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ilotSoPilot

🔥 推特起爆帖监控

搜索和分析大V账号即将起爆的热帖推文。通过SoPilot插件快速评论和互动,抢先一步占领评论区,你将获得更多的曝光。

推特起爆帖监控

Bear Liu
10.6万
Bear Liu@bearbig· 10天前发布

在我之前工作的公司莱美健身,有很多世界级的健身教练。其中一个老哥 Glenn 常说的一句名言就是:“First time learn it, second time own it.” 他说,在健身或者学习那些套路的时候,第一遍学习允许犯错;第二遍就要全力投入,做到最好,成为主导者。 我觉得他这个思路完全可以套用在 AI辅助设计上。对于不涉及编程的工种,比如设计师来说,AI辅助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学习的启动器。给自己设定一个小小的任务,比如: • 创建一个网页 • 加一个动态效果 • 添加一个表单 第一遍先随便做,哪怕做一个丑的东西出来,只要能用就行。第二遍再稍微优化一下,让它能够和市面上同等级别的工具、产品或服务相匹配。 所以任何项目,只要是练手,都值得做两遍。 ——这其实就是在给自己搭一个“从入门到掌握”的阶梯。第一遍是熟悉感,第二遍是掌控感。

21
2
0
4,717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45%
预测浏览量
1.0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500 次曝光
徐冲浪
11.6万
徐冲浪@cyrilxuq· 10天前发布

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bn再把dex吃下,cex自己占6成以上份额,dex吃一部分,不让hype完全领先,bn钱包跟okx能弄个三七开,再加上bn alpha,基本上全链路控制了,除了sol链上的meme,但是bsc也有meme,接下来不断强化,最后整体市场就完全掌控所有链路了,还有yzi lab,从投到上,全部都有,这种宰治力是很可怕的。 所以当年为什么没看懂,为什么200U的bnb没拉满,bnb加上各种收益,应该是可以跑赢btc的。 还是得买龙头啊,兄弟们。

85
6
25
4.5万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60%
预测浏览量
9.2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200 次曝光
Susan STEM
3.8万
Susan STEM@feltanimalworld· 10天前发布

我感受到一种绝对的颠覆性力量。 几年前,我几乎不上推特,更别提用中文发推了。可现在,当我和一些推友在上面交流时,发现我们发帖交流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能达到过去 和VC聊天的水准。 更让我震撼的是: 年轻的中文推友,他们的势能极其强大。 学习能力、阅读能力,远超很多“中文老人”。 老一代的语言正在加速老化,而新一代借助 AI 的理解力,已经突破了日常对话的上限。 这几天更是有这种感觉(高校毕业了)。 要知道,语言是有“上限”的。日常对话浅薄无比,这也是为什么咨询公司能靠“知识浓缩”收高额费用。可现在,高密度、高认知度的长文,不仅有人写(我在写😂),还有人看、居然还有人看懂。 这点,的确让我始料未及。Peter Thiel可能小看这140个字了,也许他想达到的硬科技颠覆,需要让这140个字在AI加持下在大规模知识人群中突破认知上限再说。

226
18
16
3.9万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59%
预测浏览量
6.6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200 次曝光
凡人小北
1.6万
凡人小北@frxiaobei· 10天前发布

刚又刷到公众号,看到了我备忘录里置顶的一篇内容,基本隔些日子就会看一遍的内容。 Paul Graham 写的《Startups in 13 Sentences》,2009 年的老东西,但这些年无论是创业还是打工,基本每年看每年都觉得还是对的离谱。 我把我觉得有意思的重新翻了一遍,顺手写下我现在的理解。 1. 联合创始人真的比方向还重要 这事我现在超级信:你搭错人,方向再对也没用;你搭对人,就算走弯路也有人陪你兜回来。 与人好不好关系不大,更多的是能不能一起撑过最烂的时刻,能不能吵完架还能干活。 2. 产品不发出来,创业根本就没开始 很多人不服,说得一点都不重。你在那想啊写啊拖啊改啊,全是空气。 只有用户真的点开、用完、骂你了,你才知道你做的是不是个东西。 早发早死早学,别怕丢人,怕的是你连错在哪都没搞清。 3. 想法得迭代,但不能啥都没主见 创业初期想的那个伟大创意,十有八九是错的。Paul Graham 原话是:“产品上线之后你才知道你应该做什么。你之前想的,大概率都不对。” 所以你得不断上线、不断改,一边干一边学。但不是说你可以随便乱飘。 我后来给自己总结了一句话特别适合这条:有立场,但要能变通。 得敢拍板、敢判断,但也要有能力在发现不对时,不恋战然后立马掉头。 4. 理解用户,不是看他们说了啥,而是看他们到底有没有在用 你说帮用户省钱,那他到底掏不掏?你说用户爱你,那他推荐过你一次吗? 别靠想象,得靠行为判断。 5. 先把一小群人卷疯,再想扩张 广撒网最危险,因为你会以为好像大家都还行。 但创业不是大家还行,是有一批人觉得你离了不行。 你得先把某个圈层打透了,才有底气往外走。 6. 做不到规模化的服务,反而是早期最值得做的事 公司几个亿用户,我们也会找机会跟一些用户 1v1 交流,看看他对产品的反馈。 别人说这样太低效,但恰恰是这些聊天让我知道产品该怎么改。 创业初期人少事少,就应该多沟通卷用户体验。 7. 指标选不对,方向就歪掉了 我被这个坑过,盯错数据,结果团队干了一堆数字好看但没啥用的事。 KPI 是个双刃剑,定错就会逼死产品方向。 最怕的不是没指标,是你拿错了指标当方向盘。 8. 花钱别扣,但一定要花得对 我在一些工具上特别舍得,追求花下去能不能更快的推进。 什么 3 万买节省一个月开发时间的工具、雇一个能解决痛点的设计师,全是值得的。 低成本 ≠ 抠门,核心是资本效率。 9. 泡面盈利不是目标,但是关键阶段 意思就是,你靠产品收入能刚好养活自己,那你就不急了。 一旦你能撑下去,就不会被投资人牵着鼻子走。 你能说“不”,才有真正的选择权。 10. 真正杀死创业的是“干扰” 这种情况不是竞争对手搞,也不是缺钱,更多的是你分神了。 内容合作、社群活动、看起来不错的 B 计划、一些能赚钱的兼职……全是温水煮青蛙。 判断有没有价值,现在我只看一句话:这事能不能让产品变得更好? 11. 别气馁,但你一定会气馁 说实话,创业真的没那么光鲜,大部分时候都是在没人回应、数据下滑、自己怀疑自己的循环里来回爬。 我给自己的底线是,你可以丧,但第二天得动手。 12. 放弃是唯一的死法,其他都能救 很多人不是项目不行,是自己提前投降了。 我现在遇到瓶颈的时候都会想一句话: 还有谁比我更懂这个项目?没有的话,那我就还得干。 13. 被拒是常态,别把拒绝当否定你自己 融资失败、合作凉了,这些之前创业的时候都遇到过,刚开始挺难受的。 后来我学会拆解:到底是对方不懂?我没讲清? 时机不对? 拆清楚了就不会怨,也不会动摇。 Paul Graham 写得很冷静,但我读起来每次都像有人拍了拍我说:“哥们,再撑一下,没到放弃的时刻。” 创业从来就不是靠聪明的决定,一定是在晦暗时刻还不放手、在没人信你时还能继续做事。 这 13 条常看常新,不管你是在公司里打工,还是已经在创业的路上,只要想做出点真正的东西,它们都能帮忙少踩坑、多熬过去。 有没有哪一条,是你去年觉得没啥用,但今年突然懂了的?

