K
Est. 8.9K views for your reply
CuiMao
19.6Kfo
CuiMao@chimaosheriff· 4d ago发布

小米汽车我不评价,安卓车都是玩具,我有30万预算我不会换车,50万换二手帕梅,70万换二手GLS。100万预算换二手RS6!! https://t.co/kpK9aj1PSk

31
0
16
6.6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4%
Predicted Views
13.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在悉尼和稀泥
19.3Kfo
在悉尼和稀泥@JamesGoong· 4d ago发布

我 1 年前分享的这个真实故事,我朋友当时创业原因很纯粹: 工资上不去,人又没事干。 和现在很多人工作没了或工资低了,决定出来闯一闯,内核是一样的: 用“扮演创始人”来对抗人生的焦虑。 创业不是解决无聊的方法,也无法对抗焦虑,还会产生焦虑。 今年还剩 2 个月,忙了一整年,业务或者账户余额是否还没起色? 可能我们都得了一种“创始人身份麻醉症”。这篇文章希望能把你我都骂醒。 https://t.co/eimwhLU2PV

25
2
0
6.3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49%
Predicted Views
11.0K
Est. 500 views for your reply
Luo说不啰嗦
29.7Kfo
Luo说不啰嗦@LuoSays· 4d ago发布

用 AI 写歌能不能赚钱? 答案是可以,就算你什么五音不全、乐理知识都不懂(就像我一样),你也能在业余时间创造一份被动收入。 https://t.co/HPHLVBx890

27
1
11
4.9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61%
Predicted Views
10.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tangjinzhou
4.6Kfo
tangjinzhou@tangjinzhou· 4d ago发布

去什么大理,自家阳台就很舒服 https://t.co/XjcYCGxHbI

182
5
43
27.8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8%
Predicted Views
89.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凡人小北
17.0Kfo
凡人小北@frxiaobei· 4d ago发布

AI 的放大效应,其实特别像投资。 手里有 100 万,乘以 100 倍,是一个亿。 手里只有 100 块,乘以 100 倍,也才一万。 AI 这个超级杠杆,放大的是已有的结构化思考、提问与判断、整合与复用能力。 但 AI 和投资又不一样。 投资有亏有赚,AI 是稳赚不赔的认知复利。 越懂用它越会构建系统,它给的收益就越复合增长。 所以这场游戏的关键不是AI 强不强, 而是我们自己的底数够不够大。 最该下重注的其实是自己的基础能力。

49
7
8
13.6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61%
Predicted Views
42.0K
Est. 300 views for your reply
宝玉
138.5Kfo
宝玉@dotey· 4d ago发布

这是由 OpenAI 的 @hemanth_asir 制作的短片,讲述了科技发展的历史。完全由 Sora 制作的短片拼接而成,目前这个拼接过程还很繁琐,据说他们会改进。 https://t.co/meTxh2aErR

83
15
8
18.3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63%
Predicted Views
81.0K
Est. 700 views for your reply
宝玉
138.5Kfo
宝玉@dotey· 4d ago发布

