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ilotSoPilot

🔥 推特起爆帖监控

搜索和分析大V账号即将起爆的热帖推文。通过SoPilot插件快速评论和互动,抢先一步占领评论区,你将获得更多的曝光。

推特起爆帖监控

Bear Liu
10.5万
Bear Liu@bearbig· 13天前发布

开始读这本很多人推荐的投资入门书,翻了十几页,真的很不错!深入浅出,文笔流畅。 https://t.co/JlsBaUK6Ph

296
44
9
3.6万
数据更新于 13天前
起爆概率
70%
预测浏览量
7.4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400 次曝光
宝玉
13.3万
宝玉@dotey· 13天前发布

> 对于能够以引人入胜的方式理解和解释技术的人才,市场有着巨大的需求。 说的太有道理了,另外作者 Matt Palmer 这篇文章也很经典,推荐阅读: 《What is developer marketing?》 作者:Matt Palmer 本文内容来自我在 Replit 的亲身经历。我在Replit负责开发者关系和技术营销工作,亲历了公司年收入从200万美元飙升到超过1.5亿美元的全过程。 其实,针对开发者做营销,与针对其他群体做营销并无本质区别。 成功的营销关键在于三个问题: 1. 做什么? 2. 为谁做? 3. 怎么说? 营销起点是产品。产品设计必须明确两个问题: 1. 你到底在做什么? 2. 你为谁而做? 看似简单,其实很难。 作为营销人员,你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深刻理解产品和用户。 尤其在开发者营销领域,我始终强调一件事:营销人员必须懂技术。如果你要跟开发者沟通,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也成为开发者。 如果你自己不用这个产品,你怎么可能真正懂它呢? 理解用户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自己成为用户。 但营销多了一个维度:你怎么跟用户交流? 本质上,营销就是:产品 + 沟通。 但对于技术产品,这种沟通很有挑战性。很多工程师更习惯用代码交流,而不是文字。 而且,喜欢技术的用户,总是容易陷入“技术宅”模式: 我们喜欢直接讲功能、讲实现原理,写很多技术细节。 但真正能做到既理解技术、又能用浅显易懂语言描述的人,少之又少。为什么? 因为技术产品总是很复杂: 当你读到某个产品的技术文档,脑子里闪过一句:“这都什么鬼,谁看得懂啊?” 你的用户也在想同样的事! 很多做技术的人,天天泡在技术里,早已忘了问题本身是什么。 但你不一样,你仍记得问题给你的挫败感——这就是你的超级能力。 每次当你终于弄明白一个复杂概念时,记住那个瞬间的感觉。你要做的,就是把这种顿悟的感觉,带给你的用户。 最好的开发者营销人员,并不是技术最强的工程师,而是那些始终保持好奇、愿意追问:“为什么这东西这么难懂?” 大多数技术营销写得烂,就是因为这些人满脑子都是功能,而不是用户的痛苦。 比如,你可能见过这样的话: ❌ 机器人说的话: “我们的平台提供全面的AI辅助开发功能,具备企业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但开发者脑子里想的根本不是这些,他们在想的是: “我已经厌倦了这个月第50次写一模一样的模板代码!” 神奇的转变,就是你把“机器人语言”翻译成人类语言: ✅ 人类说的话: “几分钟内快速做出一个应用,根本不用写代码。” 再看一个例子: ❌ 机器人: “使用我们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优化开发流程。” ✅ 人类: “别再重复写模板代码了,赶紧去创造些酷炫的东西吧。” 再来: ❌ 机器人: “我们的方案能解决现代开发团队面临的痛点。” ✅ 人类: “还记得你当初写代码时那种兴奋感吗?现在它又回来了!” 我并没有把内容变得肤浅,而只是停止像机器人一样讲话。 实现这种转变并不复杂,有套路可循: 第一步:站在用户角度去理解 在推销方案前,先了解用户的日常: - 他们夜里在担心什么? - 平常爱去哪里交流? - 最常抱怨的事是什么? 💡 你无法解决你不懂的问题 第二步:关注结果,而非功能 强调他们能实现什么,而不是你怎么实现: - 自信地发布产品 - 更快地构建项目 - 夜里睡得踏实 💡 人们买的是结果,而不是功能 第三步:保持简单易懂 语言尽可能浅显,像给小学生讲故事一样: - 不说专业术语 - 每句话表达一个意思 - 用平时聊天的口吻 💡 越复杂,用户越不想用 第四步:先打动情绪,再用逻辑支撑 - 先用情绪吸引他们,再用事实来说明: - 先让用户感到自信 → 再展示数据 - 先说情感需求 → 再讲具体功能 💡 人们先靠情绪做决定,再用逻辑说服自己 第五步:自信地表达你的观点 你必须明确、坚定地表达观点: - 我们是最好的 - 就该这么做 - 不用抱歉,不用犹豫 💡 自信能够感染人,犹豫会让人敬而远之 做到以上五步,简单但有效。然而,大多数人往往跳过其中至少三步。 优秀的开发者营销,不只是创造客户,更是创造产品的粉丝和拥护者。 人们真正会向朋友推荐的,根本不是你的产品功能,而是他们自己的成功故事: - 因为用了你的产品,提前完成了项目,获得了晋升。 - 用了你的工具,终于能早下班陪家人。 - 做出了曾经以为不可能的东西,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 用户不会吹嘘你的功能,而会吹嘘他们的胜利。 具体怎么做? - 分享你的失败经历。 不只展示完美Demo,而是告诉用户你也经历过的痛苦,这能让他们觉得成功是触手可及的。 - 寻求用户帮助。 让用户参与进来,他们会因为贡献了产品而更加投入和忠诚。 - 庆祝用户的胜利。 当用户用你的产品创造出惊人的东西,让他们成名。他们的成功就是你最好的营销。 - 坚持出现,陪伴用户。 用户成功时你在,挫折时你也在。他们的成功有人关注,会更开心。 你营销的目的,不是骗用户用你的产品,而是让你的产品成为他们成功路上的关键一步。 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的用户会自发地帮你营销: 他们会说: “哥们,这东西你必须试一下!我本来要花两天做的功能,两个小时就搞定了!” 于是,他们的朋友也来用。效果一样,也变成了新故事。 再然后,你不用营销了,因为用户已经开始帮你营销了,而且效果远超你想象。 这就是开发者营销的本质: 1. 做一个值得被用户谈论的产品 2. 用人话去描述它的价值 3. 帮助用户自发传播 其他的一切,都只是干扰。 产品是基础,沟通是执行方式,但核心秘诀只有一个: 让你的用户成功。 当用户成功,你也就成功了。 这就是我眼中的开发者营销。

