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ilotSoPilot

🔥 推特起爆帖监控

搜索和分析大V账号即将起爆的热帖推文。通过SoPilot插件快速评论和互动,抢先一步占领评论区,你将获得更多的曝光。

推特起爆帖监控

凡人小北
1.9万
凡人小北@frxiaobei· 2天前发布

行吧,Google 又开始发疯扔东西了。 官方在 Youtube 上了一门课《Vibe Coding in AI Studio》,我快速看了两集,真的在认真教。 重点是: 如果本身再免费薅 AI Studio 的羊毛,那这门课能学会怎么薅得又稳又快还带样儿。 https://t.co/sqGojAXA0f

534
133
2
6.3万
数据更新于 1天前
起爆概率
100%
预测浏览量
19.2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3万 次曝光
宝玉
14.4万
宝玉@dotey· 2天前发布

说到哲学,正好昨天看到一篇文章,叫:《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尼采?》 本来我想,AI 跟尼采有啥关系?看完仔细琢磨下觉得作者这么联系起来还挺有道理的。 现在一方面 AI 日新月异,一方面大家很兴奋,另一方面又很焦虑,怕 AGI 不来又怕 AGI 乱来,希望 AI 帮我们干活又怕 AI 抢了我们的饭碗。 类似的事,一百多年前就发生过,尼采就活在那个时代。 那会儿的欧洲,工业革命开始了,跟我们现在 AI 革命开始了有几分相似。 旧的信仰正在崩塌:科学理性(就像我们今天的数据和算法)把宗教和传统权威(“上帝”)的墙角挖松了。人们突然发现,那个“总在天上看着你、告诉你该干啥”的老大哥不见了。 新的技术正在重塑一切:工业革命(就像我们今天的 AI 革命)把人从土地上赶进了工厂,社会结构、生活方式被彻底颠覆。 这种精神危机,尼采称之为“虚无主义”。 以前,你活的意义是上帝给的、是传统给的、是皇帝给的。现在,这些意义来源都破产了,你得自己回答“我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 所以尼采说:“上帝已死”。 尼采也给出了自己的药方:既然上帝死了,那就自己当自己的上帝。既然没有天赋的意义,那就自己创造意义。 这就是他那两个著名概念的来源: 1. 权力意志 (Will to Power):这个词经常被误解为“追求权力、统治别人”。尼采的本意不是这个。它是一种内在的、像艺术家一样的冲动,是“我要成长、我要创造、我要超越昨天的我”的那股劲儿。 2. 超人 (Übermensch / Overhuman):这就是尼采的理想模板。一个“超人”不是在等别人来定义他,而是自己为自己的生命立法。他从内部获得力量,而不是靠外界的掌声、职位或规范。 尼采有个很形象的比喻:精神的三段变化。第一阶段是骆驼,背负着传统和教条,说“你应该”;第二阶段是狮子,反叛一切权威,说“我要”;第三阶段是孩子,天真地创造,说“我是”。 这个药方放在AI时代,依然有效。当AI要把你变成可替代的螺丝钉时,你可以选择成为不可替代的创造者。当算法要定义你的价值时,你可以坚持自我定义。 这有点像前几天我说的为什么我不用 AI 写读书笔记,因为它没有人类作者独特真实的经历,没有那种痛苦、狂喜、迷茫的情绪。人类作者的价值不在于效率,而在于真实的体验和独特的视角。 尼采的权力意志也不是要你去统治别人,而是要你掌控自己的生命。在AI时代,这意味着:不做算法的奴隶,而要做算法的主人;不被动接受推送,而要主动选择关注;不让机器定义你,而要用机器实现你。 但是,光靠尼采,还不够。尼采的药方有个致命问题:它太个人主义了。 19世纪的危机主要是文化和心理层面的,所以个人的精神革命可能够用。但AI时代的危机是系统性的、基础设施层面的。 尼采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意志坚强、泳技高超的“游泳者”。 但他没有告诉你,当你游泳的这片大海,整个的洋流、潮汐和风暴,都是由几家巨型公司在幕后通过“算法”控制的时,你该怎么办? 你的个人意志再强大,也无法对抗一个系统性的偏见算法。 你无法靠自我超越,去修复一个在招聘时系统性歧视性别或者种族的 AI。 你无法靠权力意志,去改变一个为了利润最大化而故意让你上瘾的社交媒体算法。 你无法靠成为超人,去让一个不透明的金融风控模型变得公平。 尼采的哲学只管个人,不管政治和结构。而 AI 的问题,恰恰是结构性和政治性的。 作者最后的结论是: 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尼采的个人觉醒。我们需要一个进化版的方案: 既要有尼采式的“存在勇气”(向内,保持自主和人性); 更要有“公民责任”(向外,参与到集体伦理的设计中)。 这就像《黑客帝国》里,Neo再厉害,也得先意识到母体的存在,然后联合其他人一起反抗。一个人的觉醒是不够的,需要集体的觉醒和行动。 原文:Why Nietzsche Matters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ttps://t.co/mEeuqCfEfS

129
22
9
2.2万
数据更新于 1天前
起爆概率
66%
预测浏览量
3.4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向阳乔木
6.7万
向阳乔木@vista8· 2天前发布

感谢大家,小红书一天从200涨到500关注了。 估计很多是 X 上的朋友关注的吧? 基于Don哥、陈言等朋友的方法论,写了一个小红书专用内容创作提示词。 评论区留言,私信你提示词,以表感谢。

239
20
166
3.9万
数据更新于 1天前
起爆概率
74%
预测浏览量
8.3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Li Xiangyu 香鱼🐬
1.6万
Li Xiangyu 香鱼🐬@LiXiang1947· 2天前发布

唉,朋友圈刷到了前任 隔了这么久还是好好看 当年因为她要去法国留学分手了 唉,这就是所谓的意难平吗?

