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ilotSoPilot

🔥 推特起爆帖监控

搜索和分析大V账号即将起爆的热帖推文。通过SoPilot插件快速评论和互动,抢先一步占领评论区,你将获得更多的曝光。

推特起爆帖监控

CuiMao
2.1万
CuiMao@chimaosheriff· 12天前发布

Qwen max thinking模式很神奇,你们抓紧去试一试,我要的内容他都给,而且给的量很多,内容也很浓稠。我要不是舍不得GPT的哪些记录,我真的要转战Qwen了。

25
0
8
5,003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45%
预测浏览量
7,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Susan STEM
4.0万
Susan STEM@feltanimalworld· 12天前发布

我现在已经能做到,完全零损耗做饭了。就是所有的食材都AI 组合,再结合AI库存管理,一条龙。 https://t.co/Dg8qOUaZ8k

16
1
2
2,370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51%
预测浏览量
5,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300 次曝光
banboo
3.9万
banboo@xbanboo· 12天前发布

时隔半年,再次跟@dontbesilent12 一家见面吃饭喝酒,@SioFU_AI 下班也赶上了喝酒,想不起来我俩见面几次了,反正感觉已经很熟了哈哈。 聊得好开心啊,味雀酒馆的新酒单还是稳定好喝,现在店已经开到上海和广州,朋友们直接去体验,不用看 App 评分😅 https://t.co/EW5UmKVxKt

19
0
3
4,413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51%
预测浏览量
9,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500 次曝光
Haoshan Hong
1.1万
Haoshan Hong@HroyhongHong· 12天前发布

想想怎么用六个月实现你的十年计划。 即便你失败了,也会比那些不紧不慢的傻X领先一大截。 https://t.co/p2YgX7rUXZ

129
10
2
1.6万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58%
预测浏览量
2.1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500 次曝光
宝玉
14.3万
宝玉@dotey· 12天前发布

ChatGPT 爱用破折号和擅长编程,这不是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差别,更像是文科学习和理科学习的差别,当然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类型内容生成的训练方式差别。 生成文本的结果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这就依赖于人类定义好的标准答案和反馈,偏好极其依赖于标注员标注的结果,就好比我们学文科,会依赖于我们阅读的教材和老师的讲解。 写代码和做数学题的特点是有标准答案,就好像我们学理科做数学物理,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和人类偏好无关,做对了就有奖励,做错了就没有奖励,所以模型能反复训练,最终越来越厉害。

24
1
2
1.5万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53%
预测浏览量
2.0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500 次曝光
CuiMao
2.1万
CuiMao@chimaosheriff· 12天前发布

被两口子同时关注,也是相当有牌面的一件事。 https://t.co/KBjmB7GQlF

43
0
18
1.3万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55%
预测浏览量
1.8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向阳乔木
6.7万
向阳乔木@vista8· 12天前发布