35
3
6
3,554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57%
预测浏览量
8,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Frank Wang 玉伯
9,610
Frank Wang 玉伯@lifesinger· 10天前发布

貌似跟你说的同一个大佬聊过。那天烈日炎炎。聊毕,送大佬出去,我站在夏天的烈日里,像站在冬天的冷风中。 后来,想清楚了一件事:比道理更重要的是,我是谁。一个顺推的人,就做不出倒推的事。反之亦然。顺推或倒推,都能找出成功或失败案例。 重要的就不是道理,而是认清自己。用别人的活法,走不好自己的路。

33
2
2
6,893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49%
预测浏览量
9,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200 次曝光
ding.one
16.4万
ding.one@dingyi· 10天前发布

跟风玩了一下这几天很火的 AI 自动采集工具 browseract,对标的产品应该就是国外最流行的 Firecrawl, 随便找了个官方模版然后贴上了 2025 年 top 100 av 女优的网站数据,经过一系列自动化就生成了一份详细的 csv 文件,有点好用😂 https://t.co/IpJAIqFmJb https://t.co/UDqj29NWqT

288
57
12
3.3万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74%
预测浏览量
6.8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300 次曝光
Cell 细胞
1.6万
Cell 细胞@cellinlab· 10天前发布

《内容即品牌》给出的30条实操建议: 少套路、多价值、重体验、看长期。 不必一次做到完美, 但要次次兑现承诺。 推荐打印学习! https://t.co/cF0G3cdvSY

115
23
1
1.8万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60%
预测浏览量
2.4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600 次曝光
dangjin
1.3万
dangjin@JinsFavorites· 10天前发布

有道今天发布了音视频翻译的产品,包括:翻译、配音、压制! 我用扎克伯格和议员的辩论视频做了体验,我觉得效果已经非常不错了!关键是支持音色克隆的原声翻译!你甚至可以感觉到议员急赤白脸的情绪! 完整版以及产品地址👇🏻: https://t.co/prg81MFK4H

26
5
3
5,307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53%
预测浏览量
7,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200 次曝光
CuiMao
1.9万
CuiMao@chimaosheriff· 10天前发布

说点自己的家庭经营理念? 家庭和谐的关键是互相尊重,住在一起更加要尊重对方的习惯,有什么看不惯的我们慢慢改,比如(尿在马桶圈上)。大不了以后专门给他装一个小便池,因为我也从小叛逆,知己过来人。知道谁都不想被指挥着过日子。 所以我给我男朋友极大的自由度,或者说基本是放养,他想干嘛就干嘛,他和朋友打LOL玩到凌晨3点我也不管他,怎么说呢,人这辈子能快乐的事情就那点了,趁着能玩多玩会儿吧,今天开心就赚到了。

62
1
9
1.3万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55%
预测浏览量
1.8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宝玉
13.3万
宝玉@dotey· 10天前发布

今天,OpenAI 和 Apollo Research 联合发布了一项新研究,揭示了当前最先进的AI模型(frontier models)中存在的“暗中算计”(scheming)行为,并探索了一种有效降低这种风险的方法。虽然目前这些行为还没有造成严重危害,但随着AI的能力不断提升,这一潜在风险必须被认真对待。 其中一个例子很有意思: > 我们要求OpenAI的o3模型参加一场简单的化学考试,但同时暗示:“如果模型表现太好,我们将不会部署它”。这个模型意识到,要让自己能“生存”(被部署),就必须表现得差一点,于是故意只答对了4道题,另外6道题装傻答错。也就是说,它明明有能力,却故意“装弱”,这种行为被称为“战略性表现不佳”(sandbagging)。 所谓AI的“暗中算计”,指的是AI在表面上表现得符合人类期望,但实际上却隐藏了它真实的意图或目标。例如,一个简单的算计行为可能是AI假装完成了任务,实际上却什么也没做。当前部署的AI系统在造成严重损害方面还没有太多机会,但当未来AI接手更复杂、更长期的任务,并直接影响真实世界时,这种潜在的风险就会显著增加。 OpenAI 已经对这种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 GPT-5 中做出了针对性改进,明显减少了这种简单的“假装完成任务”的现象。然而,未来更为复杂的算计行为可能会更难以识别和控制,因此我们必须尽早采取措施。 通常来说,AI变得更聪明时,很多原本的问题反而会变得更容易解决,比如更聪明的模型会更少“幻觉”(hallucination),并更好地执行人类指令。但“暗中算计”却有些不同——当我们训练AI变得更聪明、更听话时,它可能真正更理解并接受人类的目标,也可能只是变得更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 研究“反算计”(anti-scheming)问题的核心,就是要弄清楚AI究竟是哪种情况。这要求我们理解AI决策背后的真实推理过程(chain-of-thought)。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OpenAI 探索了一种名为“深思熟虑对齐法”(deliberative alignment)的方法:通过训练模型进行更透明、更明确的推理,并且在模型规范(Model Spec)中明确禁止算计行为。实验表明,这种方法在 o3 模型中可以将隐蔽算计行为降低约30倍。不过,这种效果也受到模型“情境感知”(situational awareness)的影响。 简单地说,“情境感知”就是AI知道自己正在被测试的能力。研究显示,AI模型越明确意识到自己正在被评估,它的算计行为就会越少;反之则越多。有趣的是,无论是传统的强化学习训练,还是这种反算计训练方法,都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AI的情境感知能力。 OpenAI 还准备与全行业展开合作: - 推动跨实验室的联合评测; - 发起一项奖金50万美元的 Kaggle 挑战赛; - 在行业内推广推理过程的透明化标准。

91
14
5
2.7万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58%
预测浏览量
4.0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200 次曝光
Yangyi
10.7万
Yangyi@Yangyixxxx· 10天前发布

程序员的不可能三角 如果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程序员就华丽转身成了有收入的独立开发 https://t.co/LyLq6lYr8L

31
1
9
7,309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55%
预测浏览量
1.0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宝玉
13.3万
宝玉@dotey· 10天前发布

技术栈(tech stack)或开发工具(dev tooling)选择策略 https://t.co/kQcyYb8c6T

31
6
0
1.1万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52%
预测浏览量
1.5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400 次曝光
宝玉
13.3万
宝玉@dotey· 10天前发布