张朝阳谈如何对抗焦虑症,很像写 Prompt:多告诉 AI 该干什么,少说不要干什么,说多了反而可能强化了 AI 负面行为 以下内容是 AI 帮总结的内容 ---- 别再试图“战胜”焦虑了:重塑心智的真正法则 我们与深渊的距离,或许比想象中更近。在一个看似寻常的夜晚,围坐篝火旁的张朝阳说:“每个人离抑郁症和焦虑症,只有一步之遥。” 这句话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涟漪。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无休止的竞争与不确定性,让焦虑如影随形,仿佛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集体背景音。我们拼命寻找出口,阅读无数文章,尝试各种方法,试图“战胜”或“消除”这种令人不适的情绪,却往往发现自己陷入了更深的泥潭。 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我们对抗焦虑的方式从一开始就错了吗?如果说,摆脱焦虑的关键并非与之搏斗,而在于一种截然不同的心智模式与行动哲学,我们是否愿意放下手中早已无效的武器,重新学习一种与内心风暴共处,乃至将其转化为生命动力的智慧?这不仅是一场关于情绪管理的探讨,更是一次深入大脑运作原理、重塑自我认知的心智之旅。 为何越想摆脱,越被牢牢抓住?——焦虑的“强化”陷阱 要理解这一切,我们首先需要洞察一个深刻的心理学悖论:放大焦虑的最好方法,就是去解决焦虑。这个观点听起来或许有悖常理,但它却精准地揭示了我们为何常常在与负面情绪的斗争中败下阵来。我们的本能反应是,当一个问题(比如焦虑)出现时,就必须立刻找到方法去消除它。然而,正是这种“解决”的意图,为焦虑本身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料。 想象一下,你因为担心明天的一次重要会议而焦虑不安。为了缓解这种情绪,你可能会开始反复检查演讲稿,上网搜索所有可能的突发状况,甚至试图通过幻想会议的完美情景来“说服”自己不要紧张。这些行为的初衷都是为了“解决”焦虑,但其潜台词却是:“焦虑是一个巨大的、必须被清除的威胁。” 你越是投入精力去对抗它,就越是在向你的大脑确认——这个威胁是真实且致命的。于是,你的大脑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分泌更多压力荷尔蒙,让你变得更加焦虑。你所有的“努力”,都事与愿违地变成了一个自我强化的负面循环。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经验性回避”(Experiential Avoidance)。我们试图回避、压抑或消除不想要的内在体验(思想、情绪、记忆),但这种回避行为本身,却极大地限制了我们的生活,并最终让那些我们试图摆脱的东西变得更加强大。就如同陷入流沙,越是挣扎,下陷得越快。无论是通过拖延来回避对失败的恐惧,还是通过强迫性检查来消除不安全感,这些看似“合乎逻辑”的应对方式,都在无形中将我们与焦虑捆绑得更紧。 大脑的可塑性:你不是情绪的囚徒,而是心智的工程师 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我们必须首先建立一个颠覆性的信念:我们并非自身情绪的囚徒,而是自我心智的工程师。这个信念的科学基础,便是大脑的神经可塑性(Neuroplasticity)。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于将自己的性格、情绪模式归咎于原生家庭、成长经历或是某种天生的特质,仿佛它们是刻在石头上无法更改的宿命。然而,现代神经科学告诉我们,大脑更像是一块可以被反复雕琢的黏土。 我们的每一次思考、每一个行为,都在物理层面上塑造着大脑的神经回路。当两条神经元被同时激活时,它们之间的连接就会被加强。这个过程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神经元同步放电,连接就会增强”(Neurons that fire together, wire together)。这意味着,你反复进行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会像在森林中反复踩踏走出一条小路一样,在大脑中刻下深刻的、自动化的通路。焦虑的循环之所以难以打破,正是因为它已经形成了一条被反复强化的“高速公路”。 但这个原理同样也为我们指明了出路。既然旧的通路可以被强化,那么新的、更健康的通路同样可以被建立。这赋予了我们一种惊人的力量——通过有意识地选择和实践新的行为模式,我们可以主动地、物理性地重塑自己的大脑结构。我们不必再抱怨过去的经历如何塑造了今天的自己,因为从此刻起,我们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在决定着未来大脑的形态。这不再是哲学层面的鼓舞,而是神经科学层面的事实。你,拥有重新布线自己大脑的权力。 “价值锚定”行动法:在情绪风暴中,找到你的指南针 认识到大脑的可塑性只是第一步,真正的关键在于如何“施工”。这就引出了应对焦虑的核心策略——我称之为“价值锚定”行动法。其精髓在于,将你的行动准则从“感觉”切换到“价值”。换言之,做你认为重要的事,而不是做感觉舒服的事。 当焦虑来临时,我们本能地想去做那些能让我们“感觉好一点”的事,也就是前文提到的“经验性回避”。而“价值锚定”法则要求我们反其道而行之。首先,你需要清晰地定义什么对你而言是真正重要的——你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是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父母,一个勤奋上进的职员,还是一个健康自律的人?这些价值,就是你在情绪风暴中赖以导航的“指南针”。 接下来,无论你的内心感受如何翻江倒海,你的行动都只听从这个指南针的指引。你感到社交恐惧,但你的价值是“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那么你就去参加那个聚会,哪怕只是待上十分钟。你感到拖延和自我怀疑,但你的价值是“完成对手头工作的承诺”,那么你就打开电脑,写下第一行字。你因为担心健康而焦虑,但你的价值是“过一种积极平衡的生活”,那么你就放下手机,出门散步,而不是无休止地搜索症状。 这个过程的核心在于“接纳”与“行动”的并行。你不必等到焦虑消失了再去行动。恰恰相反,你带着焦虑去行动。你允许焦虑作为一种背景噪音存在,就像允许窗外的雨声存在一样,不去理会它,也不去驱赶它,只是将你的全部注意力聚焦在手头那件符合你价值的事情上。每一次这样的行动,都是在为大脑中那条代表着“健康”、“积极”与“勇敢”的新神经通路添砖加瓦。久而久之,这条新路会变得越来越宽阔,而那条通往焦虑的旧路,则因为无人问津而渐渐荒芜。 生命的修行:从“感受”到“行动”的伟大转向 归根结底,摆脱焦虑困扰的旅程,是一场从“被感受驱动”到“以行动引领”的伟大转向。我们总以为,必须先拥有良好的感觉,才能去过理想的生活。但真相恰恰相反,是先去过理想的生活(即践行你的价值),良好的感觉才会随之而来。 我们的想法和情绪,如同天空中飘过的云朵,变幻莫测,我们无法控制它们何时出现,也无法决定它们是什么形状。试图与每一片“乌云”搏斗,只会让我们精疲力竭。而“价值锚定”的智慧在于,承认云的存在,但让我们的双脚始终稳稳地踩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 语言,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塑造思维的模具。每天主动地朗读、交谈,甚至自言自语,都是在用积极的、有结构的声音来占据你的心智带宽,让那些随机产生的负面念头无处扎根。这是一种主动的“心智园艺”,用你想种植的花草去填满土地,野草自然就失去了生长的空间。 所以,请停止与焦虑的战争吧。那是一场注定无法获胜的战斗。真正的自由,在于培养一种能力:无论内心有多少噪音,你都能清晰地听到自己价值观的声音,并让那个声音,而不是恐惧的声音,来决定你下一步的方向。这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生的修行。但每一步,都算数。