这个实在太有趣了,忍不住让AI重写了一篇文章。 破案了!AI 疯狂喜欢用破折号的真相竟然是⋯ AI写的文章,总透着一股“AI味儿”。 最明显的一个特征之一,尤其英文写作中,特别爱用破折号。 讲真,AI模型(尤其是GPT-4之后的版本)对破折号的滥用,已经到了让人发指的地步。 更逗的是,你还很难通过提示词(Prompt)去“纠正”它。 有网友在OpenAI的论坛上发帖,说他试了各种方法,比如“请不要使用破折号”、“请用更简洁的标点”,结果模型“好的,我明白了”,然后转头该用还是用。 这事儿就透着一股诡异。 按理说,AI就是个“复读机”,它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来自它的训练数据。 但为什么偏偏是破折号——这个在现代英语里并不算最高频的标点——成了AI的“心头好”呢? 有意思的是,关于这个问题,业内目前居然**没有一个公认的、确定的答案**。 今天,咱们就来当一回侦探,结合一篇挺有意思的分析文章(来自Sean Goedecke),一起来扒一扒,AI这个“写作怪癖”到底是怎么来的。 几种“不太靠谱”的猜测 在揭晓那个最可能的答案之前,咱们先得“排雷”,把几个流传很广、但细想又站不住脚的理论给干掉。 猜测一:训练数据里本来就很多? 这是最直观的猜测:AI爱用,是不是因为它“学习”的材料——也就是整个互联网的英文文本里,破折号本来就用得很多? 这个解释,我第一个就不太信。 你想啊,如果破折号在人类写作中也这么普遍,那它就不应该成为一个扎眼的“槽点”,对吧? 我们之所以会觉得“AI味儿”冲,恰恰是因为我们凭直觉感知到,AI使用破折号的频率 远高于正常人类的平均水平。 如果AI用逗号的频率很高,你会在意吗?不会,因为我们也都这么用。 所以,这个解释直接回避了核心问题:为什么AI会“偏爱”它? 猜测二:破折号“功能万金油”,AI“偷懒”? 还有一种理论,听起来有点“拟人化”。 说的是,AI在吭哧吭哧预测下一个词(Token)的时候,它其实也很“纠结”。 用破折号,就像是给自己留了个“后门”。 你想啊,一个破折号——它既可以引出补充说明,也可以开启一个全新的观点,甚至可以表示转折。 所以,AI是不是“算计”过了,觉得扔出一个破折号最“安全”,最“万金油”,能让后面的句子怎么接都行? 这个我也不太信。 首先,其他标点(比如逗号、分号)在很多语境下也同样灵活。 其次,我总觉得用“偷懒”或“留后路”这种人类的思维方式,去套大语言模型的工作原理,有点……想当然了。模型只是在“预测下一个最可能的Token”,它并没有“耍滑头”的主观意识。 猜测三:为了“省钱”(Token效率)? 这个说法稍微技术一点,但也最容易被驳倒。 它扯到了一个概念,叫 Token效率。 简单科普一下:大语言模型处理文本,不是一个词一个词处理的,而是把词打碎成一个个“Token”(标记)。 比如 "unbelievable" 可能会被拆成 "un"、"believe"、"able" 三个Token。 AI的计算成本和它处理的Token数量直接相关。 这个理论是说,AI是不是发现,用一个破折号(占1个Token),可以替代掉一堆啰嗦的连接词(比如 ",therefore," 或 "which means" 这种可能占2-3个Token的短语)? 用破折号,能“省钱”啊! Emmm……这个解释还是不太对劲。 第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那个破折号明明可以被一个逗号(同样只占1个Token)完美替换。 比如AI常写的:"It's not X — it's Y." 这完全可以写成:"It's not X, it's Y." 谁也没比谁更省Token啊。 第二,你真觉得GPT-4o这种“庞然大物”,会在标点符号上搞这种“微操”来优化成本吗? 它要是真想省Token,少说点那些翻来覆去的“车轱辘话”(waffle less)不就完了吗?那省下的Token才叫多。 所以,上面这三个“主流”猜测,基本都被排除了。 那“真凶”到底是谁? 深入扒一扒:会不会是RLHF的“锅”? 讲到这儿,咱们就得聊点更深的东西了,一个在AI圈大名鼎鼎的词:RLHF。 全称叫 Reinforcement Learning with Human Feedback(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 这是啥玩意儿? 你可以把它粗暴地想象成AI的“岗前培训”和“绩效考核”阶段。 在模型(比如GPT-4)基本训练好之后,AI公司会雇佣成百上千的人类“标注员”(Raters),让他们去跟AI聊天,然后给AI的回答打分。 “这个回答太啰嗦了,差评!” “这个回答很友好,帮我解决了问题,好评!” 模型会根据这些人类的“好评”和“差评”,不断“反思”、“修正”自己的说话方式,让自己变得更“有用”、更“讨人喜欢”。 好,问题来了。 AI公司为了节省成本,肯定会把这种“打分”的工作外包出去。外包给谁呢? 答案是:那些生活成本较低,但又有大量英语流利人口的国家。 比如,OpenAI的主要RLHF团队,就设在非洲的肯尼亚和尼日利亚。 这就带来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后果: AI的“品味”,在很大程度上被这些非洲标注员的“英语方言”给塑造了。 一个最有名的例子,就是“delve”(深入研究)这个词。 你发现没?GPT-4特别爱用"delve"、"explore"(探索)、"tapestry"(挂毯,引申为“蓝图”或“画卷”)这类听起来有点“拽文”的花哨词汇。 这就是因为,在非洲英语(作为后殖民地国家的英语变体)中,使用这种稍微华丽的词汇被视为“有文化”和“语言能力强”的体现。 于是,肯尼亚的标注员们看到模型用了"delve",大喜:“哇,这个词用得好,地道!高分!” 结果,模型就get到了:哦,人类喜欢我用“delve”,那我以后就多用! (这事儿还引发过一场大讨论,保罗·格雷厄姆曾吐槽过这个词,结果被很多印度和尼日利亚的学者给“教育”了,说他不懂文化差异。) 破折号,也是“非洲英语”的锅吗? 那问题来了:会不会破折号也是同样的情况? 是不是在尼日利亚英语里,大家平时说话就特爱用破折号,所以标注员们也更喜欢带破折号的回答? 这个猜测,简直太完美了,对吧?它解释了为什么“delve”和“破折号”会一起出现。 然而,原作者Sean Goedecke是个较真的人,他真的跑去查数据了。 他找到了一个“尼日利亚英语文本”的数据集,然后跑程序统计了里面破折号的出现频率。 结果你猜怎么着? 数据啪啪打脸。 数据显示,在那份尼日利亚英语数据集中,破折号的频率(占所有单词的比例)大约是 0.022%。 而一篇关于英语标点符号历史的论文指出,在当代通用英语文本中,破折号的频率波动范围在 0.25% 到 0.275% 之间。 看明白了吗? 尼日利亚英语(作为非洲英语的代表)使用破折号的频率,不仅不高,反而比通用英语 低得多! 所以,这条线索也断了。 “delve”的锅,RLHF和非洲标注员可能得背;但“破折号”的锅,还真甩不到他们身上。 真正的“嫌疑人”:19世纪的老书 好了,排除了这么多,我跟你说,下面这个解释,是我目前看到最靠谱、也最令人信服的。 它来自一个非常关键的观察: 你发现一个“华点”了吗?GPT-3.5 根本不怎么爱用破折号! 这个“怪癖”,是从GPT-4(以及GPT-4o)才开始集中爆发的。 包括Anthropic的Claude和Google的Gemini,也都有这个毛病。 这就把时间锁定在了2022年底(GPT-3.5发布)到2024年初(GPT-4o发布)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 从2022年到2024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答案只有一个: 训练数据的构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你想啊,2022年那会儿,OpenAI他们训练模型,用的数据主要是从互联网上抓取的公开文本(比如维基百科、Reddit帖子、新闻网站),再加上从LibGen、Z-Library这类网站“搞”来的海量盗版电子书。 但是,当大模型的能力在2023年震惊世界后,所有的AI公司都疯了。 他们立刻意识到,高质量的训练数据,就是未来的“石油”和“黄金”。 互联网上的“垃圾”已经喂不饱新一代的模型了。他们需要更多、更优质、更干净的文本。 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哪里? 实体书。 AI公司们(OpenAI、Anthropic、Google等)开始了一场疯狂的“数据军备竞赛”,他们不惜重金,开始大规模地扫描、数字化人类历史上所有的纸质出版物。 (Anthropic的法庭文件就披露了,他们从2024年2月开始搞这个事。OpenAI虽然没明说,但业内普遍认为他们干得更早、更猛。) 好,关键的连接点来了。 这些新扫描的实体书,和以前LibGen上的盗版书,有啥核心区别? 区别就在于——年代。 盗版电子书网站上的内容,大多偏向于当代文学和流行读物(比如《哈利·波特》、各种畅销小说和现代教材),因为这是网民们真正想下载和阅读的。 而AI公司要去“抢救”数据,肯定会把人类历史上所有能弄到的书都扫一遍,尤其是那些早已进入“公有领域”(Public Domain)的旧书。 这些书,大多是什么年代的?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现在,让我们回到前面提到的那篇“标点符号历史研究论文”。 它里面有一个惊人的发现: 在英语写作中,破折号的使用率,恰恰在1860年左右达到了历史巅峰(约0.35%) 之后才慢慢回落,到1950年代后才稳定在0.25%-0.275%的水平。 你再品品: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文学作品(比如狄更斯、梅尔维尔),他们使用破折号的频率,比当代英语高出了近30%! 举个栗子,著名的《白鲸记》(Moby-Dick)一本书里,统计下来居然有 1728个 破折号! 真相大白了,不是吗? 这可能是最合理的解释: AI模型之所以疯狂使用破折号,不是因为它“聪明”地选择了什么万金油标点,也不是因为非洲标注员的偏爱。 仅仅是因为,在2023年这场“数据军备竞赛”中,它被强行“喂”下(预训练)了海量的、来自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高质量”老书。 而那些书里——就TMD全都是破折号! 这个“写作习惯”,就像一种古老的“语法DNA”,被深深地刻进了模型的神经网络里。 总结,和几个没想通的“小疙瘩” 好,咱们来捋一捋这个“破案”思路: 1. 结构性解释(省Token、万金油):不太可能。GPT-3.5没这个问题,而且有反例(逗号)。 2. RLHF解释(标注员偏好):不太可能。非洲英语数据反驳了方言理论。 3. 训练数据解释(老书污染):可能性最大。 它完美解释了为什么是从GPT-4开始爆发的(因为数据构成变了),也解释了为什么AI的用量会 高于 当代人类的平均水平(因为它的“教材”比我们的老)。 我个人(和原作者一样)最倾向于第三种:训练数据(特别是老书)的污染。 但是,这事儿还没完。 就算这个“老书理论”是真的,依然有几个“小疙瘩”,我还是没想通。 疙瘩一:《白鲸记》悖论 这是最大的一个困惑: 如果AI真的“饱读”了19世纪经典,为啥它写的东西读起来一点也不像《白鲸记》或《双城记》? 它只是“偷”了人家的标点符号,却没学会人家那套华丽、繁复、古老的文风? 这个问题,我倒有个自己的猜想。 这可能正是我前面说的“分层训练”导致的一个“缝合怪”结果。 你可以这么想象: 1. “预训练”阶段(Pre-training): AI像个婴儿,被关在小黑屋里,强行“吞”下了《白鲸记》在内的数万亿Token。它在这个阶段学会了语法、词汇、事实,也顺便学会了“破折号”这个深入骨髓的“口头禅”。它此时的“灵魂”是19世纪的。 2. “微调”阶段(SFT & RLHF):AI长大了,被放出来“岗前培训”。 成千上万的21世纪标注员(包括那些肯尼亚人)开始“掰”它的说话方式,强迫它用21世纪的、礼貌的、友好的、客服式的“当代风格”说话。(比如“我很高兴为你服务”、“作为一个大语言模型……”) 所以,你最终看到了一个“人格分裂”的AI: 它拥有一个“19世纪的语法之魂”(所以爱用破折号),却被迫披上了一件“21世纪的客服外衣”(所以说话像个AI助手)。 这事儿是不是还挺赛博朋克的? 疙瘩二:RLHF真的“无辜”吗? 另一个可能,也许RLHF也不是完全“无辜”的。 虽然“非洲方言”理论被否了,但有没有一种可能:破折号本身,就是让文字读起来更“口语化”? 你想,咱们聊天时,不就是经常“呃……”、“那个——”、“我意思是——”这样吗? 破折号在功能上,确实能模拟这种“停顿”和“补充”。 也许,标注员们(无论他们在哪)只是单纯地觉得:“哇,这个回答用了破折号,显得不那么死板,更像在‘聊天’,我喜欢!高分!” OpenAI的CEO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好像也在一次采访里模糊地提过,他们“(有意)加了更多破折号,因为用户们喜欢这种风格”。 如果是这样,那它可能和“老书理论”是共同作用的: 老书(预训练)给了AI使用破折号的“能力”和“高概率”;而标注员(RLHF)则“强化”并“奖励”了这种能力,让它变本加厉。 尾声:Hacker News上的“插曲” 原作者的文章发出去后,在Hacker News(一个程序员的“豆瓣”)上火了。 评论区里又冒出来一个有意思的理论,来自Medium(一个博客平台)的CEO。 这位CEO说: “都别猜了,我告诉你们为啥!因为Medium是高质量的训练数据源。而在Medium上,我们系统会自动把用户输入的两个连字符(`--`)转换成一个标准的破折号(`—`)。肯定是这个原因!” 这个解释,恕我直言,简直离谱。 他(和很多技术宅一样)完全搞错重点了! 咱们讨论的不是AI用了哪个特定字符(是`—`还是`--`),咱们讨论的是它为什么要去使用这个标点的“功能”。 也就是那种“打断-补充-转折”的语法功能! 就算AI的训练数据里,把很多“连字符”(hyphen,如 "state-of-the-art")因为OCR错误或自动转换,都识别成了“破折号”(em-dash)。 那也只会让模型学会“错误地”在“state-of-the-art”这种地方用破折号,并不会让它学会在句末用破折号来代替“因此”啊! 这完全是两码事。 所以,绕了一大圈,我个人还是最站“19世纪老书”这个理论。 这事儿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我们发现,AI这个看似“智能”的庞然大物,它的行为模式,很多时候可能源自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甚至有点“蠢”的原因。 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就像一块“数字考古”的化石。 它藏着AI大模型“进化”的秘密。