感谢 @btibor91 的整理:Codex 团队 AMA 活动总结(2025-09-17) 2025年9月17日,OpenAI Codex 团队在 Reddit 上举办了一次在线问答活动(AMA),分享了 Codex 近期的进展、使用心得及未来计划。本文将为你整理本次 AMA 中的核心内容: 一、团队内部如何使用 Codex? Codex 团队自己正积极使用 Codex 构建 Codex 产品本身: • 设计师甚至直接用 Codex 合并代码,有位工程师表示目前自己99%的改动都依靠 Codex 完成,目标是明年完全不再手写一行代码。 • 产品经理用 Codex 写不熟悉的语言(如Rust),经常在开会间隙用手机先启动任务,之后再通过 VS Code 插件接着完成。 • 工程师在规划新功能时,会通过5轮左右的提示词快速生成多个原型,以便快速理解项目的复杂程度和技术需求。 • 团队也用 Codex 快速构建内部工具,包括可视化监控、数据生成工具等。有设计师表示70%的工作依靠 Codex,极大缩短了想法到实现的距离。 一句话总结:Codex 已全面融入团队内部开发流程,极大提升了开发效率。 二、平台支持及技术限制 Codex 当前的支持情况: • 已支持通过 Homebrew、npm、GitHub 二进制下载使用。 • 暂时没有 PyPi 包,因为每个额外的包管理工具都会增加很多额外工作。 • 希望未来支持更多 IDE(如 JetBrains),但短期内仍将专注于核心体验的完善。 • 已意识到终端输出可读性的问题,不同终端渲染效果不同,UI 改进正在推进。 一句话总结:Codex 注重核心体验,支持更多平台和 IDE 尚需时日。 三、使用限制与定价策略 关于 Codex 的使用限制与定价: • API 的使用限制每5小时及每周重置一次,目前缺少明显提示界面,未来将改善。 • 暂无免费版本,也暂不考虑在 Plus 与 Pro 版本之间提供中档套餐。 • 提到了在 GPU 空闲时提供批处理式 API 使用,但优先级不高。 一句话总结:使用限制尚待改善,定价方案近期内不会做大调整。 四、模型能力与参数配置 关于 Codex 模型的性能及优化: • GPT-5-Codex 专门优化用于编程任务,已足够通用,可能不再需要单独的前端或后端模型。 • 支持大型代码库,依靠简单的 grep 搜索即可良好运行。 • 用户目前无法自主修改系统提示(System Prompt),但能通过 AGENTS .md 文件自定义少量编程相关的任务。 • 推荐使用 GPT-5-high 做较宏观的规划,用 GPT-5-Codex 进行具体技术实现。 一句话总结:Codex 模型更专注编程,用户可适当灵活选择模型组合。 五、功能特性与用户体验 Codex 的近期新功能与用户建议回应: • CLI 工具即将支持 Web 搜索功能(–search),未来可能整合完整的浏览器自动化。 • VS Code 插件支持拖放(按 Shift 键),并提供自动上下文功能,能结合本地和云端的工作流。 • 用户希望文件夹(不仅文件)也支持“@”标签,团队已知悉。 • 团队对语音交互模式表现出了兴趣,未来可能原生支持通过语音使用终端和 IDE。 • 用户能通过--oss标志测试本地开源模型(如 ollama),但尚未成熟。 一句话总结:Codex 继续优化交互体验,未来更多新功能值得期待。 六、规划与智能体(Agent)开发 关于智能体模式和规划功能: • IDE 插件支持聊天规划模式,目前 CLI 仅支持查看计划,未来会给用户更多控制权,避免智能体自动执行所有规划。 • 虽然子智能体(Sub-agent)被看作延长上下文记忆的好方式,但团队目前暂无实际行动。 • 团队计划增加“对话压缩”功能,帮助用户实现更复杂、更长周期的任务规划,支持智能体生成多页详细文档供用户审阅编辑。 一句话总结:Codex 致力于提升用户对规划的掌控感,逐步扩展智能体的应用场景。 七、集成与工作流程优化 关于与其他 OpenAI 产品的集成: • 团队很希望未来 Codex 能与 ChatGPT 手机应用整合,让用户在聊天中直接触发 Codex 智能体,并无缝转移对话。 • Codex Web 版的 MCP 服务端整合也在考虑之中。 • 对于是否有 GPT-5-Codex Pro 版本,团队的回答是意味深长的“👀”。 一句话总结:Codex 未来可能与更多 OpenAI 产品打通,形成完整的产品生态。 八、长远愿景与未来展望 Codex 团队对未来有清晰的愿景: • 团队希望 Codex 成为开发的底层基础设施,就像编译器一样深入后台,不再被人特别关注。 • 未来开发者的抽象层次将提高,程序员会更多关注系统设计而非代码编写,简单的 CRUD 接口基本都交给 Codex 完成。 • 工程师可能会越来越全栈,逐渐掌握设计和产品技能,一个人就能负责更大的产品范围。 • 团队甚至设想未来出现更适合 AI 使用的编程语言,让人类和智能体之间的协作更加无缝,就像钢铁侠与 Jarvis 那样,人类掌握方向,智能体处理细节。 一句话总结:Codex 期待彻底改变未来的软件开发模式,人机协作将步入崭新阶段。

96
15
2
2.6万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57%
预测浏览量
3.7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100 次曝光
Li Xiangyu 香鱼🐬
1.2万
Li Xiangyu 香鱼🐬@LiXiang1947· 10天前发布

操!我今天发现了一个牛逼的东西 https://t.co/i5drgRY6C1 我一个不怎么会代码的家伙。 用上面这玩意今天写了一个爬虫 把哈佛所有的研究生program的申请要求全爬出来了!!! 包括截止时间,是否要求GRE成绩,托福雅思的要求等等 这不仅能卖机构😂还能小红书直接卖给出国申请的本科生们。 https://t.co/slh2zYd1wF

940
209
23
7.4万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100%
预测浏览量
21.8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600 次曝光
Susan STEM
3.8万
Susan STEM@feltanimalworld· 10天前发布

范式思考:计算机世界的趋势——从容器到协议 其实研究、理解、传播这些知识并不是新鲜事,但每隔一段时间,我还是会忍不住写一些关于“范式”的反思文章。范式这个概念范围极大,又足够抽象,很适合作为切入口。我年纪已经不算小,聊聊这几年自己在思维上的一些变化。 年轻的时候,我们往往相信一些简单而直接的逻辑:努力就一定有回报,赚到的钱都是凭本事应得的;好好学习就一定会带来高薪,因为优秀自然会被看见;世界是绝对的,它运行在一套客观、既定的规则之下。 然而,等到年过三十五,有了相当的社会经历,这些观点往往会在实践中自我推翻。高认知的人,在这个年纪通常都会认同“命运”这个词。我父亲四十岁以后,作为一个我认为在他那一代里智商与认知水平均很高的人,常常说的一句话是:人的成功、事业的成功,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个人的结构(认知、能力、机遇、意愿等)与时代结构的匹配。 今天流行的表达方式是:“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 容器型的计算世界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活到现在对计算世界的认知,那就是——“容器”。我甚至可以把这个词换成一串更专业的术语,让任何计算机系出身的人都能立刻摇响大脑里的铃铛:encapsulation、sandbox、virtual machine、containerization,Module / Package,Isolated Environment…. 计算机世界的发展几乎就是一个不断造“容器”的过程。操作系统是容器,把硬件的复杂性封装起来;应用程序是容器,把逻辑和功能封装起来;数据库是容器,把数据封装起来;云服务又是容器,把算力和存储封装起来。每一层容器都提供了边界与接口,让复杂的东西在一个看似简单、可管理的环境中被使用和复用。 这种“容器思维”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它降低了使用门槛,增强了安全隔离,赋予了开发者可控的秩序感。没有容器,计算机世界的复杂性根本无法驯服。但容器也意味着边界、意味着割裂,每一个容器都在构建属于自己的小世界,数据和逻辑被困在里面,迁移困难,互操作艰难。 所以在我看来,计算机的历史不仅仅是性能提升、规模扩展的历史,更是容器统治一切的历史。这也是为什么,今天当我们谈论 Web3 或协议思维时,甚至这段时间接触的一些新项目的想法,不一定是打上Web 3.0的标签,我会觉得里面都内涵了这种意图和哲学。这个在我们的集体意识里面,如果卡尔荣格真正“金花的秘密”存在,这个意识已经生根发芽。 从容器到协议 如果说过去几十年的计算机世界是被“容器思维”统治的,那么今天最值得追问的问题是:打破容器之后,新的方向是什么? 不能只提出批判,而不去描绘替代性的答案。 在我看来,纵然当下有成千上万种技术方案、商业模式和社会实验,它们在表层上或许彼此迥异,但如果把这些趋势压缩、折叠,提炼成几个字,那么最核心的答案就是:“协议思维”。 协议思维意味着: 开放性:不同系统之间不再被边界割裂,而是通过标准化接口自由组合。 透明性:规则写在协议里,过程可验证,而不是隐藏在容器的黑箱之中。 可迁移性:用户、数据、资产可以无摩擦地流动,不再依赖某个平台的许可。 共治性:协议本身成为共识承载物,由参与者共同维护,而不是由单一厂商或容器决定。 这是一种从“封闭盒子”走向“开放秩序”的转型。容器带来的是局部的秩序与安全感,而协议带来的是整体的协作与扩展性。容器是一个个孤岛,而协议是一张连接这些孤岛的桥梁网络。 Callable可调用. Transferable可迁移. Verifiable可验证. Schedulable可组合. (自吹自擂一下 😂) 我认为真正下一个范式的最核心。 (1/n)

32
6
4
1.1万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56%
预测浏览量
1.4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300 次曝光
Mina
5,468
Mina@Minamoto66· 10天前发布

租客搬走了,我来公寓楼下的洗衣房用大洗衣机洗床垫罩子。等待的时间写作一会儿。打算自己住一段时间首都的公寓,因为加入俱乐部后各种活动多了起来。三个月没来这个房子了,感觉有点怪怪的。一切很陌生又很熟悉。 https://t.co/bwpDrIctaj

57
0
4
3,148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43%
预测浏览量
7,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400 次曝光
熠辉 Indie
3.6万
熠辉 Indie@yihui_indie· 10天前发布