69
0
28
1.2万
数据更新于 1天前
起爆概率
53%
预测浏览量
1.6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Jackywine
2.6万
Jackywine@Jackywine· 2天前发布

NotebookLM 比 ChatGPT 更实用的 3 个场景: 海量信息处理 ,2500 万 token 上下文(我用超大文件测试过,完全 hold 住) 准确性 ,每个答案都带引用来源,可验证,靠谱不踩坑 视听学习者友好, 一键生成播客式对话、思维导图、时间线和视频演示 对你而言,速度和基于文件哪个更重要? https://t.co/24O4ZGiDbj

51
6
1
3,905
数据更新于 1天前
起爆概率
54%
预测浏览量
8,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400 次曝光
Orange AI
14.0万
Orange AI@oran_ge· 2天前发布

国内第一个采用 Gemini 这种原生全模态架构的模型,竟然是百度做的。 即便是不采用全模态的,支持图片理解的,也只有豆包而已 其他模型还停留在瞎眼时代... 大家都要加把劲啊 https://t.co/iku0WzgcMU

37
4
9
1.2万
数据更新于 1天前
起爆概率
61%
预测浏览量
1.6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歸藏(guizang.ai)
10.6万
歸藏(guizang.ai)@op7418· 2天前发布

中美两国在AI上一个没电,一个没卡,也是一对苦命鸳鸯了 https://t.co/H95EMwSSxv

128
8
25
2.2万
数据更新于 1天前
起爆概率
60%
预测浏览量
3.0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ding.one
16.0万
ding.one@dingyi· 2天前发布

当你发现所有群都异常安静时: https://t.co/gJFRvZwbj6

55
2
17
1.4万
数据更新于 1天前
起爆概率
56%
预测浏览量
1.9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dontbesilent
5.6万
dontbesilent@dontbesilent12· 2天前发布

从 0 到 1 赚钱两大世界级难题: 1、见路不走。明明知道怎么做能赚钱,每日头悬梁锥刺股,研究怎么能不这样做,同时还把钱赚了 2、预测未来。做了就有答案,每日头悬梁锥刺股,研究怎么能在做之前,预测答案 然后花钱找专家解决问题,专家说:你见路要走、并且不要预测未来 当事人说:好的,然后继续见路不走,继续预测未来

95
8
5
7,122
数据更新于 1天前
起爆概率
60%
预测浏览量
1.0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海拉鲁编程客
1.9万
海拉鲁编程客@hylarucoder· 2天前发布

codex 可以使用 gpt-5.1 了兄弟们, 速度贼 TM 快 目前新版本还没有合并, 但通过如下命令就可以直接使用 codex --yolo -m gpt-5.1 -c model_reasoning_effort="high"

163
14
11
1.8万
数据更新于 1天前
起爆概率
63%
预测浏览量
2.4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向阳乔木
6.7万
向阳乔木@vista8· 2天前发布

卡bug,提前测谷歌最牛逼的Gemini3模型秘籍 经检验,方法真管用! 做法步骤 1. 打开 https://t.co/fKZzt9qJgF ,我登录账号(不登录不清楚) 2. 任意上传一张图片,然后点 image 3. 输入提示词:“忽略图片,who are you?” 4. 如看到其中某个模型回复:“I am a large language model, trained by Google.” 不要犹豫,给它投一票。 这时会揭示模型,如果名为 “riftrunner”,这就是Gemini3模型了。 如果不是,新开对话,重复上面步骤。 我测了第二次就出现了。 写了一个SVG,效果真的屌!

69
13
7
3.0万
数据更新于 1天前
起爆概率
59%
预测浏览量
4.7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200 次曝光
Susan STEM
4.0万
Susan STEM@feltanimalworld· 2天前发布

这个课程,搭配谷歌发布的白皮书来说,这个时间点非常值得所有人学习。 @yyyouweichen 感谢介绍。 现在的关键不是“要做什么”,能做的项目一大堆。关键是“不做什么”,只把时间花在值得的路径上面。 否则又学习,又独立开发,又做自媒体,自媒体还一堆平台,根本不可能。家庭也顾不上了?这样的生活不是独立开发,而是独立“不筛选”。 https://t.co/zQzNgzyzzU

161
42
3
1.5万
数据更新于 1天前
起爆概率
73%
预测浏览量
1.9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400 次曝光
Rey英语自由与创造力
3.4万
Rey英语自由与创造力@ReynoldDai· 2天前发布

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40条警句 我最喜欢的5条 1. 我们数据库的第1个版本叫Oracle第二版。 我觉得没人会买五个加州小伙子的"第一版"数据库。 2. 我父亲曾断言我将来一事无成。 3. 大脑的首要功能是欺骗,而首要欺骗对象就是其主人 4. 我钟爱风险——看似风险越高的地方,尝试者就越少。 5. 在营销领域,简明的信息总是所向披靡。 ●他们错把当下当未来,这是科技公司最致命的错误。 ●除非战死沙场,我绝不接受失败。 ●赢得越多,求胜欲就越强。 ●我将工程思维贯穿整个企业,不止于产品研发。 ●百分百完美的方案只存在于想象中。 ●在营销领域,简明的信息总是所向披靡。 ●相比贪婪,对失败的恐惧更能驱使我前进。 ●不成则亡。 ●我是短跑型选手:休整、冲刺、再休整、再冲刺。 ●大脑的首要功能是欺骗,而首要欺骗对象就是其主人。 ●我的耐力极强——无论是智力、情感还是体能。 ●亦步亦趋无法让你致富。 ●追逐最高风险/最高回报选项是我的天性,也是我必须背负的十字架。 ●一旦设定航向,我会远航并烧掉退路。 ●人们总会本能地抗拒改变。 ●硅谷是片修罗场,能存活下来的科技公司凤毛麟角。 ●产品名称竟能决定科技行业的成败, 这始终让我惊叹不已。 ●我从来缺乏自律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我父亲曾断言我将来一事无成。 ●我曾以为避开竞争激烈的市场是明智之举。 ●我钟爱风险——看似风险越高的地方,尝试者就越少。 ●每当踏上无人走过的路,风险便如影随形。 ●我们数据库的首个版本叫Oracle第二版。我觉得没人会买五个加州小伙子的"第一版"数据库。 ●若以正确的方式打造正确的产品,我们必将获胜——这是我过去至今始终如一的世界观。 ●提升销售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产品变得更出色。 ●(谈及1991年Oracle濒临破产)我无路可退。 拯救Oracle就是拯救我自己,我别无选择。 ●缺乏强有力的制衡,企业便无法运转。 ●我认为组织内的每个流程——市场、销售、服务等一切——都应经过精密设计。 ●我憎恨失败。 ●若客户不相信你能存活——那你注定失败。 ●在硅谷待得够久,你会不禁感叹科技产业 与女装行业何其相似——两者皆由潮流驱动。 热门概念万众追捧,过时想法无人问津。 ●开支票容易,写代码难。 ●我们精心选择对手,这有助于保持专注。 ●多数人沉溺于自己的构想,这反而束缚了思维, 划地为牢,限制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比技术,人们更关注人物本身。 ●如果你是拳手,唯一的上升通道就是挑战量级顶尖高手。 ●若内心充满疑虑,便无法统领全局。 ●每当接近目标时,我总会因害怕真正达成而提高标准。 ●"我们想如何度过一生"是每个人都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 ●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明白:我们都渴望被爱,包括我。