217
55
11
36.4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100%
Predicted Views
271.0K
Est. 2.0K views for your reply
CuiMao
19.6Kfo
CuiMao@chimaosheriff· 4d ago发布

说说老罗和TIM的访谈吧 我一直说成功的关键在于眼界,而眼界分高度和宽度,TIM的家庭给他提供了足够的宽度,而高度是要自己去探索的。所以论点不是TIM没有这种家庭能不能成功,而是我如果是TIM的资源我也能不能成功。 我的答案是不能,这种强度没几个人可以坚持的,当然如果我是男生,我相信我会更懒hhhh

16
0
5
3.1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49%
Predicted Views
7.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Jackywine
24.0Kfo
Jackywine@Jackywine· 4d ago发布

我非常非常建议各位想要了解 Vibecoding 的开发者、设计师、程序员 们花点时间看看这个:Lovable 官方的Prompting 1.1 手册 > AI 时代的刻意练习指南、 > C.L.E.A.R. 框架:卓越提示的“一万小时” > 进阶层次:超越基础的“元认知”(元提示 > 对抗“幻觉” https://t.co/G9Y7ZHr9tX https://t.co/3A0uqEaFMw

20
4
3
1.9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64%
Predicted Views
4.0K
Est. 200 views for your reply
banboo
38.9Kfo
banboo@xbanboo· 4d ago发布

来练车了🏍️ https://t.co/V0pVYcqhoO

19
0
6
2.6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44%
Predicted Views
6.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CuiMao
19.6Kfo
CuiMao@chimaosheriff· 4d ago发布

新易盛为了能进NV链把这个1.6T的光模块从1500刀做到1000刀一个。真的太卷了,进英伟达供应链普通企业没点沉淀根本摸不到边。 https://t.co/ninDv4txiK

25
3
2
3.4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5%
Predicted Views
7.0K
Est. 400 views for your reply
orange.ai
137.9Kfo
orange.ai@oran_ge· 4d ago发布