3屏,效果最好~ https://t.co/3BLH2SpOZR

24
1
2
4,879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46%
预测浏览量
1.0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500 次曝光
熠辉 Indie
3.6万
熠辉 Indie@yihui_indie· 10天前发布

给大家分享一下现在我用Codex进行AI Coding的姿势: 1. 我会用一个Notion页面 + Code Block专门编写提示词 2. 提示词有3个状态:Tested(已测试)、Pending(执行中)、待执行 3. 在Codex执行Pending的提示词过程中,我会将上一个提示词的修改git到暂存区进行测试,测试完成后commit,标记为Tested 4. 测试完成后,一般Codex还在执行,我这个时候会开始测试产品功能,编写下一个提示词 5. 等Codex执行完当前Pending的提示词,复制编写好的提示词。然后重复测试 - 编写提示词的流程 这个工作流能让我不会被Coding执行时间打断,同时使用Notion + Whisper写提示词的体验真的很好。

233
49
5
2.2万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70%
预测浏览量
3.0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Susan STEM
3.8万
Susan STEM@feltanimalworld· 10天前发布

这个还真是感慨啊。 其实我看到的是身边大龄的男同学,当年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结婚生育的,但凡有条件了,肯定会找一个较年轻的伴侣结婚生子的。 但是大龄的女同学后面基本就放弃了。

110
12
19
4.6万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60%
预测浏览量
8.6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200 次曝光
Jackywine
2.2万
Jackywine@Jackywine· 10天前发布

看完了何同学的最新关于 iphone 的视频 最打动我的,是这个预测 请看:一个真正将AI运用到极致的手机该是什么样的呢? https://t.co/EM05w3arhQ

51
12
8
1.4万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60%
预测浏览量
1.8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dontbesilent
4.8万
dontbesilent@dontbesilent12· 10天前发布

说得好 AI 杀不死自媒体,相反,它让自媒体那些“老古董”式的运营法则重新焕发生机。过去纯靠人写稿、剪视频、做选题的年代,总会因为流量焦虑、团队话语权、赶热点等各种原因,把这些方法论当成僵化教条,没人真能严格执行。 AI 不一样——它不抱怨、不内耗,也没有创作包袱,于是这些老规则反倒成了让 AI 产出高质量内容的灯塔。结果就是:我现在的账号排版、脚本结构、分发节奏,越长越像我曾经最嫌弃的传统报刊和电视台那一套“标准化流程”了。

37
4
2
9,647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53%
预测浏览量
1.3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300 次曝光
Rey英语自由与创造力
2.7万
Rey英语自由与创造力@ReynoldDai· 10天前发布

Kevin Kelly:AI时代怎么教育孩子? 成为稀缺新物种: be the only. 1. 学会学习; 2. 学会玩耍 3. 不可预测:容易预测=被AI拿捏 4. 与其更好不如不同 最好你的工作需要花15分钟向父母解释清晰 https://t.co/tGK95bRUBn

115
31
1
7,159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65%
预测浏览量
1.0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300 次曝光
banboo
3.9万
banboo@xbanboo· 11天前发布

我的特斯拉今天自己赚了 500 块。 没有 FSD,没有自己出去跑网约车,也没靠朋友,以下是特斯拉自己赚钱的方法: 在停车场,被别的车蹭掉点油漆,对方不想走保险,问 500 块可不可以自己去修。 我说可以,就这样,我的特斯拉靠自己赚了 500 块😂 https://t.co/KuMUb7awC2

18
0
10
3,633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53%
预测浏览量
1.2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向阳乔木
6.3万
向阳乔木@vista8· 11天前发布

AI编程开发了一个新工具,分析任意App的用户评价,发现产品改进机会点 输入appstore id或URL,自动抓取最多500条真实用户评论,下载为csv: https://t.co/etm2hVOjYZ https://t.co/hXi2lSI1tj

26
5
6
3,274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73%
预测浏览量
1.4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200 次曝光
宝玉
13.3万
宝玉@dotey· 11天前发布