32
5
3
1.2万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56%
预测浏览量
1.5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300 次曝光
Bear Liu
10.8万
Bear Liu@bearbig· 12天前发布

在首都机场等红眼航班,干脆做两期播客。 https://t.co/BumgkNmlD4

50
1
11
8,508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54%
预测浏览量
1.2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歸藏(guizang.ai)
10.5万
歸藏(guizang.ai)@op7418· 12天前发布

阿里发布了他们最强模型 Qwen 3-MAX 的推理版本 AIME 2025 和 HMMT 之类的挑战性推理基准得分 100% https://t.co/Z0CBKsGvJ3

28
1
3
9,505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53%
预测浏览量
1.3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300 次曝光
MapleShaw
1.7万
MapleShaw@msjiaozhu· 12天前发布

效果不错啊!听说这种视频在 B 站很火🔥 试了下制作过程不难: 1️⃣ 用周董《夜曲》的词让 Suno v5 重新编曲 2️⃣ Midjourney 生成一张符合歌曲风格的唱歌形象 3️⃣ 打开可灵的数字人生成,上传音乐文件跟图片 完整版音频见评论👇 https://t.co/orK5HW9SL9

33
9
3
2,340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60%
预测浏览量
5,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300 次曝光
柴郡🔔|Crypto+AI Plus
13.9万
柴郡🔔|Crypto+AI Plus@0xCheshire· 12天前发布

根据李录的观点,并不是每个人天生都适合做投资者。 他认为,伟大的投资者通常具备以下特质: • 独立 • 客观 • 不被情绪左右 • 果断 • 有耐心 • 对商业有强烈兴趣 https://t.co/t8fHRroxcf

34
8
0
5,941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54%
预测浏览量
8,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200 次曝光
Li Xiangyu 香鱼🐬
1.6万
Li Xiangyu 香鱼🐬@LiXiang1947· 12天前发布

正做饭 家里热水壶坏了 附近有个小米之家 打开美团,117 小米商城,169 怪不得京东要做外卖 原来是基本盘被端了啊 ps:嗯,线下店小妹妹真好看 https://t.co/Cg0kyjiP8A

18
0
9
5,015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46%
预测浏览量
7,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Mina
6,129
Mina@Minamoto66· 12天前发布

晚上去邻居家拜访,给他们带来了我的一些旧衣服。他们很高兴,很快都分了。聊了聊,今年经济状况不好,他们日子不太好过。邻居全家都胖了一大圈,是那种很明显的胖。邻居家老公说你快一年没来巴尔干了。我说是啊,我太忙,邻居家老公咧着大嘴,伸出手指捏搓着说:“西欧,忙,有钱”,我发现邻居家老公的牙又没了几颗。邻居是办婚礼的,她说今年经济不好,结婚的人少,即使结婚了也不怎么大办特办。好在仨孩子俩已经长大了独立了,他们还能轻松点。邻居还欠我100欧,不过我已经不打算要了…

77
0
12
1.2万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49%
预测浏览量
1.6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Bear Liu
10.8万
Bear Liu@bearbig· 12天前发布

有时候我真的很不喜欢很多应试教育下出来的程序员(因为国外的程序员我接触下来,其实对于初级程序员小白相当包容,有时甚至过度包容了)。 国内应试体系下出来的很多程序员,真的很缺乏人和人之间基本的礼貌,不会交流,情商也就不用说了。关键他们也没怎么意识到。有时自大,有时自闭。 碰巧这是个高薪的工种,目前。

111
5
24
4.5万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60%
预测浏览量
9.1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200 次曝光
宝玉
14.2万
宝玉@dotey· 12天前发布