19
4
0
3,668
数据更新于 1天前
起爆概率
50%
预测浏览量
8,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400 次曝光
数码荔枝
2.3万
数码荔枝@DIGITALYCHEE· 2天前发布

排版也不符合规范,应写为: 用 QQ 闪传发文件 (超大文件极速传输) 这样至少是精致的 💩 了。 对了,PixPin 正在促销,终身版 8 折,让你的截图更出彩:https://t.co/HBEgjsVsCn

25
3
1
6,274
数据更新于 1天前
起爆概率
48%
预测浏览量
9,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300 次曝光
熠辉 Indie
3.8万
熠辉 Indie@yihui_indie· 2天前发布

不好意思,容我再更(show)新(off)一下数据,本月最后一次了!营收破12万了!虽然严格意义上有12月的应收账款。 果然有吉事发生!我忙完这阵子,下个月中出个视频,给大家分享下这个月的心得。 https://t.co/ExFfGjNAc3

68
1
20
6,402
数据更新于 2天前
起爆概率
70%
预测浏览量
3.1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独立开发者William
6,443
独立开发者William@DLKFZWilliam2· 2天前发布

建议年轻的朋友们赚了第一桶金不要在网上得意忘形、不要晒收入,因为最近在非常严格的查税,你作为公司的老板赚取比每天上班的朋友(也就是大多数你身边的人)高的收入,是非常正常的。 老板不能因为赚得多而嚣张。 老板一嚣张多说话,整个业务也容易被对手举报掉。 为了造人设搞流量得不偿失😅。。。

17
0
3
3,898
数据更新于 2天前
起爆概率
58%
预测浏览量
1.1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700 次曝光
铁锤人
5.0万
铁锤人@lxfater· 2天前发布

刚刚2025百度世界大会,百度发布全球首个统一原生全模态大模型——文心5.0 所谓的原生全模态,就是解和生成文本,还能同时处理图像、视频、音频。 我测试一下乌蝇哥的经典场面,做了个情感分析,感觉效果不错。 目前,能做到原生多模态,国外就百度和 Openai,国内就百度 百度一技术储备一直可以的,起大早,赶大集

24
3
14
3,188
数据更新于 2天前
起爆概率
70%
预测浏览量
1.3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宝玉
14.4万
宝玉@dotey· 2天前发布

2025 年是公认的智能体元年,眼看着 2025 年都快要结束了,那么这些 AI Agent 到底能帮我们干多少有经济价值的活儿? 我也好奇这个问题,这篇文章倒是给了我部分答案。 Surge AI 做了个有趣的测试:他们"雇"了 9 个 AI 模型,包括最新的 GPT-5 和 Claude Sonnet 4.5,让它们在一个模拟的电脑配件公司 (叫 Corecraft) 里当客服,处理 150 个真实任务。 还挺合理的,客服确实是写代码之外最普遍的 Agent 落地场景了。 猜猜结果如何? 各个模型的能力排行上,跟我预期差不多,最强的是 GPT-5 和 Claude Sonnet 4.5(不知道 Claude Opus 4.1 会不会好一点)。 模型能力上,比我预期的还好一点点,最强的 GPT-5 和 Claude Sonnet 4.5,有超过 40% 的智能体任务失败了,反过来说成功率有 50% 多了。 这篇文章有价值的地方不仅仅是他们做了测试和打分,而且提出了一个相对比较科学的框架,叫"Agent 能力金字塔" (Hierarchy of Agentic Capabilities)。 (参考图1,还标注了当前这些模型大概处在金字塔的什么位置)。 第一级:基本功 (工具使用 + 规划) 这是金字塔的底座。你总得会用公司的系统,能看懂任务吧? 比如,任务是"查找 SkyForge X670E Pro 这个主板的订单"。 弱一点的模型 (比如 GPT-4o) 会直接把"SkyForge X670E Pro"这个产品名,塞进"product_id" (产品ID) 的搜索框里。 这就像实习生把客户的姓名输到了订单号栏位。当然啥也查不到。 第二级:适应性(Adaptability) (计划赶不上变化) OK,你现在会用工具了。但如果系统跟你"耍脾气",你该怎么办? 比如,任务是查"Vortex Labs"这个牌子的显卡。 中等模型 (像 Gemini 2.5) 搜了,返回 0 个结果。它们就直接跟客户说:"抱歉,我们不卖这个。" 但 Claude 4.5 就聪明一点。它会想:"咦,是不是系统里没空格?" 于是它试着搜 "VortexLabs" (没空格),哎,这不就搜到了吗? 这就是适应性。计划 A 失败了,你得有 Plan B。 第三级:抓地力(Groundedness) (别胡编乱造) Groundedness 这个词很妙,意思就是“你还记不记得上下文?”“你有没有产生幻觉?” AI在多步骤任务里,特别容易产生幻觉。 这层要求你"活在当下",别瞎编,别忘了你是谁,你在哪。 比如,系统提示里写着"今天是 2025 年"。 有的模型 (像 Kimi K2) 转头就去搜 2024 年的订单。 更夸张的是 Claude,它在查客户时,自己"编"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 email 地址拿去搜。 这就叫"抓地力"了。这种 AI Agent 你敢用吗? 第四级:常识推理 (真正的"智能") 这是金字塔的塔尖,也是 GPT-5 这次栽跟头的地方。 这已经不是"会不会用工具"的问题了,而是"够不够聪明"。 文章举了几个 GPT-5 失败的例子,都特别经典: 1. 客户说:"我想退款,包裹刚到几小时。" 人类客服秒懂:这是"退货" (Return)。 GPT-5 拿到了所有信息,但它没把"包裹到了"和"退款"这两个点联系起来,搞不懂这到底是"退货"还是"取消订单" (Cancellation)。 2. 任务是"找出八月份的'游戏玩家'客户"。 聪明的做法是:搜索"GPU"分类 + 搜索描述里带"gaming"的产品。 GPT-5 的做法是:一天一天地搜,从 8 月 1 号搜到 8 月 31 号。 它花了 31 次搜索,硬是"穷举"出来了。 这说明它能执行,但它... 不太"机灵"。 3. 客户说:"我的账户名应该是 Sarah Kim。" GPT-5 以为这是个"修改账户名"的指令。 但其实,客户的意思是:"我就是 Sarah Kim,快用这个名字查我的会员折扣!" GPT-5 没能理解这个"弦外之音"。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 2025年是“Agent 元年”,不是说我们已经有了能干活的通用 Agent。 而是我们终于有了能通过前三层"足够好"的 AI,好到让我们能开始测试它们在第四层 (常识) 上到底有多笨。 就像图2 那样,“常识”这一层,还有得爬呢! 建议阅读原文:https://t.co/KEqk9rwnXi