刚看完罗永浩对影视飓风创始人 Tim 的3小时访谈。 最让我意外的是一点是,影视飓风粉丝这么多,一年的利润也只有1000万。 这个访谈非常精彩,信息量爆炸。 这是里面的15个故事。 一、六岁的结论 罗永浩的访谈每次都是从嘉宾的童年开始。 想象一个六岁的孩子站在幼儿园窗台上,对着空荡荡的院子哭喊"爸爸妈妈"。他弄脏了裤子,没人理。 全托幼儿园,一周只能见父母一次。 "我自己好像也能过。" 这是Tim六岁时得出的结论。过早的独立,被迫的自给自足。 但真正的创伤还在后面。 二、五块钱买来的绝望 小学二年级,Tim想买一架模型飞机,5块钱。 家里没零花钱,只能劳动换:洗一次碗,5毛。 他洗了10次碗,攒够了钱,买了飞机。 因为家里管教严,他把飞机藏起来了。结果被长辈发现,认定是偷的,带他回小卖部对质。 小卖部老板看着Tim,看着那位长辈,说:"是的,他是偷的。" 所有同学看着他,开始叫他"小偷"。 家人后来意识到搞错了,但没有向他道歉,也没有澄清。 "原来有时候努力不会有好的回报。" 这句话在Tim心里埋了很多年。 三、《冒险岛》里的真实 到了初中,Tim找到了避难所:游戏《冒险岛》。 虚拟世界里,努力就有回报。打怪升级,你就会变强。没人冤枉你,没人忽视你的付出。 现实世界"好无聊"。 成绩从年级前几十,一路滑到两三百。初二基本没上课,整整一年都在逃学。13岁离家出走,去了武汉。 中考只考上职高水平。 父母做了个决定:送他去英国。 四、吉尔福德镇的白色 2014年,18岁的Tim到了英国小镇吉尔福德,进了一所全封闭的学校。 没有中国人。 语言不通,被霸凌。俄罗斯同学把他堵在厕所扇巴掌,用烟头烫,留下疤。 父母每月给430英镑,340要付房租,剩90过一个月。 为了省钱,他申请做代餐产品志愿者,靠吃免费的大豆粉充饥。 结果他惊恐地发现:上厕所拉出来的都是白色。 他停了代餐,开始打零工:夜店给客人拍照,做婚庆摄影,一小时50英镑。 目标是什么?攒1300英镑买一台BMPCC摄影机。 但就在这个最黑暗的时期,转折发生了。 五、第一次掌声 高二那年,学校让Tim拍毕业典礼视频。 为什么选他?因为他看起来nerd,对着电脑,不怎么社交,游戏玩得好。学校觉得这意味着"懂技术"。 Tim完全不懂视频制作,现学现做,用Movie Maker和绘声绘影。他自己觉得"巨烂"。 但在毕业典礼上,视频播放时,所有人站了起来。 鼓掌,有人哭了。 这是Tim人生第一次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世界认可。不是游戏里的经验值,是真实的、来自他人的、发自内心的认可。 "这可能是我最想做的事。" 从那一刻起,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周更新。 这个习惯维持到今天,超过10年。 六、父亲的战略眼光 Tim的父亲潘水苗,浙大工业自动化毕业,托福满分,因为没钱寄信给哈佛错失留学。从鸿雁电器研究室主任一路做到总经理,后来在东方通信、万马集团、阿里云锋基金任高管。2019年任圆通速递总裁。 典型的职业经理人,靠能力一步步往上爬。 但Tim出生的1996年,潘水苗还只是鸿雁电器普通员工,拿着不高的薪水。Tim母亲做医药销售,是家里经济支柱。他们住在杭州大关小区附近60多平的房子里,位于楼顶,每逢发洪水就淹楼下。 这是Tim真正的童年:不是豪门,是努力向上爬的工薪家庭。 但父亲有一个特质:对商业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2016年,Tim 20岁还在英国读书。暑假回国,父亲说:"你应该成立公司,让这件事正经一点。" 杭州星奥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了。"星"代表星辰大海,"奥"代表奥斯卡。父亲持股25.65%。 父亲给的不只是钱,是一系列关键战略建议: "从一开始就记录粉丝增长,每月写报告。" "如果发现不对了,尽早把钱分了。" "做内容公司很难上市,做平台才有上市价值。" 但最关键的建议,来自2019年。 七、一周涨25万粉丝 2019年,Tim创业第五年,有了20万粉丝。 父亲说:"拍一个'二十万粉丝的频道收入有多少'的视频。没人做这个,但大家都想知道。" Tim不太信,但还是做了。 一周内,粉丝从20万涨到45万。 超过了过去五年的总和。 为什么? 因为父亲发现了一个被所有人忽视的需求:2019年自媒体刚兴起,所有人都好奇能赚多少钱,但没人愿意公开。 一个微小的改变,导致了巨大的结果。 八、账上只剩6万 2020年2月某个清晨,Tim坐在杭州良渚文化村的办公室里,盯着电脑屏幕。 银行账户余额:60,000元。 公司50名员工,下个月工资总额80万。