纽约客:人工智能的盈利困局与历史教训 作者:约翰·卡西迪 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在《泰晤士书评》的一篇文章中评论道:“计算机时代随处可见,唯独在生产率的统计数据中不见踪影。” 尽管当时计算能力飞速提升,个人电脑也日益普及,但政府数据却显示,衡量工资和生活水平的关键指标——工人的人均总产出——却停滞了十多年。这就是后来著名的“生产率悖论”(productivity paradox)。这个悖论持续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甚至更久,引发了大量莫衷一是的学术研究。一些经济学家将其归咎于新技术管理不善;另一些人则认为,与蒸汽机和电力等早期发明相比,计算机在经济上的重要性相形见绌;还有人则怪罪于数据统计有误,认为修正后悖论便会消失。 索洛的文章发表近40年后,自OpenAI发布ChatGPT聊天机器人近三年来,我们可能正面临一个新的经济悖论,而这次的主角是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根据斯坦福大学、克莱姆森大学和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在今年6月和7月,有近一半的劳动者(准确地说是45.6%)都在使用AI工具。然而,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一个团队的新研究却报告了一个惊人的结果:“尽管企业在生成式AI上投入了300到400亿美元,本报告发现95%的组织回报为零。” 该研究的作者们审查了三百多个公开的AI项目和公告,并采访了五十多名公司高管。他们对“成功的AI投资”的定义是:已经超越了试点阶段(pilot phase)并被实际部署,且在六个月后产生了可衡量的财务回报或显著的生产率提升。他们写道:“只有5%成功整合的AI试点项目正在创造数百万美元的价值,而绝大多数项目仍停滞不前,对P&L(即‘损益表’,profit-and-loss)没有任何可衡量的影响。” 调查采访引发了一系列回应,其中一些充满了怀疑。“领英(LinkedIn)上炒得天花乱坠,好像一切都变了,但我们的实际运营中,根本性的东西一点没变,”一家中型制造公司的首席运营官告诉研究人员。“我们处理合同是快了点,但仅此而已。” 另一位受访者评论道:“我们今年看了几十个演示。可能一两个是真有用。剩下的要么是‘套壳’(wrappers,指仅仅包装了现有技术,没有实质创新),要么就是‘科学项目’(指离实际商业应用还很远的技术探索)。” 公平地说,该报告也指出,确实有一些公司进行了成功的AI投资。例如,报告强调了针对后台运营(back-office operations)的定制化工具所创造的效率,并指出:“这些早期结果表明,有学习能力的系统,如果针对特定流程,确实可以带来真正的价值,甚至无需进行重大的组织结构调整。” 调查还提到一些公司报告称“通过自动化外联和智能跟进系统,提高了客户保留率和销售转化率”,这表明AI系统可能对营销有用。 但是,“许多公司正艰难地获取实质性回报”这一观点,与跨国咨询公司Akkodis的另一项最新调查不谋而合。该公司联系了两千多名企业高管后发现,对本公司AI实施策略“非常有信心”的CEO比例,已从2024年的82%骤降至今年的49%。企业首席技术官的信心也有所下降,尽管降幅没那么大。Akkodis的调查称,这些变化“可能反映了先前在数字化或AI项目上令人失望的结果、实施中的延迟或失败,以及对可扩展性(scalability)的担忧。” 上周,媒体对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研究的报道,恰逢英伟达(Nvidia)、Meta和 Palantir 等高估值的AI相关股票下跌。当然,相关性不等于因果关系,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最近的言论可能在这次抛售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鉴于近期的价格涨幅,抛售在所难免)。据CNBC报道,奥尔特曼在一次与记者的晚宴上表示,目前的估值“高得离谱”(insane),并在15秒内三次使用了“泡沫”(bubble)一词。 尽管如此,麻省理工学院的这份研究还是吸引了大量关注。在最初一轮新闻报道之后,有消息称,与许多科技公司有联系的媒体实验室正在悄悄限制对该报告的访问。我留给该组织公关办公室和两位报告作者的信息都石沉大海。 尽管这份报告比一些新闻报道所描述的要微妙,但它无疑对2022年11月OpenAI发布ChatGPT以来支撑科技繁荣的宏大经济叙事提出了质疑。这个叙事的简版是:生成式AI的广泛传播对工人(尤其是知识工作者)不利,但对公司及其股东却极为有利,因为它将带来生产率的巨大飞跃,并因此带来丰厚利润。 为什么这一幕似乎还没有发生?一个可能的原因让人想起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种观点,即管理失误限制了计算机带来的生产力效益。媒体实验室的研究发现,一些最成功的AI投资是由初创公司做出的,它们在工作流程的狭窄领域使用了高度定制化的工具。而在“生成式AI鸿沟”(GenAI Divide)的另一边,那些不太成功的初创公司“要么在构建通用工具,要么试图在内部开发能力”。报告更笼统地指出,成功与失败的分野“似乎不是由模型质量或监管驱动的,而是由(实施)方法决定的。” 可以想象,生成式AI的新颖性和复杂性可能让一些公司望而却步。咨询公司高德纳(Gartner)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只有不到一半的CEO相信他们的首席信息官“精通AI”。但对于媒体实验室报告中凸显的失望记录,还有另一种可能的解释:对于许多成熟企业而言,生成式AI(至少在目前的形式下)根本没有被吹嘘的那么神。“它在头脑风暴和撰写初稿方面非常出色,但它记不住客户的偏好,也不会从以前的编辑中学习,”媒体实验室调查的一位受访者说。“它会重复同样的错误,每次会话都需要输入大量上下文(context)。对于高风险的工作,我需要一个能够积累知识并不断改进的系统。” 当然,有很多人觉得AI很有用,也有学术证据支持这一点:2023年,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位经济学家发现,在一项随机试验中,接触ChatGPT的参与者能更快地完成“专业写作任务”,写作质量也有所提高。同年,其他研究团队也发现,使用Github的Copilot(一款AI编程助手)的程序员,以及使用了专有AI工具的客户支持代理,都获得了生产率提升。媒体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现,许多员工正在工作中使用他们的个人工具,如GPT或Claude;报告将这种现象称为“影子AI经济”(shadow AI economy),并评论说“它带来的投资回报率(ROI)”往往优于雇主发起项目。但问题依然存在,而且这肯定是公司高管们会更频繁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没有更多的公司看到这些效益体现在最终的(公司)利润中? 部分问题可能在于,生成式AI虽然引人注目,但在经济的许多领域中应用有限。休闲和酒店业、零售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和护理行业(照顾儿童、老人或体弱者)——这些行业总共雇佣了大约五千万美国人,但它们看起来并不像是AI转型的直接候选者。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重点是,AI在整个经济中的普及很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硅谷,人们喜欢“快速行动,打破常规”(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但经济史告诉我们,即使是最具变革性的技术,即经济学家所称的“通用技术”(general-purpose technologies),也必须等到配套的基础设施、技能和产品发展起来后,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用。而这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苏格兰发明家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在1769年发明了他的圆筒蒸汽机。三十年后,英国大多数棉纺厂仍在使用水车提供动力,部分原因是运输用于蒸汽机的煤炭很困难。直到19世纪初蒸汽火车发展起来,情况才有所改变。电力的普及也很缓慢,并没有立即带来全经济范围的生产率增长。正如索洛所指出的,计算机的发展也遵循了同样的模式。(从1996年到2003年,美国整体经济的生产率增长终于提速,许多经济学家将其归因于信息技术的延迟效应。但随后,增长率又回落了。) 经济学家认为,在某些情况下,新技术甚至可能降低生产率增长,因为它们具有颠覆性,难以融入现有的工作方式。直到后期,生产率的提高才会显现出来——这种模式被称为“J曲线”(J curve,指一项新技术在应用初期,由于投入成本高、需要时间适应和流程再造,生产率先会下降,形成J的底部;随后,随着技术成熟和配套完善,生产率会迅速攀升,形成J的上升部分)。今年早些时候,来自不同机构的四位经济学家发表了一篇论文,认为美国制造业现在可能正处于AI“J曲线”的下降部分。在与人口普查局合作收集了企业层面的AI采用数据后,经济学家们表示,他们发现的证据表明“短期绩效损失先于长期收益”。该研究的作者之一、多伦多大学教授克里斯蒂娜·麦克埃尔赫兰(Kristina McElheran)在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发表的一篇相关文章中写道:“AI不是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的。它需要系统性的变革,而这个过程会带来摩擦,尤其是对老牌企业而言。” 如果从表面上看,这个论点对企业来说终究是乐观的——尽管对那些技能可以被AI复制的工人来说未必如此。(正如一些入门级程序员已经发现的那样,后者完全有理由感到警惕。)在技术的J曲线上,一旦“摩擦”被克服,生产率就会腾飞。但由于沿着曲线的旅程可能很漫长,因此很难预测谁将成为赢家和输家。在互联网商业化浪潮中,许多最终的赢家直到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才出现。(谷歌成立于1998年,但直到2004年才上市。Facebook直到2004年才创建,Airbnb直到2008年。)历史不一定会重演。但那些仍在AI热潮中乘风破浪的投资者,现在兑现一部分筹码或许是明智之举。♦