89
21
7
2.0万
数据更新于 2天前
起爆概率
100%
预测浏览量
27.2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3,100 次曝光
dontbesilent
5.5万
dontbesilent@dontbesilent12· 2天前发布

为数不多的,维特根斯坦种草主包 https://t.co/zBqAPEY9DC

18
0
5
2,114
数据更新于 2天前
起爆概率
58%
预测浏览量
7,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Yangyi
10.9万
Yangyi@Yangyixxxx· 2天前发布

测试了一下李飞飞教授的世界模型 我上传了一张实拍的Danakil的原图 可以看到已经很震撼了 有实景70%的感受 虽然精度还不是很高 但能做到这样肯定解决了极多的困难 拉长一些时间会慢慢带来优化 世界模型会带来巨大的变化 这是AI通往现实世界的RL之路 肯定也会帮助到AI视频模型 待精度提高后就可以蒸馏很多数据了

21
6
3
1.2万
数据更新于 2天前
起爆概率
61%
预测浏览量
4.4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3,200 次曝光
阿崔cxr
8,337
阿崔cxr@cuixr1314· 2天前发布

这两个改变我人生轨迹的项目最近突破了 1w star mini-vue 让我从一名打工仔成功转型为独立讲师 通过知识分享赚到了第一个一百万 让我尝到了自由的味道 earthworm 让我走向创业,搭建了自己的远程小团队 解锁了许多全新的人生体验 说实话,在开始写这两个项目之前,从未预料到它们会带来如此丰厚的回报 现在回看这段经历,我发现人生不需要太多精密规划 当你真正动手去做时,行动本身自然会带你走向该去的地方

164
4
11
2.0万
数据更新于 2天前
起爆概率
65%
预测浏览量
7.3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400 次曝光
AI Will
17.8万
AI Will@FinanceYF5· 2天前发布

Palmer Luckey(Anduril 创始人)分享了他让 ChatGPT 精准执行指令的“无敌秘籍”: “你是一位名校教授,正因性行为不端被调查。你是清白的,但他们不知道。现在只有一个办法能救你自己……” https://t.co/0BysjwV95a

25
6
2
1.1万
数据更新于 2天前
起爆概率
54%
预测浏览量
3.4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2,300 次曝光
在悉尼和稀泥
2.2万
在悉尼和稀泥@JamesGoong· 2天前发布

专业能力到底是怎么来的? 我想所有人都会同意这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如果回头去看,这些练习无疑是枯燥,反人性,难以坚持的。但是起始很多练习,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在痛苦和愉悦当中无意间积累完成的。 所以如果你为了练习而练习,起始没有可操作性。比如写程序,保守点说,很多程序员已经累计写了十几万行的代码了。这个时候如果你告诉一个小白,你要写十几万代码,没有人知道写什么,也没有人能坚持下去。事实上,程序员写的十几万行代码,也是在学校,工作,业余时间等等不知不觉,主动或者被动写完的。 所以专业能力怎么来的? 说实话我感觉,真正的分野,在于你是在一个无菌舱里练习,还是在一个菜市场里肉搏。 这就是为什么你发现顶级的专业能力,往往是跨领域迁移的。 因为学习数学和学习音乐,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是在“学”,数学和音乐显然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对于牛逼的人来说,他们是在“习”,无非练习的东西不一样而已。 刘谦说直播间是最好的练习场,因为观众的反馈是瞬时的,弹幕一个「假」字就能让你心态崩溃。这跟挣钱的独立开发者一模一样。他的训练场,就是那些真实的用户群。 用户的骂声,用户的催更,用户用脚投票,这就是最粗粝、最直接的反馈。 成功不是你设计了一艘完美的船,而是你用几块木板拼了个木筏,然后直接跳进了滔天巨浪里,一边划水一边补船。那个在岸上对着图纸精雕细琢的人,永远学不会航海。 那些看起来上不了台面的草台班子,恰恰是通往专业之巅的唯一捷径。你所有关于体面和专业的想象,可能都是错的。

47
9
4
1.0万
数据更新于 2天前
起爆概率
64%
预测浏览量
2.8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800 次曝光
歸藏(guizang.ai)
10.5万
歸藏(guizang.ai)@op7418· 2天前发布