疫情刚爆发,所有商业合作暂停,很多回款遥遥无期。更糟的是,他刚提前支付了工厂开模费用。 Tim 24岁,创业第四年。 他没给父亲打电话,也没四处借钱。 他做了个决定:开始直播带货。 这个决定救了影视飓风。到年底,实现了150万净利润。 但如果你认为这只是个商业决策的故事,那就错了。 要理解Tim为什么会在那个早晨做出那个决定,你需要回到1996年的那个窗台。 九、羊毛不出在羊身上 真正的转折,是Tim意识到:内容行业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规模效应。 做一期是一期,每次都需要新创意。 影视飓风的答案:自有品牌服装。 逻辑很精妙:内容平台解决了最难的问题——获客。Tim透露,他们的投流获客能力是同类电商的15倍。有了流量,卖什么就不是问题。 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让影视飓风保持了内容独立性。评测不收厂商的钱,最稳定的收入来自给大品牌拍样片。 "我们得罪人真的还挺多的,但我们的钱不从评测那儿来,所以不用受制于厂商。" 完美的商业闭环: 内容吸引流量 → 流量转化客户 → 客户购买产品 → 产品收入支持内容 Tim效仿的是野兽先生MrBeast,全球最成功的YouTuber。野兽先生的巧克力业务已做到百亿人民币规模。 十、荒岛上的放大镜 Tim随口立了个flag:视频上全站榜一,就去荒岛求生100小时。 视频两小时内就榜一了。 于是,完成连续48小时熬夜工作、只睡9小时后,Tim被扔到了岛上。 导演没收了他的防蚊剂和点火工具。 第一天晚上,被蚊子疯狂叮咬,全身起疹子、过敏、发烧。 第二天,他用带的放大镜生起了火。 "那是我当年最快乐的瞬间,因为我完成了一件原本以为做不到的事。" 还记得那个小学二年级被冤枉偷飞机模型的孩子吗?那个得出"努力不会有好的回报"结论的孩子? 在荒岛上,用放大镜生火的那一刻,Tim证明了:努力是有回报的,只要你不依赖别人的认可。 十一、每年给160名员工发iPhone 2024年,苹果秋季发布会后,Tim给每名员工送了最新款iPhone 16 Pro,外加Apple Watch Series 10,连个税都公司承担。 这已经是连续第四年了。 有人问为什么。 Tim说:"一方面是凝聚力,另一方面,能吸引更多人才意识到我们的文化。" 但更深层的原因,也许是Tim从小就知道:被认可的感觉有多重要。 那个在窗台上哭喊父母却无人回应的六岁孩子,那个被冤枉偷飞机模型的小学生,那个在英国被霸凌的留学生,太清楚被忽视的感觉了。 所以他要确保,在他的公司里,每个人都能被看见、被认可。 十二、向太空发射卫星 2023年初,Tim带领影视飓风耗资300多万,与影石Insta360合作,向太空发射了一颗卫星。 不是噱头,是对"星辰大海"的字面理解。 同年6月,27岁的Tim入选共青团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2024年,影视飓风营收达亿级规模,利润千万级别,团队超160人。 十三、全网下架风波 2024年10月8日,影视飓风发布了《清晰度不如4年前!视频变糊是你的错觉吗?》。 视频揭示了真相:视频平台为降低流量费用,通过降低码率和调整编码格式压缩画质。 次日,该视频全网下架。 影视飓风回应:"因为多方原因,有关清晰度的视频只能全网下架了。" Tim为什么敢说真话? 因为影视飓风的商业模式让他们有了说真话的底气。他们的钱不从评测那儿来,不用受制于厂商。 十四、AI时代的人生经历 2024年,当AI开始席卷内容行业,Tim陷入深思。 "AI时代打破了一个最核心的点,就是'努力有回报'。" 他预测,两年内AI就能全面替代剪辑师等执行性工作。甚至创意,也不再安全。 但Tim认为,人类还有最后一个不可替代的优势:人生经历。 "AI目前还没有做到全知全能,它无法完全复制多感官的体验和情绪。闻、吃、苦涩感、流泪。人类个体拥有的独立的人生经历,仍是其最本质的基石。" 这个观点,让人想起Tim自己的人生:窗台上的孤独,被冤枉的屈辱,异国他乡的霸凌,荒岛上的求生,与鲸鱼共游的震撼。 这些经历,是任何AI都无法复制的。 而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Tim,也塑造了影视飓风。 十五、2028年的三个目标 2024年11月9日,影视飓风B站粉丝达1000万。从0到1000万,Tim用了将近10年。 但他的目标远不止于此。 2028年要实现三件事: 乘坐国产航天器上太空,从另一个视角拍摄世界 通过内部团队"手术刀小队"拿奥斯卡短片奖 在全球实现10亿粉丝订阅 还有更遥远的目标:购买一艘全球航行的帆船,收集全世界鲸鱼的高清影像。 以及终极人生目标:"去火星死在火星。"