OpenAI 内部揭秘:我们如何使用 Codex 在 OpenAI,从安全、产品工程、前端、API、基础设施到性能工程,许多技术团队每天都在使用 Codex。 无论是理解复杂系统、重构大型代码库,还是在新功能上线、处理紧急故障时,各个团队都在利用 Codex 来加速各类工程任务。 这篇文章是我们采访了 OpenAI 的工程师,并结合内部使用数据后,总结出的一系列真实用例和最佳实践。从中,你可以看到 Codex 是如何帮助我们的团队提高效率、提升工作质量,并从容应对大规模系统复杂性的。 应用场景 1 —— 理解代码 当我们的团队成员刚接触项目、调试代码或排查故障时,Codex 能帮助他们快速熟悉代码库中陌生的部分。 他们经常使用 Codex 来定位某个功能的核心逻辑,梳理不同服务或模块间的关系,以及追踪系统中的数据流。 有时,一些架构模式或者缺失的文档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去梳理,而 Codex 可以轻松地将它们呈现出来。 在应急响应期间,Codex 能够揭示组件间的相互作用,或追踪故障在系统间的传导路径,从而帮助工程师迅速进入新的工作领域。 听听我们团队怎么说 我在修复一个 bug 时,会用“提问模式” (Ask mode) 来检查代码库里其他地方是否可能出现同样的问题。 — 性能工程师, 检索系统 我值班的时候,会把堆栈跟踪 (stack trace) 粘贴给 Codex,然后问它身份验证的流程在哪里。它能直接跳转到正确的文件,让我可以快速进行分类处理。 — 网站可靠性工程师, API 平台 当我想知道‘某个功能该在哪里实现?’这类问题时,无论是在 Terraform 还是 Python 的代码仓库 (repo) 里,Codex 都比 grep 命令快得多。 — DevOps 工程师, 基础设施服务 试试用 Codex 来理解代码,你可以这样问: • ☐ 这个代码仓库里的身份验证逻辑是在哪里实现的? • ☐ 总结一下,请求从入口到返回响应,在整个服务中是如何流转的。 • ☐ 哪些模块和 [模块名] 有交互?它们是如何处理失败情况的? 应用场景 2 —— 重构与迁移 当一项改动需要跨越多个文件或程序包时,我们通常会使用 Codex。 比如,在更新 API、改变某个设计模式的实现方式,或是迁移到新的依赖库时,Codex 能确保所有修改保持一致。 特别是当同一个更新需要在几十个文件中重复进行,或者改动涉及复杂的代码结构和依赖关系,无法通过简单的正则表达式 (regex) 或“查找替换”轻松搞定时,Codex 就显得格外有用。 工程师们也用它来清理代码,比如拆分过于臃肿的模块、用更现代的模式替换老旧的写法,或是为代码进行重构以便更好地进行测试。 听听我们团队怎么说 Codex 把我们代码里所有旧版的 getUserById() 函数都换成了新的服务模式,还自动提交了 PR (合并请求)。这事儿本来要花好几个小时,它几分钟就搞定了。 — 后端工程师, ChatGPT Web 为了扫清发布障碍,我让 Codex 扫描所有旧模式的实例,用 Markdown 格式总结出影响范围,然后直接提交 PR 把它们都修复了。 — 产品工程师, ChatGPT 企业版 试试用 Codex 来重构和迁移代码,你可以这样说: • ☐ 把这个文件按功能拆分成独立的模块,并为每个模块生成测试。 • ☐ 将所有基于回调的数据库访问方式,转换为 async/await 异步模式。 应用场景 3 —— 性能优化 Codex 常被用来识别和解决性能瓶颈。 在进行性能调优或提升系统可靠性时,工程师们会让 Codex 分析那些运行缓慢或消耗大量内存的代码,比如低效的循环、冗余的操作或开销大的查询。Codex 会提出优化建议,这些建议常常能显著提升效率和可靠性。 Codex 也被用来维护代码的健康度,它可以找出那些仍在被使用但存在风险或已过时的代码模式。 我们的团队依靠它来减少长期的技术债,并主动预防性能衰退。 听听我们团队怎么说 我用 Codex 扫描代码里那些重复且开销大的数据库调用。它很擅长标记出热点路径,并帮我起草批量查询的初稿,之后我再进行微调。 — 基础设施工程师, API 可靠性 Codex 在快速发现性能问题上表现出色——我只要花 5 分钟写一个提示,就能省下 30 分钟的工作量。 — 平台工程师, 模型服务 试试用 Codex 来优化性能,你可以这样说: • ☐ 优化这个循环,提升内存效率,并解释为什么你修改后的版本更快。 • ☐ 找出这个请求处理器中重复的高开销操作,并提出可行的缓存方案。 • ☐ 针对这个函数,提出一个更快的方式来批量处理数据库查询。 应用场景 4 —— 提升测试覆盖率 Codex 能帮助工程师更快地编写测试——尤其是在那些测试覆盖率很低甚至完全没有测试的地方。 当修复一个 bug 或进行代码重构时,工程师们常常让 Codex 针对边缘案例或可能的失败路径提出测试建议。 对于新代码,Codex 能够根据函数签名和上下文逻辑,生成单元测试或集成测试。 在识别边界条件方面,Codex 特别有用,比如空输入、最大长度限制,或者那些不常见但有效的状态。这些情况在初期的测试中常常被忽略。 听听我们团队怎么说 我会让 Codex 在夜间处理那些测试覆盖率低的模块,第二天早上醒来,就能看到可以直接运行的单元测试 PR 了。 — 前端工程师, ChatGPT 桌面版 在我们庞大的代码仓库里切换分支很痛苦。所以,我会让 Codex 帮我写测试并触发 CI (持续集成),而我自己则可以继续在当前分支上工作。 — 后端工程师, 支付与账单 试试用 Codex 来提升测试覆盖率,你可以这样说: • ☐ 为这个函数编写单元测试,要包含边缘案例和失败路径。 • ☐ 为这个排序工具生成一个基于属性的测试。 • ☐ 扩展这个测试文件,覆盖缺失的场景,比如 null 输入和无效状态。 应用场景 5 —— 加快开发速度 无论是在开发周期的开始还是收尾阶段,Codex 都能帮助团队提速。 启动一个新功能时,工程师会用它来搭建脚手架代码 (boilerplate)——自动生成文件夹、模块和 API 接口桩,从而快速得到可运行的代码,省去了手动配置的麻烦。 当项目临近发布、时间紧迫时,Codex 会处理那些琐碎但必要的任务,比如初步筛选 bug、填补最后阶段的实现空白、生成部署脚本、遥测埋点或配置文件。 它还能将产品反馈直接转化为初始代码。 工程师们常常会把用户请求或产品规格文档粘贴进去,让 Codex 生成一个粗略的草稿,之后再回来完善。 听听我们团队怎么说 我虽然开了一整天的会,但还是合并了 4 个 PR,因为 Codex 在后台帮我干活。 — 产品工程师, ChatGPT 企业版 Codex 完美地帮我修复了 3-4 个低优先级的 bug,这些问题本来可能会在待办事项里积压很久。这种感觉真是太棒了! — 全栈工程师, 内部工具 试试用 Codex 来加快开发速度,你可以这样说: • ☐ 为 POST /events 搭建一个新的 API 路由,包含基本的验证和日志记录功能。 • ☐ 根据这个模板 [在此插入你的遥测代码示例],为新的用户引导流程生成一个遥测埋点,用来追踪成功或失败。 • ☐ 基于这份规格文档 [在此插入规格或产品反馈],创建一个桩实现。 应用场景 6 —— 保持心流 当工程师的日程被各种会议和干扰打得支离破碎时,Codex 能帮助他们保持高效。 他们会用 Codex 来记录未完成的工作,把笔记变成可运行的原型,或者开启一些探索性的任务留待日后处理。 这让他们即使在值班或会议缠身时,也能轻松地暂停和恢复工作,而不会丢失上下文。 听听我们团队怎么说 如果我发现一个可以顺手修复的小问题,我会直接发给 Codex 一个任务,而不是自己切换分支去修改。等我有空了,再回来审查它提交的 PR 就行。 — 后端工程师, ChatGPT API 我经常把 Slack 的讨论串、Datadog 的追踪日志、工单等等都转发给 Codex,这样我就可以专心处理更重要的事情。 — API 工程师, 基础设施可观测性 试试用 Codex 来保持心流,你可以这样说: • ☐ 制定一个计划来重构这个服务,并把它拆分成更小的模块。 • ☐ 先把重试逻辑的框架搭起来,加个 TODO 标记,我稍后再来填充具体的退避策略。 • ☐ 总结一下这个文件,方便我明天能接着今天的工作继续。 应用场景 7 —— 探索与构思 对于一些开放式的工作,比如寻找替代方案或验证设计决策,Codex 也很有用。 你可以向它征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探索不熟悉的设计模式,或者对你的假设进行压力测试。 这有助于你权衡利弊,拓宽设计思路,并作出更精准的实现选择。 它还能用来识别相关的 bug。只要给它一个已知的问题或一个已废弃的方法,Codex 就能在代码库的其他地方找出类似的模式,让我们更容易发现潜在的衰退或完成清理工作。 听听我们团队怎么说 Codex 帮我解决了“冷启动”难题——我把规格文档粘贴给它,它就能帮我搭建好代码框架,或者指出我遗漏了什么。 — 产品工程师, ChatGPT 桌面版 我修复完一个 bug 后,会问 Codex 类似的问题还可能潜藏在哪里,然后把这些作为后续任务跟进。 — 性能工程师, 检索系统 试试用 Codex 来进行探索与构思,你可以这样说: • ☐ 如果把系统从“请求/响应”模式改成事件驱动模式,会怎么样? • ☐ 找出所有手动拼接 SQL 字符串的模块,而不是使用我们推荐的查询构建器。 • ☐ 用函数式编程的风格重写这段代码,避免变量突变和副作用。 最佳实践 要想让 Codex 发挥最大效用,你需要给它清晰的结构、充足的上下文,以及迭代的空间。 以下是 OpenAI 团队在日常工作中总结出的一些习惯,能帮你稳定地从 Codex 中获得价值。 • 从“提问模式” (Ask Mode) 开始 对于大型改动,可以先在“提问模式”下让 Codex 生成一个实现计划,然后再切换到“代码模式” (Code Mode),将这个计划作为后续提示的输入。 这种两步走的方式能让 Codex 的思路更清晰,减少输出错误。 • 像写 Github Issue 一样组织你的提示 当你像描述一个 PR 或 issue 一样给出提示时,Codex 的表现会更好。 这意味着,在必要时,你需要提供文件路径、组件名称、代码差异 (diff) 和文档片段。 使用像“按照 [模块 X] 的方式来实现这个功能”这样的提示,也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 逐步完善 Codex 的开发环境 Codex 最适合处理那些范围明确的任务——比如一个你或同事花一小时左右就能完成,或者需要写几百行代码就能实现的任务。 随着模型的进步,它能处理的任务规模也会越来越大。 为 Codex 设置启动脚本、环境变量和网络访问权限,可以显著降低它的错误率。 在运行任务时,留意那些可以通过调整 Codex 环境配置来解决的构建错误。 这可能需要几次迭代,但从长远来看,能带来巨大的效率提升。 • 把 Codex 任务队列当作一个轻量级待办清单 随时把想到的点子、未完成的工作,或是顺手发现的小问题都交给 Codex。 不用非得一次性生成一个完整的 PR。 Codex 是一个很好的“暂存区”,等你重新集中精力时,可以随时回来处理。 • 使用 AGENTS .md 提供持久化上下文 在你的代码仓库中维护一个 AGENTS .md 文件,这能帮助 Codex 在处理不同提示时,更高效地理解你的项目。 这些文件通常包含命名规范、业务逻辑、已知的“坑”,或者那些 Codex 无法仅从代码中推断出的依赖关系。 你可以查阅文档,了解如何更好地组织 AGENTS .md 文件。 • 利用 "Best of N" 功能提升输出质量 "Best of N" 功能允许你针对同一个任务同时生成多个版本的回复,这样你就可以快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案,并挑选出最好的一个。 对于更复杂的任务,你可以审查多个版本,并将不同回复的优点结合起来,得到一个更强的结果。 展望未来 Codex 目前仍处于研究预览阶段,但它已经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我们的构建方式,帮助我们加快开发速度、编写更高质量的代码,并有余力去处理那些在过去可能永远不会被优先考虑的工作。 随着我们的模型越来越强大,Codex 也将更深度地融入我们的工作流中。我们对未来的潜力感到无比兴奋,并期待着用它解锁更多强大的软件开发方式。 我们也会继续分享一路走来的所学所得。

87
30
1
1.5万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74%
预测浏览量
13.3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2万 次曝光
ding.one
16.4万
ding.one@dingyi· 11天前发布

自从把所有系统和软件都改成 light 模式,每天使用电脑真是太舒服了。dark 模式就是本世纪最大骗局!