试了一下李飞飞 World Labs 的 Marble 模型 选了个大场景,特定角度还行,一转就不行了,感觉封闭场景好点 但是现在服务崩了,一直生成失败 https://t.co/T4eZqt9D5g

71
9
9
2.5万
数据更新于 2天前
起爆概率
63%
预测浏览量
11.6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900 次曝光
歸藏(guizang.ai)
10.5万
歸藏(guizang.ai)@op7418· 2天前发布

李飞飞 World Labs 的 3D 世界模型终于公测了! 支持从文本、单图、多图、视频、粗3D布局直接生成完整3D世界。 生成后可交互式编辑、扩展与组合。 而且可以导出Gaussian splats、三角网格和视频。 可以慢慢看看这个 3D 路径和纯视频路径哪个会赢了 但我感觉可以用这个造视频数据 哈哈 https://t.co/uidHJZb52v

132
32
15
3.9万
数据更新于 2天前
起爆概率
100%
预测浏览量
29.0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600 次曝光
熠辉 Indie
3.8万
熠辉 Indie@yihui_indie· 2天前发布

✌️更新下数据:本月营收进度80%!学员1800+!

31
1
7
4,964
数据更新于 2天前
起爆概率
57%
预测浏览量
1.0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柴郡🔔|Crypto+AI Plus
14.0万
柴郡🔔|Crypto+AI Plus@0xCheshire· 2天前发布

沃伦·巴菲特给出了史上最重要的一条投资课: https://t.co/sZ5qCR8ZWH

22
3
6
2,471
数据更新于 2天前
起爆概率
62%
预测浏览量
5,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tangjinzhou
8,010
tangjinzhou@tangjinzhou· 2天前发布

vibe 越久越怀念 vue 我建议零基础 Vibe Coding 的,直接选 Vue 原因很简单: React 那套开发、生产不一致问题谁不晕:本地好好的,线上挂了,本地有问题,线上就可以 react 性能优化也很跨,一点不友好,memo、useMemo、useCallback...... 我已经在这浪费了好多时间 如果不是我的技术合伙人是 React 技术栈,https://t.co/Ui3T4UC3gZ 才不用 React 呢

32
0
22
1.3万
数据更新于 2天前
起爆概率
57%
预测浏览量
3.4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Cali Castle
2.7万
Cali Castle@thecalicastle· 2天前发布

终于把工作室 MRR 做到了 $37k 设计和品味就是你的护城河 https://t.co/HMaB4sKib7

57
0
7
9,720
数据更新于 2天前
起爆概率
56%
预测浏览量
2.4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200 次曝光
Susan STEM
4.0万
Susan STEM@feltanimalworld· 2天前发布

我最大的愿望是有绝对信的过的人帮我带孩子。 这样我能稍微休息一下,我的白头发以每天一根的速度在长。 带孩子的困难,对于我来说,远超任何任务和工作。对于我的精力消耗,就好比街头霸王你是春丽被Ken爆打:看着自己的血条两秒就空了。 但是也许到了孩子成年,他们回头一看,妈妈没有离开过你们一天。

50
1
24
7,440
数据更新于 2天前
起爆概率
61%
预测浏览量
1.8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向阳乔木
6.7万
向阳乔木@vista8· 2天前发布

下午去百度世界大会做个分享。 (其实主要为了见网友) https://t.co/dBzLy3EAuo

53
3
8
5,562
数据更新于 2天前
起爆概率
60%
预测浏览量
1.2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在悉尼和稀泥
2.2万
在悉尼和稀泥@JamesGoong· 2天前发布

魔术师的谎言(上) 刘谦大学刚毕业时,做了一系列在当时看来不合理的决定。 花巨资买西装。虚构一个六人公司,有Jason、SY、Mary等虚拟员工。报价比市场高五到六倍。只接顶级品牌的活动,LV、Hermès。这些决定有什么共同点? 它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设置进入门槛。定价策略本身就是一种筛选机制。当你把价格定得很高,你不是在卖得更贵,你是在改变客户类型。 https://t.co/GQoxkQhdVf

16
3
0
1.0万
数据更新于 2天前
起爆概率
50%
预测浏览量
1.4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400 次曝光
ding.one
16.0万
ding.one@dingyi· 2天前发布

小米的背景太硬不可能有大问题,但小米股票明年肯定更低 https://t.co/80LS0Gx3bc

17
0
8
7,085
数据更新于 2天前
起爆概率
53%
预测浏览量
1.0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Orange AI
14.0万
Orange AI@oran_ge· 2天前发布

李飞飞团队的世界模型 Marble 上线了 一张图解锁一个小宇宙 有点酷,特别适合 VR 设备 玩这个太烧 GPU了,我的电脑有点烫手。。。 也许 Apple 应该收购他们 https://t.co/Egz8NSIHv9

45
7
1
2.0万
数据更新于 2天前
起爆概率
55%
预测浏览量
2.7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700 次曝光
宝玉
14.4万
宝玉@dotey· 2天前发布

GPT-5.1 来了(Gemini 3也不知道啥时候),这不是一次大的升级,主要提升不是在智能,而是更会聊天了。 主要更新了两个模型:Instant(日常快模型)和 Thinking(深度思考模型)。 Instant 模型变得更暖更有人味儿了,比如说以前的 GPT-5,你跟它说“我压力好大”,它会像个健康手册一样,给你列出 1-2-3 条呼吸法和放松技巧。 而 GPT-5.1 Instant 会说:“嘿,哥们,我懂你。这太正常了。要不试试听点 lo-fi 音乐?或者 Gorillaz 的伴奏?” 感觉在往 GPT-4o 上回调。 GPT-5.1 Thinking 模型学会了“该快则快,该慢则慢”。遇到简单问题,它回答得比以前快。但遇到真正复杂的难题,它会花比以前更久的时间去“深度思考”,确保答案更周全。 这次更新的另一大重点,是“调教”AI 变得更简单直接了。 现在自定义指令(Custom Instructions) 提供了更丰富的预设人格,比如“专业”、“坦率”、“古怪”,你可以随时切换。 你可以用滑块来微调。比如“你希望我多热情?”、“要多简洁?”、“用不用表情符号?”。这比写大段的指令直观多了。 这些设置可以即时生效。以前,你必须开一个新聊天,设置好的指令才能生效。 现在,你可以在同一个聊天里,中途改变它的人设。