53
7
3
6,703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71%
预测浏览量
3.8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3,100 次曝光
歸藏(guizang.ai)
10.5万
歸藏(guizang.ai)@op7418· 13天前发布

哈哈哈哈,太搞了,我也经常说这些话 没找到图片来源,感觉可以放到 AI IDE 输入框的地方做快捷输入 https://t.co/dziI4qfZhD

46
5
8
8,290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68%
预测浏览量
2.6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200 次曝光
dontbesilent
5.3万
dontbesilent@dontbesilent12· 13天前发布

只要你拥有常识,就可以在任何一个行业里打败90%的竞争对手 比如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比如手段服务于目标 你随便挑个行业,90%的从业者对这件事情都是一头雾水 今天中午在一个餐馆吃饭,桌子上放了一个百宝箱,里面有牙线,有头绳,有擦镜布 可是竟然没有餐巾纸 干掉这种竞争对手,根本不需要有餐饮从业经历。只需要有基本常识

36
3
5
5,659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65%
预测浏览量
1.3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宝玉
14.2万
宝玉@dotey· 13天前发布

关于 ChatGPT 为什么喜欢用破折号,这个问题的原因似乎现在还没有定论,不过刚看到一篇博客分析这个问题,还挺有趣。 先说一个有趣的问题是 AI 特别喜欢用 "delve"(深入探究)这个词。 这个现象的答案是已知的:RLHF(人类反馈强化学习)。 简单说,AI 模型训练的最后一步,是雇佣大量的人类“导师”来给它的回答打分。OpenAI 雇佣的导师很多在肯尼亚、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而在这些地区的“非洲英语”中,"delve" 是一个非常常用且得体的词汇。 于是,当 AI 用 "delve" 时,非洲的导师们觉得“这话说得不错”,就给了高分。AI 就此学会了:“哦,客户喜欢我用‘delve’。” 那么,破折号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吗? 作者顺着这个思路去查证:是不是非洲英语里也特别爱用破折号? 结果,并不是! 尼日利亚英语破折号的出现频率(每词 0.022%)远低于普通英语的平均水平(0.25% 到 0.275%)。 这说明,“深入探究”(delve)和“破折号”(—)这两个 AI “口音”,来源并不相同。 作者最终发现了一个决定性的线索:时间。 大家回忆一下,2022 年底的 GPT-3.5,其实并没有这个毛病。这个“破折号上瘾症”是在 GPT-4 和 GPT-4o 身上才集中爆发的。 不只是 OpenAI,谷歌和 Anthropic 的模型,包括一些中国的大模型,都开始用破折号。 那么,从 2022 年到 2024 年,所有 AI 实验室的训练数据,到底发生了什么共同的变化? 答案是:AI 公司的“数据荒”来了,它们开始疯狂“喂”AI 吃书——特别是“旧书”。 在 2022 年,AI 主要吃的是互联网上的公开数据、盗版电子书(比如 LibGen 上的)。但很快,这些数据就不够用了,而且质量良莠不齐。 为了让模型变得更“有文化”、更“高质量”,AI 公司们(法庭文件显示 Anthropic 在 2024 年 2 月开始了这项工作,OpenAI 只会更早)启动了一个庞大的工程:大规模扫描实体书,把纸质书数字化,作为训练数据。 好了,破案的最后一块拼图来了。 既然 AI 吃了大量(可能是几百万册)扫描的纸质书,那么这些书是什么年代的呢? 盗版电子书网站上的书,大多是当代流行读物。而 AI 公司为了“填饱肚子”并绕开版权,扫描的书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更古老的、已进入公共领域的作品。 作者找到了一个关于英语标点符号使用频率的研究,它显示: 破折号在英语文学中的使用频率,在 1860 年左右达到了顶峰(约 0.35%),在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的使用率,远高于当代英语。 作者举了个例子:著名的《白鲸记》(Moby-Dick,1851年出版)一书中,破折号出现了 1728 次! 真相至此水落石出: 我们现在用的最先进的 AI,它的“标点符号观”并不是从 2020 年的互联网学来的,而是从 1890 年的旧小说里继承的。 AI 公司们为了获取“高质量”的语料,把大量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文学作品喂给了模型。AI 忠实地学习了那个年代的写作风格——其中就包括对“破折号”的狂热喜爱。 当然,作者也承认,这仍然是一个基于证据的推测,还有一些小疑问没解决: 1. 为什么 AI 只学会了用破折号,却没有学会像《白鲸记》的船长那样说话? 也许模型只是吸收了标点符号这种“潜意识”的风格,而没有吸收具体的用词? 2. 有没有更简单的解释? 比如,Sam Altman 曾随口提过,他们发现 RLHF 的人类导师“似乎更喜欢”带破折号的回答,觉得那样更“口语化”,所以就“多加了点”。 不过,综合来看,“扫描旧书”这个理论目前是最有说服力的。它完美地解释了为什么 GPT-3.5 不会,而 GPT-4 之后的模型(它们都大量训练了新的书籍数据),然后集体对破折号“上瘾”了。 有兴趣可以看看原文:https://t.co/BxRnoWxsnS

91
11
10
2.8万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100%
预测浏览量
20.7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600 次曝光
dontbesilent
5.3万
dontbesilent@dontbesilent12· 13天前发布

一群没有在业务里执行过的人 默认自己上学 18 年之后就可以执行力爆表

33
2
5
4,173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65%
预测浏览量
9,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小弟调调
7,865
小弟调调@jaywcjlove· 13天前发布

新浏览器只是 Chromium 的皮肤😂 https://t.co/TfUsurXI4z

21
0
3
4,152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48%
预测浏览量
9,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500 次曝光
海拉鲁编程客
1.9万
海拉鲁编程客@hylarucoder· 13天前发布

高层斗争里伊利亚被当枪使,实惨。 不过话说回来 openai 没有落入达里奥兄妹手里。 可谓是人类之大幸。

29
0
2
1.2万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51%
预测浏览量
3.2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2,000 次曝光
Cell 细胞
1.9万
Cell 细胞@cellinlab· 13天前发布

在看完 yc 最近的思考后,我重新梳理了一个核心观点: Your media is your reality show. 你的自媒体不是在输出内容,而是在直播你的人生。 在 AI 时代,脚本可以被复刻,特效可以被生成,但「真实过程」无法被伪造。 观众看的不是结果,而是你如何在镜头前解决问题、承受风险、突破自我。 创作者必须成为自己的导演与演员。 你输出的不是视频,而是「过程叙事」——一种让人相信你、陪你一起成长的动态剧本。 每个系列项目、每场挑战、每次崩溃重启,都是你品牌的连续剧。 你做的不只是内容,而是一场可持续的真人秀创业实验。

43
5
14
6,742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69%
预测浏览量
1.6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铁锤人
4.9万
铁锤人@lxfater· 13天前发布

https://t.co/1Gmk1Mid1h

16
0
6
2,535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56%
预测浏览量
6,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YC (Yucheng Liu)
1.2万
YC (Yucheng Liu)@lyc_zh· 13天前发布