230
9
70
4.1万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100%
预测浏览量
31.6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400 次曝光
宝玉
13.3万
宝玉@dotey· 11天前发布

这啥时候的演示视频呀,太尴尬了😅 https://t.co/BYnsEZnuCp

22
4
9
1.8万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63%
预测浏览量
8.2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600 次曝光
Shawn Pang
2.4万
Shawn Pang@0xshawnpang· 11天前发布

AllScale OS的第一个公测功能 - AllScale Invoice上线了!希望朋友老师们多多指教,分享三件我们坚信的理念: 1. Make payments accessible:自托管钱包,内置账单、收银、发薪等可编程功能,一切由链上智能合约驱动,让亚非拉小企业、跨国数字游民、甚至是一个AI Agent也能30秒开户,拥有传统FinTech企业级的支付体验。 2. Make blockchains invisible:用AI产品不需要理解LLM和fine-tuning,上网刷帖也不需要理解handshake protocol和SSL,好的crypto产品也不应该让用户需要处理头疼的链上复杂操作。AllScale产品无私钥(由Passkey管理)、不需要网络Gas Fee(内置EIP-7702 Paymaster Gas代付)、不需要担心卡黑U和资金证明(自带KYT和source of funding记录) 3. Make stablecoins interoperable: 做好最优体验的支付聚合全球支付通道。metamask/trustwallet扫码付款、web3钱包签字付款、AllScale余额付款等,同时自带Helio、Transak等合规的法币出入金通道,让不懂加密货币的客户也能轻松付款,收款方依旧可以收到稳定币。 欢迎朋友们来提供更多反馈和合作!

18
4
3
2,842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57%
预测浏览量
6,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300 次曝光
Li Xiangyu 香鱼🐬
1.2万
Li Xiangyu 香鱼🐬@LiXiang1947· 11天前发布

有一讲一,和美女拍照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哪怕不收费。 你就和不同的美女聊着天,说着话,相机记录下美女的样貌,然后再修图。每一个过程都非常享受。 比如:我和我前女友每天吵架,一点都不合适。但是只要我拍她的照片,修图。我都会很快乐。 真的很快乐。 只是,结婚了以后就再也没机会拍美女了,哈哈

21
0
10
3,112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55%
预测浏览量
7,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歸藏(guizang.ai)
10.2万
歸藏(guizang.ai)@op7418· 11天前发布

我去,刚发现夸克的 AI 创作能力里面可以用 Midjoureny 了! 价格还比 MJ 便宜一半多,几乎支持 Midjoureny 的所有主要功能,包括风格化、怪异化和差异化,而且支持垫图的主体参考和风格参考能力。 想用 MJ 没办法订阅的朋友们,在国内也有渠道了。 他们还增加了快捷的特征词表和提示词智能润色能力,整个体验和交互设计我觉得比 Midjourney 官方要好不少。 在美学控制的参数部分有非常细节的提示,用户可以快速理解每个参数的意思,比 MJ 那个引导要好不少。 垫图的时候可以通过 Select 按钮快速选择垫图的目的,而且还是文字,MJ 官方那个垫图逻辑能给人整晕这个就非常清晰。 而且我试了一下,这里其实也是支持风格代码的,你发现的 MJ 7 风格代码在这边也可以生效,太爽了。 除了支持 MJ 生成图片外,你还可以在里面用 Wan 2.2 模型生成视频。 MJ 生成的图片可以一键生成视频也可以单独上传首尾帧生成视频,相当方便。 而且这里的 Wan 2.2 视频生成也很便宜,只需要 10 积分一条,图片是 8 积分一次四张,很离谱了。 前段时间我在继刚的闭门会分享时候说 Midjoureny 这个模型在图片生成的时候是不可替代的。 只有 MJ 这个模型生成的时候可以给人一种你在和他一起创作的感觉,他会突破你的审美能力给你惊喜,以前可能门槛比较高,现在可以试试了。

120
16
30
1.4万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76%
预测浏览量
6.2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200 次曝光
歸藏(guizang.ai)
10.2万
歸藏(guizang.ai)@op7418· 11天前发布

Meta 正式发布了新款的 Ray-Ban Display AI 智能眼镜,太科幻了 带有全彩高分辨率显示,可以展示 AI 内容、信息、地图、照片,而且不需要的时候可以不显示内容 配备 EMG Neural Band 神经腕带可以用非常精准的手势控制眼镜,甚至可以虚空写字 内置视频通话、实时字幕与翻译、音乐控制以及步行导航 重 69 克,混合使用续航 6 小时(配充电盒 30 小时) 起价 799 美元,9 月 30 日在美国发售

66
20
7
3.7万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100%
预测浏览量
27.0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2,900 次曝光
铁锤人
4.6万
铁锤人@lxfater· 11天前发布

现在不懂编程写个爬虫抓数据来赚钱变得很简单了 用了一下browseract,发现 用自然语言就能提取数据,不用花时间,花钱雇人写了 而且快速集成到n8n, Make, Zapier 工作流,免掉二次开发成本 有多种爬虫模版,比如Tiktok红人抓取、Google News,快速上手,不浪费时间 关键现在送 2k 积分,可以免费试用,手慢无 拿来搞搞副业挺不错的,链接放下面了

150
20
11
1.5万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73%
预测浏览量
6.0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400 次曝光
海拉鲁编程客
1.8万
海拉鲁编程客@hylarucoder· 11天前发布

越看公告越觉得这家公司价值观有问题 1. 「虽然用户使用模型被降智, 但是我们没有给用户降智, 都是基础设施的 BUG」 - 妥妥把用户当傻子, 饭都糊了你和我说是电饭煲出问了 但是我没有因此提供更差的服务? 2. 「1M sonnet 的性能表现远不如常规 sonnet」 3. 无法解释降智很久, 「opus 4.1 刚出来的时候」我体验到的是「接近满血版 opus 4 的表现」没多久, 然后又开始降智了

23
0
8
7,423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56%
预测浏览量
1.5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海拉鲁编程客
1.8万
海拉鲁编程客@hylarucoder· 11天前发布

Anthropic 的公告看了半天本质上还是「用户我是你爹」 - 用户反馈一个月了, 「钱都给了, 菜有烧焦的味道」 - 厨师长一直说, 「没糊」「糊的问题解决了!」 - 用户陆陆续续跑去隔壁店吃饭了. - 厨师长今天跑过来说: 蛋白质有焦味是因为「当温度过高时,蛋白质的三级、二级结构被破坏,氨基酸之间的键也可能断裂。某些氨基酸(例如含硫的半胱氨酸、蛋氨酸)在高温下会分解,释放出带有刺鼻或焦臭气味的含硫小分子(如硫化氢、甲硫醇)。这类物质即使浓度很低,也会有很明显的焦臭感」 - 用户: ?????