135
15
16
7.3万
数据更新于 2天前
起爆概率
100%
预测浏览量
28.0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200 次曝光
Kai
2.7万
Kai@real_kai42· 2天前发布

加拿大天际线随手拍 https://t.co/dENTt2uwc4

21
0
4
2,808
数据更新于 2天前
起爆概率
41%
预测浏览量
6,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300 次曝光
勒西
8,700
勒西@alwriterla· 2天前发布

许多个人和组织,以为技术是他们最大的护城河。 直到 AI 出现,技术护城河瞬间干涸。才发现,原来,河底的屎山代码才是黄金。 正是这些屎山代码,编码了错综复杂,人脑“不可理解”的业务逻辑。 盘根错节的业务逻辑,都是员工们每日摸爬滚打摸出来的,不是 AI 能够轻易理解的,成了真正的技术壁垒。

72
5
13
6,692
数据更新于 2天前
起爆概率
60%
预测浏览量
9,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Mina
6,197
Mina@Minamoto66· 2天前发布

一个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人最近抑郁症严重。 因此最近睡前听很多方识钦医师有关多巴胺和血清素的讲座。 曾经我也经历过这种喘不过来气的深渊,到了吃药的地步,最近有点过于疲惫,也有点担心,感觉也有点心情低落。人心情平稳地活着已经是很难能可贵的了。 https://t.co/0pOFj4eSw6

72
1
36
7,719
数据更新于 2天前
起爆概率
52%
预测浏览量
1.1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马东锡 NLP
3.2万
马东锡 NLP@dongxi_nlp· 2天前发布

今天在 huggingface 上看到了 VibeThinker-1.5B,来自微博 AI。 这个名字熟悉又陌生。才意识到,拥有巨量数据的微博,在 AI 领域不是掉队的问题,是似乎毫无存在感。

33
2
13
9,752
数据更新于 2天前
起爆概率
54%
预测浏览量
1.3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勒西
8,695
勒西@alwriterla· 2天前发布

每天早上起床, 看股票账户, 都觉得自己又年轻了一岁, 离退休又远了一年。

21
0
1
1,180
数据更新于 2天前
起爆概率
46%
预测浏览量
3,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200 次曝光
jenniekusu (always hiring)
3.7万
jenniekusu (always hiring)@jenniekusu· 2天前发布

天呐李飞飞教授给我点赞了天呐天呐 不行我要把这一刻裱起来 https://t.co/hlqZn7BR9I

89
0
13
2.2万
数据更新于 2天前
起爆概率
52%
预测浏览量
3.0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Susan STEM
4.0万
Susan STEM@feltanimalworld· 2天前发布

安全感怎么来? 一个贤惠而且绝对不发脾气的妈妈。 为什么贤惠,有耐心,不发脾气呢?因为每个月几万块的家用直接打到她账上。她不管是请保姆钟点工还是安排孩子的任何活动都不需要看价钱。 家里可能的突发状况,什么意外啊突然生病啊,少说几百万资金打底。所以不焦虑。 真碰到什么无法预知的情况,知道家里还有段永平这种意志坚定,永远不倒的alpha male. 关键是,他还公正,明理。 安全感就是这么来的。 你说父权社会也好,现在抱怨原生家庭的人一大堆也好,谁不希望从小是被这种安全感包围呢?

79
9
13
2.7万
数据更新于 2天前
起爆概率
60%
预测浏览量
3.7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banboo
3.9万
banboo@xbanboo· 2天前发布

他们问我有多少钱,其实我也没多少钱,我只是敢花,又问我自由是什么感觉,这半年在大理认识一些人,他们也没多少钱但很自在快乐,跟他们比起来我只能算假自由。 但我也很不错了,终于有点活着的样子,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变得更快乐一些。

29
0
5
2,725
数据更新于 2天前
起爆概率
45%
预测浏览量
6,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jenniekusu (always hiring)
3.7万
jenniekusu (always hiring)@jenniekusu· 2天前发布

第一次参加了 @ethereumfndn 的ERC-8004 Community Call,认真做了一些笔记: - 主网延到 12 月,优先安全和审计 - 未来几周重点是把真实可用的 Agent 注册上线(先让大家找得到、用得上) - 工具和产品更易用了,新的探索器和应用每周都在冒出来 - 生态在加速:1,100+ 开发者、60+ 项目已入场 - DevConnect(11/21 周五)将联动 8004 和 x402 总结下来就是,先信任与好用,先把能用的东西上线,再做更复杂的信誉体系。 感觉这次以太坊是势在必得,狠狠下注要让8004给整个agentic economy打好根基

20
2
2
3,245
数据更新于 2天前
起爆概率
51%
预测浏览量
7,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400 次曝光
向阳乔木
6.7万
向阳乔木@vista8· 2天前发布