在最近 @chuhaiqu 的分享中,我重申了一个核心观点: Your startup is a media company. 你的创业公司首先是一家媒体公司。在AI时代,代码和产品可以被快速复制,但信任和叙事(narrative)无法被复制。 创始人必须成为首席故事官,你输出的不是内容,而是公司的战略资产和护城河。

27
4
2
8,313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57%
预测浏览量
1.8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0 次曝光
Li Xiangyu 香鱼🐬
1.6万
Li Xiangyu 香鱼🐬@LiXiang1947· 13天前发布

作为一个屁民, 屏蔽以下用户可以B站免广告 @262ce400-cb @ca419964-6b @ba62e6dc-3 @9772b388-e7 @7be292d4- @54e05722-c4b6 @b8c94999-4b6e-44 @4b6d1f86- @557dd4b6- @46db70e0- https://t.co/D3bZf8RhK4

267
34
21
4.3万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100%
预测浏览量
26.4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0 次曝光
宝玉
14.2万
宝玉@dotey· 13天前发布

翻译整理自原推:来自伊利亚(Ilya)证词的重磅爆料 在最近曝光的一份法庭证词中,人工智能界的风云人物伊利亚·苏茨克维(Ilya Sutskever)揭露了一系列关于OpenAI高层之间复杂斗争的内幕。这些内情听起来甚至比电影剧本还精彩。 首先,这份证词指出,伊利亚与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密谋了一年多,试图罢免OpenAI的CEO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而在另一边,当时Anthropic的CEO达里奥·阿莫代(Dario Amodei)则希望能趁乱夺取OpenAI的研究控制权,甚至要求直接解雇联合创始人格雷格·布罗克曼(Greg Brockman),自己接管全部的研究事务。 此外,米拉还曾告诉伊利亚,山姆·奥特曼故意挑拨她与另一位高管丹妮拉(Daniela Amodei)的关系。同时,米拉还向伊利亚透露了另一个惊人的秘密:格雷格曾经被Stripe公司解雇过。不仅如此,她还提供了山姆与格雷格之间私人短信的截图,进一步加深了内部的不信任感。 在这些矛盾激化的背景下,伊利亚最终撰写了一份长达52页的备忘录,指控山姆存在严重的不诚实和操纵行为,力求推动董事会罢免山姆。此外,他还单独起草了一份专门针对格雷格的文件,似乎想彻底清洗掉高层中的问题人物。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斗争的导火索之一,是由当时董事会成员之一、Quora创始人亚当·德安杰洛(Adam D'Angelo)亲自要求伊利亚撰写上述备忘录而引发的。但令人意外的是,伊利亚在行动之前并未预料到OpenAI员工会对山姆的被解雇表现出如此强烈的反应。事实上,山姆被董事会解除职务后,700多名员工集体抗议,迫使董事会在短短五天内将山姆重新请回了公司。 如今,伊利亚显然陷入了舆论的旋涡,而OpenAI则承担了他这场官司所产生的全部律师费用,这又给整个事件增加了另一层意味深长的色彩。 可以说,这场AI巨头内部的权力斗争,不仅暴露了硅谷明星公司幕后的残酷现实,也让我们对所谓的高层精英有了更真实、更复杂的认识。

98
15
17
5.4万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100%
预测浏览量
61.7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3,100 次曝光
宝玉
14.2万
宝玉@dotey· 13天前发布

这几天这种未来感的半透明发光卡片很火,如何制作的提示词我也分享过,不过要做好也不太容易: - AI 画图中文支持不好,经常出现乱码 - 生成结果参差不齐,需要多次抽卡才能得到一张比较好的结果 - 成本较高,需要反复生成多张,需要长时间等待 但是你看我现在这张,效果就还挺好,中文文字、头像和认证标签都清晰准确,甚至表情符号都能正常显示,那么要怎么做到这样的效果呢? 🧵

71
9
13
1.4万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71%
预测浏览量
5.8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300 次曝光
歸藏(guizang.ai)
10.5万
歸藏(guizang.ai)@op7418· 13天前发布

于此同时 Sam 和老马依然在拌嘴,评论区这都有磕 CP 的我服了 Sam 说想退自己定了七年的特斯拉,老马就在下面说他偷了非盈利组织 老马说他没限制 Sam 在 X 上的热度,Sam 没他粉丝多,但是浏览量远高于他,Sam 说这是因为他菜,哈哈哈哈 https://t.co/aTKOjp5eej

28
1
7
1.6万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63%
预测浏览量
6.7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600 次曝光
熠辉 Indie
3.8万
熠辉 Indie@yihui_indie· 13天前发布

这个月努把力,「课程 + 商单 + 产品」的总收入尝试突破10W!卡在6-8W这个区间好几个月了。11月加油!!! https://t.co/zQlohqGBWw

113
4
32
1.4万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68%
预测浏览量
5.3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banboo
3.9万
banboo@xbanboo· 13天前发布

感谢推友们的生日祝福🫶 今天的 40 公里骑完了,我要去苦钱了👋 https://t.co/wwOb32Rmpy

23
0
5
2,439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49%
预测浏览量
5,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tangjinzhou
6,552
tangjinzhou@tangjinzhou· 13天前发布

我现在是明白了,AI 编程最大的拦路虎是 环境安装、Git、VS Code… 我专门做了一门「零基础 AI 编程入门课」 教你 1 小时跑通第一个 AI 程序 ⚡️ 不需要写一行代码, 从安装 → 运行 → 上传 GitHub → 部署上线, 全流程手把手带你搞定。 📘 免费学习,限前 200 名进微信群 领取方式 👇 ❤️ 点赞 + 🔁 转推 💬 评论「AI」 👤 关注我(不关注没权限私信)

529
291
362
4.9万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100%
预测浏览量
27.5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歸藏(guizang.ai)
10.5万
歸藏(guizang.ai)@op7418· 13天前发布

Open AI 宫斗闹剧 Ilya 证词泄露,终于有当事人的描述了! PPT 真是好用啊,Ilya 搞 Sam 也用的 PPT,我整理了所有的要点👇: · Ilya 承认他一直在等待董事会大部分成员与 Sam 关系恶化,以使其能够提议罢免 Sam · Ilya 考虑罢免 Sam 最少有一年多的时间,但没有长期计划 · Ilya 准备了 52 页 PPT 发送给了董事会的独立董事 · 用了阅后即焚方式发送 ppt,因为担心被人泄露给 Sam · 也起草了一份批评 Greg 的 PPT 发给了董事会 · PPT 对 Sam 的核心指控是“SAM 表现出持续撒谎、破坏他的高管、以及挑拨他的高管之间关系的一贯模式” · PPT 中的大部分截图都来自于 Mira · PPT 里面一个 Sam 挑拨离间的核心例子是 MIRA 告诉他 SAM 挑拨了 DANIELA 与 MIRA 之间的关系 · 另一个例子是SAM 撒谎、破坏 MIRA 和 ILYA 的关系,以及挑拨 JAKUB 对抗 ILYA · 里面还有 Anthropic CEO 的事情,当时还没离开 Open AI 的时候 DARIO 想要运营 OpenAI 的所有研究部门,并要求解雇 GREG · Ilya 觉得 Sam 当时根本就不应该考虑他的条件应该直接拒绝,但是显然 Sam 还想过接受,如果接受了那可能就没有现在的 Anthropic 了 从内容来看 Ilya 由于一直不认同 Sam 的管理方式,但是没有详细计划,完全依赖 Mira 的二手信息,被董事会推一把就上了,然后直接承担了最差的后果,看来顶尖科学家的脑子也确实不适合宫斗。 内容来自加州北区地方法院奥克兰分部审理相关案件时 Ilya 的一个小时录像泄露的证词