362
71
36
92.1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100%
Predicted Views
1.0M
Est. 2.6K views for your reply
Yangyi
107.3Kfo
Yangyi@Yangyixxxx· 4d ago发布

李继刚说的健脑房在不久之后肯定会到来 我深刻感觉到我需要无AI时间 当创意和想法出现依赖性时 人的刻意训练机会就显著下降了 效率的提升是创造力与思考力的一种代偿

30
0
3
5.2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5%
Predicted Views
11.0K
Est. 600 views for your reply
马东锡 NLP
30.3Kfo
马东锡 NLP@dongxi_nlp· 4d ago发布

「TimeCopilot, LLM x TSFMs」 “ Who says time grows old in an instant,I copilot its seconds, predicting each to linger where I choose.” 谁说时间片刻变陈旧. 全为我分秒亦停留。 当语言模型结合时间序列模型。 TimeCopilot turns time-series forecasting into an agentic, explainable, and reproducible workflow by letting an LLM orchestrate a unified hub of TSFMs.

16
0
4
3.7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4%
Predicted Views
8.0K
Est. 400 views for your reply
jenniekusu
36.4Kfo
jenniekusu@jenniekusu· 4d ago发布

https://t.co/Ht2rjOTDch

17
3
5
2.0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9%
Predicted Views
5.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勒西
7.6Kfo
勒西@alwriterla· 4d ago发布

我认知内的几个风口,目前已开始布局: - 量子计算,美国不得不干的方向,毕竟电子计算已触及物理极限 - AR VR,目前不太明朗,大厂砸钱多年,连个水花还没有 - 3D 打印,上一阵热度过去三年了,这一波又见苗头 - 计算基础设施建设,见效慢但稳定,目前最明显的方向 其他领域我不懂,我也不碰。

55
6
6
9.5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9%
Predicted Views
13.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Li Xiangyu 香鱼🐬
14.1Kfo
Li Xiangyu 香鱼🐬@LiXiang1947· 4d ago发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去有钱的行业去赚钱。 https://t.co/7XIOhAVeV9

60
3
5
9.3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7%
Predicted Views
13.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ding.one
165.0Kfo
ding.one@dingyi· 4d ago发布

头部自媒体太好赚了,国内几个大厂+ AI 几小龙,签约年框,价格 50 - 100万/年,有 5 - 10 个客户就够吃了。(藏师傅估计也至少几百万吧)

61
8
6
23.9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8%
Predicted Views
35.0K
Est. 200 views for your reply
Susan STEM
39.3Kfo
Susan STEM@feltanimalworld· 4d ago发布

我儿子去同学家玩。一到人家家里,就说,哇你家好干净啊。 顿时我想当一只鸵鸟。

68
1
22
15.5K
Data updated 3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3%
Predicted Views
21.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