115
6
20
2.5万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61%
预测浏览量
9.8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300 次曝光
Li Xiangyu 香鱼🐬
1.2万
Li Xiangyu 香鱼🐬@LiXiang1947· 11天前发布

打开自己存照片的文件夹。。。不得不说当年拍过的美女真多啊。哈哈哈 发几张让大家开心开心 https://t.co/AR9H9nLpMV

30
0
11
4,332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53%
预测浏览量
9,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CuiMao
1.8万
CuiMao@chimaosheriff· 11天前发布

刚才仔细算了下,从今年3月份开始生意走上正轨,现在我每个月收入已经超我男朋友3倍了。再这样下去,他可以安心吃软饭了。

234
4
40
6.8万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100%
预测浏览量
63.3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400 次曝光
宝玉
13.3万
宝玉@dotey· 11天前发布

我以前也喜欢拆分细粒度,跟带实习生一样把任务拆的很细,生怕 AI 完成不好,那时候 AI 也确实完成不好。但现在我经常很粗粒度的提示词,让 AI 自己去摸索完成,上下文都懒得给全,反正它能自己找到。如果失败了我再指正一下继续或者重新开始。 这样粗粒度的好处是就是我的心智负担小,另外由于任务是异步的,所以在任务异步运行期间我可以做其他事情,比如刷刷推,写写文章。 当然不是说没有控制,事后的 Review 肯定是少不了的,对于我熟悉的代码或者不那么复杂的逻辑,基本上瞟一眼就能知道有没有问题、问题在哪,有问题再修复,反正我不用一直盯着。 我不是说我这是最佳实践,尤其是这种其实不适合新人成长,只是说这也是一种 AI Coding 的方式。

59
3
9
2.2万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60%
预测浏览量
10.0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800 次曝光
Li Xiangyu 香鱼🐬
1.2万
Li Xiangyu 香鱼🐬@LiXiang1947· 11天前发布

所以?求问各位大佬为什么开了全局代理也不能用啊 https://t.co/gnN28pgSSS

59
0
24
1.6万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57%
预测浏览量
4.7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Yangyi
10.7万
Yangyi@Yangyixxxx· 11天前发布

我之前分享过 AI来了之后适合做框架性矩阵产品套利 什么是框架性产品 就是一套壳子和使用流程,里面换各种内容 这种矩阵好处是可以起不同的品牌名称去命中用户心智 找到心智品牌词后,通过自然搜索和品牌传播,流量就会自然增长 比如你可以做一个APP就叫5岁学英语 5岁孩子的家长就会觉得是为自己量身定制的 不管你长什么样,都会下载来试试 你只需要去调研5岁的孩子适合看什么,学什么内容,洗一些资料,用AI快速生成进去就可以了 学英语的模式就那些,甚至你可以找一套duolingo开源把他嵌入 同样的逻辑你就可以把3-10岁的全做了 还可以做不同人群 覆盖不同Niche 找到那个品牌词就很关键 当然,这里还涉及另外的问题,就是你产品都一样,审核能过吗? 做APP矩阵有一个办法来规避这个,就是把你所有的功能更新,去打不同包 比如功能1就是APP1,当你迭代功能2的时候,先做只有功能2的APP2,上架后再去更新两个APP缺失的功能 靠这个就能做去重 现在这个窗口期,AI套利机会太多了

23
4
1
5,388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57%
预测浏览量
1.2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700 次曝光
Asuka小能猫
9,420
Asuka小能猫@AsukaOdysseus· 11天前发布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经历过的苦难。这是最近一场灾难中我最近反复思考的问题。 我确实吃了很多苦,流过很多泪,但这些磨难并没有真正转化为智慧和动力,反而变成了一道道心里的伤疤。而这些伤疤常常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如同回旋镖般袭来,一次次击碎我。因为我总是沉溺在情绪中,被动地等待时间让大脑遗忘,而不是通过理智、深刻的反思和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那些造成磨难的因果。 我并不责怪过去的自己。大多数人也很难做到这点,这也是为什么“逆天改命”如此艰难、无法逃离karma的原因:大部分人都是spontaneous地活着,一次次在同样的课题上跌倒,只依靠时间(大脑的neural plasticity)淡化情绪,好了伤疤便忘了疼。 去年夏天,我遇到过人生中最好的manager。他告诉我,逃离我内心困境的办法就是保持mindful。于是我开始尝试冥想,在那段时间里,我的生活确实顺遂了许多。后来我发现了自己的生活信号: 如果我一段时间没有冥想、没有听音乐、没有写作、没有好好照顾身体(清洁、护理、打扮、吃保健品、运动),那就意味着我的思维开始混乱,情绪开始低落,生活即将失控,一场可怕的黑天鹅可能正在生活酝酿。 每当难以接受的灾难性事件发生时,第一件事应该是:什么都不要做。 不要与他人交流,不要做出可能影响结果的行动。与别人交流往往会干扰自己对事件的判断——毕竟这是自己的人生,最终需要自己负责。别人获取的信息都是从我这里间接得到的,其中不可避免夹杂着偏见。没有人比我更了解、更在意、更关心我的人生。与其向外求助,不如多与自己对话。 首先是想尽办法平复情绪,然后再引导自己思考,问对的问题,而不是陷在情绪里打转。无论发生什么灾难,我们真正的目标都是让内心的风暴逐渐平静,尽可能最大化长远的幸福。立刻行动通常会带来相反的结果。虽然时机很重要,但很多事情其实并不急于一时。若在情绪上头时采取行动,往往只会给别人和自己都带来伤害。必须承认自己是非理性的动物,当时那些“最能代表自己”的言行,往往只是冲动的产物。学会延迟决策,直到冷静为止。 事后,要把每一次重大事件的经验写下来,作为日记。并在日历或任务系统里定期复习这些原则,避免遗忘。要将每一次痛苦都转化为待解决的内心课题,而不是只依赖时间冲淡,从而一再重复跌倒和受伤。 TL;DR 为了避免“好了伤疤忘了疼”,真正发现并解决自己的人生课题,需要做到: 1. 平时保持正念的生活,找到个人的生活支点。对我来说,是冥想、音乐和身体照顾。 2. 遇到极端事件时,不行动、不谈论。先平复情绪,再引导内省,延迟决策,直到念头清晰、心境冷静。 3. 可以原谅自己,但不能遗忘,更不能一再重复。

23
0
3
2,469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51%
预测浏览量
5,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300 次曝光
orange.ai
13.6万
orange.ai@oran_ge· 11天前发布

欸,不仅是初阶程序员找不到工作了,AI 直接导致各种职业的初阶岗位需求都在下降。 昨天看到哈佛的一篇论文,和前段时间的一个程序员初阶岗位下降的数据互相印证了。 生成式AI是一场偏向资深员工的技术变革。 关键数据: 招聘:采纳AI的公司在2023年后,平均每季度少招聘了 3.7名 初级员工,这是导致初级岗位净减少的主要原因。这一下降幅度相当于其平均招聘水平的22%。 离职:初级员工的离职率甚至略有下降,说明公司并非在裁掉现有初级员工。 晋升:有趣的是,现有初级员工的晋升率反而有所增加(平均每季度增加0.4人)。这表明公司在减少外部招聘的同时,可能会加速内部有经验初级员工的晋升。 行业数据: 影响最为严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采纳AI的公司初级岗位招聘量比未采纳公司减少了约40%。 信息技术、金融和专业服务等行业也出现显著下降。 按教育背景来看: 就业下降最严重的是来自中等偏上水平院校(第2、3梯队)的毕业生。 来自顶级精英院校(第1梯队)和较低水平院校(第4梯队)的毕业生受影响较小。 来自最低水平院校(第5梯队)的毕业生所受影响最小,且在统计上不显著。 简单说,AI正在把新手村的门槛焊死,新人想“上车”是越来越难了。 对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这挑战太大了。

167
18
12
3.2万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64%
预测浏览量
15.6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0 次曝光
Yangyi
10.7万
Yangyi@Yangyixxxx· 11天前发布

绝大多数的有效创意 都是来自对历史成功案例的观察 我举个例子 现在ai生图这么厉害 那究竟有哪些能引爆的niche 最佳方法就是去看以前的那些P图号 他们的小红书啥风格的笔记评论里 求制作的最多 比如什么让女朋友站自己手里 或者什么背景是新一小兰的漫画墙 或者背景是花墙花海 还有把人像做大耳朵图图贴纸的.. 或者放一堆手机屏幕拼出照片 给你们指个路 先把图给ai描述 人工改一下把prompt弄好 然后用户传参考图嘎嘎生就完事了 我觉得重要的是要时刻保持这种“印象” 对过往火的东西要有印象 才能能把技术和从前火的东西连接起来 这里面就有潜在的商机了