101
25
12
4.5万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100%
预测浏览量
33.2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2,200 次曝光
AppSail.dev
1.0万
AppSail.dev@AppSaildotDEV· 13天前发布

SafePal Fiat24万事达U卡注册教程:瑞士银行独立账户可转账、0费开卡,出入金直转港卡+免费X1硬件钱包 这是我见过的最硬核的"U卡",由币安投资孵化的加密钱包品牌 SafePal 联合瑞士银行 Fiat24 推出的这张卡,优势多到三两句根本说不完。 我认为每个朋友都应该申请一张,目前成本极低,窗口期可能收紧,建议尽早完成开户与 KYC 核心优势一览 ✅ 0 开卡费、0 年费、0 充值费、极低手续费(目前 SafePal 会返还所有费用,除了换汇手续费,和部分银行会收取中转行费用) ✅ 独立瑞士银行账户(IBAN)​:可与其他银行互相转账 ✅ 支持 5 种货币​:人民币、美元、欧元、瑞士法郎、USDC ✅ 大陆银行直连转账,支持直接转账到国内银行卡(受外汇管制,需要合规哈) ✅ 香港银行卡出金,部分港卡无中转行费用,磨损最低 ✅ 多场景消费​:微信、支付宝、美团、Apple Pay、Google Pay ✅ 国外服务订阅​:ChatGPT、Claude、Twitter 蓝V、Telegram、亚马逊 ✅ 美股入金​:支持盈透证券、嘉信券商 ✅ 免费硬件钱包​:使用邀请码注册即送 SafePal X1 (需要使用邀请码 596842 注册) 这不是普通的虚拟卡,而是真正带有瑞士银行独立账户(IBAN)​的银行服务(后面我在起个帖子来详细介绍 IBAN,以及为什么很重要),也就是说这个账户可以对外转账,可以接收国际汇款。找中介办一张瑞士银行账户价格可不低。 相当于 SafePal 链接了传统金融和 Web3 世界,只需要一个 App 就能实现传统金融和虚拟货币之间的来回切换、兑换、转账,所以这张卡不是普通的 “U卡”。 别家 U 卡只能刷,SafePal 的 U 卡还能让你把钱转出来!​完全不在一个等级,我认为这是 合规出金第一卡,有了这张卡之后,其他虚拟卡我都不看了,没有 IBAN 号码都卡也都不看了。 根据我在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任职和玩港卡外卡的经验,这种卡不多得,后面肯定会提高门槛。 况且随着加密货币市场的发展,出金需求持续增长,提前解决出金问题至关重要。国内 OTC 交易监管日趋严格,冻卡封卡已成常态(黑 Money 风险 + 远洋电诈追溯),传统 C2C 出金风险越来越高。 目前最稳妥的解决方式就是为自己和家人都申请几张 SafePal 银行账户,分散风险,确保资金安全合规,快速出金。 什么是 SafePal? SafePal 成立于 2018 年,是币安最早投资并孵化的 Web3 钱包品牌。其背后投资人还包括 Animoca Brands 和 新加坡淡马锡旗下的 Web3 基金。SafePal 也是第一个实现币安交易体验的去中心化数字货币钱包。 品牌实力​ 成立 7 年,未见重大公开安全事故报道 全球 200+ 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 用户超过 2000 万 唯一提供币安官方交易小程序的钱包 什么是 Fiat24 Fiat24 是 HashKey、SafePal 等机构投资的一家瑞士 Web3 银行,获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发放牌照,结合区块链智能合约和传统瑞士银行账户。它可以实现转账、支付、存储等功能,是区块链世界和传统金融的桥梁,还能为各种 DApp 提供法币支持。 SafePal 与 Fiat24 的关系 SafePal 对 Fiat24 瑞士银行进行了战略投资,而 SafePal 本身还有币安的支持,背景相当强大。这种合作关系确保了服务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出入金功能 这是 SafePal U卡最核心的功能——真正的出金能力。 出金方式​: 1️⃣大陆银行直连转账​:通过银行对外转账功能,填写收款人信息直接汇款 2️⃣【推荐】香港银行卡转账​:无中转行费用,磨损最低 3️⃣欧美银行转账​:支持全球银行 IBAN 转账 4️⃣交易所资金直接出金 SafePal,然后转账到其他银行 入金方式​: 1️⃣USDC(Arbitrum)充值到银行账户,USDT 需要换成 USDC 2️⃣换汇为所需法币(可 0 损转换成美元) 3️⃣转账或消费 适用人群 SafePal Fiat24 U卡适合以下人群: 加密货币投资者​:需要安全合规的出金通道 跨境工作者​:需要多币种账户和国际支付能力 美股投资者​:需要向券商入金 海淘用户​:需要订阅国外服务或购物 高净值人群​:需要瑞士银行账户进行资产配置 Web3 从业者​:需要连接加密世界和传统金融 活动福利:目前 SafePal 正在进行限时活动,使用我的邀请码 596842 免费领取 SafePal X1 硬件钱包。 https://t.co/j6CHGeAWLu

38
5
11
6,889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67%
预测浏览量
1.5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Frank Wang 玉伯
1.4万
Frank Wang 玉伯@lifesinger· 13天前发布

YouMind 快速迭代中,上周增加了中文等多语言支持,并上线了视频、播客的学习摘录功能,周末还修复了大量细节问题。 欢迎大家继续使用,无论是温情的夸赞还是猛烈的批评,我们都热情欢迎。 让我们一起:大胆创作,不止于学。

34
2
4
4,850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55%
预测浏览量
1.0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500 次曝光
ding.one
16.3万
ding.one@dingyi· 13天前发布

需要推广自己产品的老板们,快来找我们推广吧,现在 timeline 急需一大波商单来净化一下,满屏都是人妻指南了。。。这么一对比,你会发现商单内容是多么的眉清目秀,多么有价值。

34
0
10
5,129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57%
预测浏览量
1.1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banboo
3.9万
banboo@xbanboo· 13天前发布

Happy birthday, my 36-year-old friend! Joyeux anniversaire, mon ami de 36 ans ! 36 歳の友よ、お誕生日おめでとう! 生日快樂,我 36 歲的朋友! 生日快乐,朋友!🎉 https://t.co/geovgLDMAg

40
0
14
2,876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56%
预测浏览量
6,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Jackywine
2.5万
Jackywine@Jackywine· 13天前发布

我推荐 iCopy,相当于免费版 Paste 不知道为什么,Mac 总是有些优雅的小工具,优雅的像系统自带工具一样

29
2
2
4,490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59%
预测浏览量
9,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500 次曝光
死月 XadillaX 🌙🌙🌙🌙🌙
5,188
死月 XadillaX 🌙🌙🌙🌙🌙@XadillaX· 13天前发布

那个...TRAE 招前端后端全栈。有人私聊吗?没有的话我等一下再来问一遍🤓 base 北上广深杭🛫 https://t.co/8hqv9iSbbN

38
9
13
9,242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61%
预测浏览量
2.0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Justin
2.7万
Justin@interjc· 13天前发布