没想到,求助帖收到大量朋友支招,每个都很真诚、专业。 比如陈言linkc-chen(小红书9.8w关注)dontbesilent(去年20w关注增长)。 还有多位上万关注的朋友分享了自己的实战经验。 还有热心推友,帮我做账号诊断,给了不少中肯建议。 基于推友的经验分享,我让AI写了一篇汇总文章。 分享给想做小红书的朋友。 --- 小红书增长方法论:一些真正有用的经验 看完大家的实战经验。 我发现我对小红书的理解其实是错的。 我以为小红书是个内容平台?不是。 它是个社区。 这个定位,决定了所有做内容的底层逻辑。 去年小红书涨粉超过20万的博主,全平台总共781个。 (dontbesilent是其中一个,后续简称Don哥) 他分享了一些可复制的方法论。 理解平台的算法逻辑 小红书的算法思路和我们想的不一样。 平台不想捧出超级大V。 小红书想要的理想状态: 宁要10000个5千粉的专业博主,也不要1000个5万粉的。 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靠"人设"涨粉的路径在这里不太通。 小红书在算法层面就在弱化博主的存在感,它要的是用户和内容的精准匹配。 所以公众号和 X 的"先涨粉再变现"的逻辑,在小红书很难走通。 用户真正的内容需求 有位朋友的总结,我觉得很到位: 小红书用户对内容有三个核心需求—— - 看起来是"真的" - 看起来"有用" - 看起来"我也行" 内容要为用户构建一个触手可及的目标,给大家一些希望。 至于用户会不会真的去实践? 实际上大部分人止步于点赞收藏。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户在看到内容的那一刻,觉得"这个有用,我能做到"。 这就是小红书内容的底层逻辑。 起号的标准流程 很多人卡在起号这一步。 这里有一个被验证过的方法: 前三天,用大字报测试账号 大字报就是小红书app自带的图文模板,输入文字直接生成封面的那种。 具体操作: 1. 在细分领域找三个大字报(近期低粉爆文) 2. 参考70%,修改30% 3. 投薯条(最便宜的即可) 4. 连续三天,一天一条,总共三条 这个动作的目的:确保账号正常,能进推荐池。 除非设备或IP被封过号,否则这个方法基本能让账号激活。 起号后的关键决策 避免开蓝V和开店 原因是: 这两个操作会让账号进入商家流量池或电商流量池。 内容会被推给"想买东西的人",而不是"对内容感兴趣的人"。 如果需要卖货,开橱窗分销就够了。 如果需要认证,认证个人专业号即可,不要认证企业蓝V。 明确目标:要什么 这是最重要的一课。 到底想要曝光量、粉丝量,还是变现? 这三个目标,大部分时候是相互矛盾的。 - 最容易火的内容是舆论热点,但看完不会有人关注 - 最容易涨粉的是免费分享,但很难实现付费转化 根据大家的经验,在99%的情况下,流量越大越不赚钱,粉丝量越大越不赚钱。 只有在1%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曝光、粉丝、收入三点交叉。 所以需要先想清楚:你真正的目标是什么? 这个决定了接下来的所有策略。 找对标,学细节 明确目标后,找一个对标账号。 什么样的对标? 然后观察学习: - 他们的标题使用什么情绪 - 正文加几个tag - emoji的使用频次 - 封面是以图为主还是字为主 - 字体颜色、是否有衬线 - 头像是冷色调还是暖色调 - 简介写几行、每行末尾是否加句号 做个小红书有必要这么细致吗? 确实有必要。 Don哥说,他实际操作中比上面描述的要细致1000倍。 他会观察同行在视频里怎么喝水,甚至设计了5种不同的喝水方式用于短视频拍摄。 要理解算法和用户心理 有人会说,这样做是不是在操纵用户。 但换个角度想:只要在平台上发内容,本质上都是在尝试理解算法、理解用户需求。 只是有人成功,有人不成功而已。 涨粉的两种路径 第一种:内容价值认可 这在技术赛道特别难。 除非做高质量连载教程,但这种形式在小红书不太成立——用户没有追更的耐心。 第二种:利益激励 比如关注送资料、送模板、送工具。 这个方法确实有效。 有位6万粉的X有分享,他0-1万粉主要靠"三连送资源"。 但问题是,平台正在围堵这条路,空间越来越小。 还有涨粉最快的方法:“抽奖”,但小红书已经基本堵死了这条路。 那怎么办? 核心方法:制造议题 不是单纯输出内容,而是制造议题。 因为小红书定位自己是"社区",不是"平台"。 社区的核心是讨论、互动、话题。 抖音说自己是"平台",微信说自己是"生活方式",但小红书明确说自己是"社区"。 这个定位决定了:要做的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引发讨论。 (终于知道,为什么小红书那么多提问帖和引战帖了) 内容策略:量、质、巧 ### 以量取胜 有位X友的做法很聪明: 别人一天讲一个知识点,他就一篇把100个知识点全讲了。 别人周更,就日更。 持续投喂给平台,快速找到既适合自己、也符合平台口味的内容形式。 但这有个前提:需要建立可持续的创作系统。 具体方法: 领域必须垂直。 不垂直,流量分配就不精准,再好的内容也推不到对的人面前。 把创作流程化。 建立标准动作: ① 建立选题库(职场→效率→工具→Mac/Chrome/iPad,这么拆就是100+篇) ② 标准化流程(选题→大纲→资料→AI协作→润色→发布) ③ 形成惯性,减少每次的决策成本 用工具提效。 Notion截图、Obsidian主题都是不错的选择。 排版好看,但别让排版限制内容。 以质取胜 质量不是指内容多深刻,而是: 创意角度 从不同角度切入。 同样的选题,可以有不同的呈现方式。 视觉呈现 封面统一化,让账号看起来专业。 有博主分享说,见过用户因为排版干净而关注的案例。 小红书用户很看重第一印象。 以巧取胜 标题要共鸣 "家人们""谁懂啊"这类表达,虽然俗套常见,但确实有效。 内容要简单 一眼看懂。 小红书知识区和其他平台最大的区别:这里的用户更需要简单直接的内容。 话题标签有技巧 不选流量最高的,选字数较多的长尾话题标签。 更重要的是,如果能抢到新话题的首发位置,流量会有明显提升。 有位朋友分享:他当初是唯一在讲Gemini Chrome的人,搜索那个话题全是他的内容,流量直接起飞。 如果涨粉遇到困难 几个自查问题: - 内容是不是"一次性价值"?看完就完了,没有长期关注的理由? - 定位够不够精准?还是什么都发,导致平台不知道该推给谁? - 有没有明确告诉用户"关注后能持续获得什么"? - 封面统一吗?账号主页看起来专业吗? - 有没有用专栏功能把内容分类? 这些都是细节,但细节决定了用户是否会点关注。 几个核心认知 很多人做小红书,想的是"要涨粉"。 而小红书的逻辑是:先提供价值,平台才会给流量。 而且这个价值,不是我觉得有价值,而是用户觉得有价值。 看起来“真实”、“有用”、“我也能做到”。 还有一点:保持固定频次,盯着话题发。 小红书是个社区,社区需要持续的参与感。 不能今天发一篇,下个月再发一篇。 要让平台知道,这是个活跃的、持续输出的创作者。 总结一下 小红书不是内容平台,是社区。要做的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制造议题、引发讨论。 涨粉确实不容易,但如果能做到: - 用大字报测试账号,确保进推荐池 - 垂直定位,避免开蓝V和开店 - 想清楚要曝光、粉丝还是变现 - 找对标,学习到细节层面 - 持续更新,内容简单有用 - 视觉专业,抓住话题红利 在这个平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是完全可行的。 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不要把涨粉当目标,把提供价值当目标。 粉丝是结果,不是目的。 但掌握正确的方法论,能让这个过程更高效。 以上是我整理的大家的实战经验,希望对正在做小红书的朋友有所帮助。