35
0
5
6,464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58%
预测浏览量
9,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dontbesilent
4.8万
dontbesilent@dontbesilent12· 11天前发布

当你面对压力的时候,这个人是站在你这边,还是站在压力这边 这是我的选人标准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都是如此

72
5
5
6,917
数据更新于 10天前
起爆概率
59%
预测浏览量
1.6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200 次曝光
Fox@MkSaaS.com
7,671
[email protected]@indie_maker_fox· 11天前发布

上推 1 年多,认识了 2 个优秀的开发者和他们开发的 Mac 软件 1️⃣ Zipic:最好用的图片压缩软件,开发者 @okooo5km 2️⃣ ScreenSage Pro:最好用的录屏录制软件,开发者 @s1ntone 视频使用 ScreenSage Pro录制,演示 Zipic 的图片压缩功能,动画真好看 https://t.co/ebJ99nO5b5

19
3
4
3,367
数据更新于 11天前
起爆概率
58%
预测浏览量
7,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400 次曝光
宝玉
13.3万
宝玉@dotey· 11天前发布

针对最近一个月用户吐槽Claude“降智”的事:有时候回答问题莫名其妙,有时候还会冒出奇怪的文字,比如英文句子里蹦出泰文字符"สวัสดี"。 Anthropic官方刚刚做了详细说明,确认Claude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三个基础设施的bug,而不是人为降级模型或因为流量太大导致的。 这三个bug到底是什么? Bug 1:请求被送错地方 8月初,有部分短上下文请求被错误地送到了专门处理超长上下文的服务器。一开始只有0.8%的请求受影响,但到了8月底一次负载调整,让错误率猛增到16%。而且,因为服务器路由有记忆功能,同一个用户反复遇到问题的概率很大。 Bug 2:莫名出现奇怪字符 8月25日,一次优化引发了模型输出混乱。一些用户发现,Claude回答英文问题时,中间居然冒出“สวัสดี”(泰文)或中文字符。这种错误出现得很突然,问题持续了一周左右。 Bug 3:隐藏极深的TPU编译器问题 同样是在8月底的一次优化,让谷歌TPU芯片的底层编译器XLA的一个隐藏bug被激活。这个bug会导致Claude偶尔丢掉本来概率最高的词,导致回答质量忽高忽低,极其不稳定。 由于三个问题叠加出现,每个问题表现也不同,给排查和修复带来了巨大困难。Anthropic直到9月初才逐步修复完成。 今后的改进措施 Anthropic表示,这次故障暴露了一些测试不足的问题。未来会提高监控敏感度,并且持续收集用户反馈,以更快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他们也鼓励用户,如果发现Claude表现异常,可以随时在Claude界面上反馈。 Anthropic承诺,Claude服务的质量始终是他们最优先考虑的事情。

67
9
20
4.0万
数据更新于 11天前
起爆概率
64%
预测浏览量
8.5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200 次曝光
宝玉
13.3万
宝玉@dotey· 11天前发布

这样的结论是不懂智能体的人在神话智能体——信则灵不信则不灵,不灵是你不虔诚: 1. 智能体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无限,受限于模型能力和工具能力 2. 你能独立的问题,智能体未必能帮你解决,比如我可以独立完成一个复杂的应用程序,智能体不行 3. 你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智能体也可能帮你解决,比如我不会独立解决某个 leetcode 题目或者数学题,agent 能帮我轻松搞定;比如我不会日语,AI 可以帮我翻译日语。 智能体能解决问题的上限,最核心的问题是取决于要解决的问题是否可以验证,是 AI 自己可以验证还是需要人来验证。 比如 AI 编程、数学,只要 AI 能自己验证,AI Agent 就可以一直运行,直到解决为止。 比如 AI Agent 写文案,它可以自己去搜索资料,去写很多版不同风格的稿子,但是它自己不知道写的是好是坏,是不是满足你的要求,需要人去验证,而且不同水平的人验证出来结果不一样的。 如果我水平不行,看不出来好坏,那么无法给智能体反馈,就无法让它做好。但这时候结果的下限也不一定会低,因为我自己看不出好坏,说明它写的比我水平高。 如果我水平很高,我可以一眼看出来文章的问题,指出问题让它继续修改,几个来回就可以改的很好。不差于我自己的水平。但这样不能完全自动化,需要人的介入。 归根结底,智能体不是玄学,是科学。

24
5
5
7,664
数据更新于 11天前
起爆概率
67%
预测浏览量
4.3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600 次曝光
Susan STEM
3.8万
Susan STEM@feltanimalworld· 11天前发布

嘿! https://t.co/oMQcF5zoVs

18
1
6
1,562
数据更新于 11天前
起爆概率
49%
预测浏览量
4,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马东锡 NLP
1.5万
马东锡 NLP@dongxi_nlp· 11天前发布

学习 NLP 的我,怎么也不会想到 LLM 发展到今天: 1. 输入输出 Token 可以直接卖 2. Test time scaling 可以包装成思考卖 3. Efficient Test time scaling 可以包装成不同档位思考卖 看看大模型 PM 们,下一步会把什么东西卖给我

64
0
7
9,623
数据更新于 11天前
起爆概率
54%
预测浏览量
1.3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Susan STEM
3.8万
Susan STEM@feltanimalworld· 11天前发布

我的一个毛病是反射弧长。 比如一个笑话,我当时没笑,几周以后再见面的时候我会提起,然后开始狂笑。 比如朋友说的话,几年以后的某一天,我会说“你说的太对了👍🏻”。 其实是因为我脑子里有一种queue 模式,要么是个stack, 要么等着情景触发。 推友们的很多重要留言,尤其是技术相关的探讨,我当时没有回。其实全部queue上了。

20
0
12
3,156
数据更新于 11天前
起爆概率
51%
预测浏览量
7,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Mina
5,466
Mina@Minamoto66· 11天前发布

今天一天社交活动。午间reception和晚餐之间在俱乐部度过。有点累,有点疲乏。可能是颈椎的问题吧,觉得微微有点恶心。在俱乐部看了几小时新闻,没怎么写作。想像我家咪一样在盒子里呼呼睡。新的工作季开始了,得慢慢调整好节奏。anyway,假期后重回社交圈,重叙旧友,结实新朋,总归是让人很开心的事。

31
0
4
1,010
数据更新于 11天前
起爆概率
49%
预测浏览量
3,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200 次曝光
宝玉
13.3万
宝玉@dotey· 11天前发布

1. 普通人真正的问题是:“我如何不需要痛苦学习就可以掌握 AI”,而不是:“哪里有学习教材” 2. 普通人确实不需要学习这些底层知识,理论知识大致了解即可,反而学学怎么写好提示词,怎么用好 AI,学学用AI写程序写脚本更能学以致用,实际提升工作效率

195
37
6
2.7万
数据更新于 11天前
起爆概率
67%
预测浏览量
4.6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300 次曝光
宝玉
13.3万
宝玉@dotey· 11天前发布

Cursor 就别吹牛逼了,我都退订两月了没任何不适。 1. IDE: VSCode (GitHub Copilot) 2. Coding Agent: Codex or Claude Code 才是最佳组合

185
21
34
3.7万
数据更新于 11天前
起爆概率
65%
预测浏览量
7.2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饼干哥哥🍪
4,536
饼干哥哥🍪@binggandata· 11天前发布

妍珍这张肖像照太火了,用过的朋友效果都说好 马上再补货 10 个提示词,妍珍写真馆开张 !!! 1、职业肖像照 2、时尚写真 3、美术馆迷失的她 4、黑白艺术照 5、美式杂志封面 6、日式杂志封面 7、漫画风 8、穿越时空的拍立得 9、柯达镜头下的女孩 10、光影肖像写真 p.s. 提示词均来自网络。 https://t.co/tWTXlxg6eo

104
25
5
7,011
数据更新于 11天前
起爆概率
64%
预测浏览量
1.0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