那个什么李新野的 PDF 爆火,毕竟是一本看上去还比较成体系的黄文,虽然没阅读,但根据时间线山的截图,感觉是跟白洁差不多的东西 这种文学当个稀奇看看也就算了,毕竟人总会有很多自己这辈子都不会做的事情,也只能在文学影视游戏作品中猎奇了 我一向不喜与婚内出轨、勾引大嫂、恋爱劈腿者为伍,从来都是敬而远之,因为觉得他们跟二五仔没区别,今天能玩弄感情,明天就能背信弃义 记得有一个从小就认识的同学,当时也能算友人,大学时,此人跟来武汉玩的远房亲戚睡了,一起吃烧烤喝酒的时候吹牛,大谈自己是怎么维持女友关系又持续偷腥的故事,当晚我就默默删除了其所有联系方式、不再来往

25
0
9
6,066
数据更新于 12天前
起爆概率
52%
预测浏览量
1.1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Asuka小能猫
9,519
Asuka小能猫@AsukaOdysseus· 13天前发布

今年读过最有启发的书就是非对称风险。 目前的投资策略也按照这本书的观点来,投资最重要的是:1. 永远留在牌桌上,不被不确定性打到。 2.抓住所有认知内确定性的机会。 用90%买几乎绝对安全的稳定资产,10%投资明显的机会,风险拉满那种,比如七八月份的谷歌,如果能花几千刀买入一堆otm options现在已经是几十万的收益了。这是全仓买入整股完全达不到的收益,即使黑天鹅到来,10%的亏损也无所吊谓。

203
34
3
4.3万
数据更新于 13天前
起爆概率
100%
预测浏览量
25.3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2.1万 次曝光
铁锤人
4.9万
铁锤人@lxfater· 13天前发布

https://t.co/Vx9Qg1voat

27
1
10
7,148
数据更新于 13天前
起爆概率
59%
预测浏览量
1.7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Bear Liu
10.8万
Bear Liu@bearbig· 13天前发布

一张壁纸,送给拿起手机就放不下的朋友。 长按下载4k版 https://t.co/LMITkcA94H

149
8
19
3.8万
数据更新于 13天前
起爆概率
100%
预测浏览量
28.0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200 次曝光
海拉鲁编程客
1.9万
海拉鲁编程客@hylarucoder· 13天前发布

被抖音四百万粉丝的大 v 打赏了。。。。。。🤡

28
0
6
5,163
数据更新于 13天前
起爆概率
48%
预测浏览量
8,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dontbesilent
5.3万
dontbesilent@dontbesilent12· 13天前发布

授人以鱼,可盆满钵满 授人以渔,如杀人放火

37
4
7
5,646
数据更新于 13天前
起爆概率
55%
预测浏览量
8,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dontbesilent
5.3万
dontbesilent@dontbesilent12· 13天前发布

今天有人问我:为什么你愿意在引流款里面毫无保留地讲东西 那利润款还怎么做 我说这个事情的答案是:你要有 10 层储备,引流款讲 3 层,利润款讲 3 层 还剩 4 层,不是我不想讲,而是没人对我这套晦涩难懂、不能快速变现的商业本体论感兴趣 要搞清楚这套东西,我们得先从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人的行动》开始讲起 …… 所以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你有 1 层储备,你要怎么分配 而是你要花多久,才能搞到 10 层储备 不要从顾客身上找答案,从自己身上找答案

54
6
2
8,630
数据更新于 13天前
起爆概率
57%
预测浏览量
1.2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300 次曝光
dontbesilent
5.3万
dontbesilent@dontbesilent12· 13天前发布

搞流量难,是因为我们以赚钱为前提 当放弃了赚钱,搞流量就会和呼吸一样简单 反之同理,如果你发现有一件事情,让你搞流量像呼吸一样简单 大概率,与钱无缘了

40
2
2
4,969
数据更新于 13天前
起爆概率
51%
预测浏览量
1.0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500 次曝光
banboo
3.9万
banboo@xbanboo· 13天前发布

我,36 岁了。

73
0
35
1.0万
数据更新于 13天前
起爆概率
54%
预测浏览量
1.4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dontbesilent
5.3万
dontbesilent@dontbesilent12· 13天前发布

雾满拦江在《金钱的秘密》一书的总纲里面写到 如果你的学习成绩很糟糕,你可以不用细读这一章 如果你的学习成绩很好,那你一定要仔细阅读这一章

19
0
1
3,497
数据更新于 13天前
起爆概率
46%
预测浏览量
7,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400 次曝光
宝玉
14.2万
宝玉@dotey· 13天前发布

未来风推文展示 Sora 或者 ChatGPT 一张 X 推文截图 和 头像照片(可选) 不是很稳定,中文支持不好,需要多次抽卡 ----提示词开始---- 一张 9:16 竖版、逼真的赛博美学未来社交媒体推文展示卡片照片:只手拿着一张竖直半透明的亚克力卡片,占据了大部分画面。上面显示着一条推文界面,卡片有平滑的圆润边缘,闪烁着柔和的霓虹灯光,呈现出粉色、紫色与蓝色柔和渐变的霓虹光晕。背景黑暗而模糊,以突出发光的边缘。卡片表面如水晶般清澈,推文的细节仿佛雕刻,信息排版整洁美观,文字大小适中,布局宽松而舒适有丰富留白不拥挤,包括: * 圆形头像(位于左上角,留白合理) * 名字和带认证徽章的用户名(头像右侧,适当间距) * 推文正文(中字号) * 发布时间(小字号) 手指上的灯光反射看起来富有电影感和氛围感,营造出一种高科技的全息氛围。

46
6
4
1.1万
数据更新于 13天前
起爆概率
57%
预测浏览量
1.5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400 次曝光
dontbesilent
5.3万
dontbesilent@dontbesilent12· 13天前发布

鸡不会赚钱,简直天理难容 这是商业短板太短的表现 可惜在国内给鸡赋能不合法 等我年纪再大一些,真应该去一个给鸡赋能合法的国家 掀起一些风浪 🌊

27
0
4
7,833
数据更新于 13天前
起爆概率
56%
预测浏览量
1.1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300 次曝光
dontbesilent
5.3万
dontbesilent@dontbesilent12· 13天前发布

语言的边界就是思考的边界 要保持审视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的习惯 比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这句话出现的原因是,有人希望你把好东西视为「下品」,把坏东西视为「高」 所以他们才能得到那个被你视为「下品」的好东西 这句话作为语言,和猪圈、羊圈没什么区别 如果有人信了这句话,猪圈就成了这个人思维的边界 这个人就成了猪 这里的“猪”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脏话,用来骂人 而是类似沃尔玛供应链里面的猪肉,变成别人的资源

26
1
1
2,959
数据更新于 13天前
起爆概率
48%
预测浏览量
6,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300 次曝光
dontbesilent
5.3万
dontbesilent@dontbesilent12· 13天前发布

商业问题搞到最后,就五个字:总成本领先 比如为啥要做引流款 我在朋友圈卖线下课,只需要解决 物有所值/物超所值 的问题 如果我在抖音/小红书卖线下课,我要在商品卖点打动人的同时,还要保证这个内容可以打动算法 工作量增加 100 倍 这还是明面上的 实际上如果你真干过就会发现,观众希望我可以改变他们祖宗十八代的命运 而一旦你开始尝试去满足这一点,丢掉的是整个灵魂 不要和恶魔交易

30
4
1
8,033
数据更新于 13天前
起爆概率
52%
预测浏览量
1.1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300 次曝光
Susan STEM
4.0万
Susan STEM@feltanimalworld· 13天前发布

太美了,可以呆一下午。怎么会有女人喜欢逛街呢? https://t.co/XFuasRuDgy

17
0
3
1,416
数据更新于 13天前
起爆概率
48%
预测浏览量
3,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200 次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