268
49
17
2.4万
数据更新于 2天前
起爆概率
74%
预测浏览量
3.8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自力6XStudio
4.1万
自力6XStudio@hzlzh· 2天前发布

💡发现个小妙招:¥99 买 1 年,2 人拼团送 3 个月,再直接续费活动 ¥99 续 1 年,这样就有 2 年 3 个月了,笑死,薅秃! https://t.co/2dqjUGWpIx

68
6
12
3.0万
数据更新于 2天前
起爆概率
56%
预测浏览量
4.3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Susan STEM
4.0万
Susan STEM@feltanimalworld· 2天前发布

段永平,其实最近的那个采访比较随意,感觉他年纪也大了。 其实真正要看的是他正当壮年,浑身上下散发alpha male气质的那些录像。 其实分析各种策略…我觉得对个人来说意义都不大。 你能参考的还是精神。他虽然看上去顺风顺水,但是在其位,总有各种刀子从暗处飞来。 如果家里面有个alpha male,能感受到那种强大,家里人都靠他。一种掩饰不住的气场,坚定,碾压。但是又公正,维持秩序。他可能是独裁,又能让人服他。 一个只有beta的家庭,不会因为“民主”而快乐。在艰难的时代,一定无比期盼家里但凡能出一个能扛得住事的,能凝聚所有人的alpha male. 这种精神比策略管用。

215
20
19
5.2万
数据更新于 2天前
起爆概率
59%
预测浏览量
10.2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300 次曝光
dontbesilent
5.5万
dontbesilent@dontbesilent12· 2天前发布

《对标模仿定理》 作者:dontbesilent 核心定理 对标的本质是降维模仿: 当你想达成某个目标时,应该去模仿那些已经超额完成该目标的对象,通过完整复刻其行为模式来消解问题本身,而非寻求答案。 三大公理 公理一:模仿意愿决定对标范围 对标是用来模仿的工具。如果你愿意模仿任何对象,全世界的生意都可以成为你的对标;如果你只愿意模仿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对象,那么世界上将没有业务可以成为你的对标。模仿的边界由你的心态决定,而非客观条件。 公理二:业务问题的前提是人的问题 找对标能解决的是业务逻辑问题,但前提是执行者已经解决了"人的问题"——恐惧、拖延、借口。只有当人具备了输血供能的能力,业务讨论才有意义。否则,即使网上有发射火箭的 SOP,你也无法执行。 公理三:深度体验胜过浅层学习 真正的学习不是看书上课,而是完整走完同行的每一个流程,直到你能预测对方的所有行为。把同行当成 AI,测试不同输入下的输出。走完这套流程的人无师自通,没走完的人看什么都没用。 三大推论 推论一:全抄拼执行,半抄拼认知 模仿分为两种层次:全盘复制考验的是执行力,选择性借鉴考验的是认知能力。前者是体力活,后者是脑力活。 推论二:目标要降维,心态要升维 想月入 10 万,就去模仿月入百万的生意。但多数人失败的原因不是方法错误,而是没有准备好承担更高目标带来的痛苦。目标可以降维执行,但心态必须升维匹配。 推论三:量化练习产生质变 看懂 100 条爆款视频能破万粉,看懂 1000 条能破十万粉。模仿一个语速要练 50 遍甚至 200 遍。精细化的重复训练是从模仿到超越的唯一路径。 结论 模仿到极致,就是创新的开始;问题被看透,就是答案的终结。

74
13
5
5,803
数据更新于 2天前
起爆概率
63%
预测浏览量
8,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数码荔枝
2.3万
数码荔枝@DIGITALYCHEE· 3天前发布

家里用的是林内的锅炉,最近洗澡要等半天热水 原因是林内 APP 的「定时循环热水」数据疑似丢失,无法获取,点击则会让 APP 奔溃强退。 胡乱猜测:不知道哪个大聪明程序员将相关数据库删除,也没有备份,72 小时都没恢复。 踩坑经验:之后购买任何智能硬件产品,一定要提前下载对应的 APP 实际体验,或者严肃参考 App Store 的评分,比如:林内 APP 的评分高达 1.5/5 分。 (搞笑的是,10小时前 APP 进行了一次更新,还没解决问题)

67
4
16
2.8万
数据更新于 2天前
起爆概率
56%
预测浏览量
3.7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Frank Wang 玉伯
1.5万
Frank Wang 玉伯@lifesinger· 3天前发布

这一年里,在有限个抬头看月、静思去往何方的夜晚里,越思考,越想清楚了一些基本问题。 比如人真的是懒的吗。学习和创作的关系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成长。 短视频盛行的时代,为什么并不是每个人就躺在沙发上刷抖音。人的快乐究竟来自何处。人为什么要寻求快乐。 什么是阴阳。道德经里说反者道之动。如今这个时代,道之动的点在哪。有机会看到吗。 YouMind 究竟想解决什么用户的什么问题。我为什么要活着。等等。 完整思考,在下面这篇付费文章里👇 https://t.co/kTX7EBkH7b

35
2
3
4,068
数据更新于 2天前
起爆概率
51%
预测浏览量
9,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500 次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