48
9
4
1.3万
数据更新于 13天前
起爆概率
58%
预测浏览量
1.8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500 次曝光
Olivert
2.3万
Olivert@indiehackercase· 13天前发布

音视频转文字,目前免费。 https://t.co/yN8Dyk4egb https://t.co/6iI1xmvC4W

423
145
3
2.6万
数据更新于 13天前
起爆概率
72%
预测浏览量
4.0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400 次曝光
Yangyi
10.7万
Yangyi@Yangyixxxx· 13天前发布

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只有3种形态 要么大厂干成职业经理人 要么做自媒体 要么自己创业 第三种形态下,这个人的要求会是四选一 要么有渠道资源 要么懂内容营销懂增长 要么能吹牛逼融钱 要么自己能全栈 除此之外,如果只会说: 我比别人更懂用户和功能流程设计 在程序员眼中看来就会是个笑话 可不要混到失业了之后,才发现自己原来是那个笑话

46
10
1
6,934
数据更新于 13天前
起爆概率
55%
预测浏览量
1.0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300 次曝光
宝玉
13.3万
宝玉@dotey· 13天前发布

OpenAI 的经济研究团队和哈佛大学经济学家 David Deming 共同完成发布了一项迄今规模最大的ChatGPT使用情况研究报告。这份报告首次深入展现了这种被广泛普及的AI技术,如何通过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改善个人生活而创造经济价值。 谁在使用ChatGPT? 随着AI技术变得越来越普及,用户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截至2025年中期,ChatGPT的男女用户比例已经接近整体成年人口比例。2024年1月,能够识别性别的用户名中,女性用户仅占37%;到了2025年7月,这一比例已上升到超过一半(52%)。 此外,ChatGPT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采用,尤其是在中低收入国家增长迅速。到2025年5月,低收入国家用户的增长速度,是高收入国家的四倍以上。 人们用ChatGPT来做什么? 用户使用ChatGPT最主要的原因是解决日常问题。四分之三的对话都集中在获取实用指导、寻找信息以及写作上。其中,写作是最常见的工作任务,而编程和自我表达类的使用场景仍然属于小众活动。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们使用ChatGPT的模式可分为三类:询问(Asking)、行动(Doing) 和 表达(Expressing)。 - 大约一半的消息(49%)属于“询问”,这是增长最快、用户评价最高的类别,说明人们更倾向于将ChatGPT视作顾问,提供建议和决策参考,而非简单地完成任务。 - “行动” 类占40%,其中约三分之一与工作相关,包括撰写文字、规划任务和编程。人们会让模型帮助生成具体成果或完成实际工作。 - “表达” 类占11%,主要涉及个人的反思、探索和娱乐,而非明确的问题求助或具体任务。

146
41
3
4.6万
数据更新于 13天前
起爆概率
59%
预测浏览量
9.4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4,800 次曝光
Susan STEM
3.7万
Susan STEM@feltanimalworld· 13天前发布

二哈,我打算把你给赛博贩卖掉。否则我不吸粉,我自己也干不出吸粉的事情来。只能把你给卖了…. https://t.co/N4enqqi4MD

26
0
4
3,693
数据更新于 13天前
起爆概率
41%
预测浏览量
8,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400 次曝光
Mina
5,459
Mina@Minamoto66· 13天前发布

这几天的天气,一会儿晴一会儿雨。很多事情堆积在一起,忙,但是觉得一直在解无解的难题。无论是什么工作都是让人心烦的那一面居多。昨天出去采蘑菇,这蘑菇不确定能不能吃,我心里想的是:如果能吃当然好,不能吃的话最好是那种能给个痛快的。一烦躁了就有点自杀倾向是怎么回事呢? https://t.co/qt6Iil90ux

24
0
10
999
数据更新于 13天前
起爆概率
49%
预测浏览量
2,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徐冲浪
11.6万
徐冲浪@cyrilxuq· 13天前发布

今晚TSLA感觉又是+15%行情,好多次都是这样了= =

16
0
4
8,923
数据更新于 13天前
起爆概率
47%
预测浏览量
1.2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300 次曝光
CuiMao
1.8万
CuiMao@chimaosheriff· 13天前发布

结婚只会影响我赚钱的速度 回想了一下,如果我去年上半年真的选择了结婚,那我现在这个时候应该躺在产房等待成为伟大的母亲! 真的!不是我畏惧生小朋友,而是我如果躺下了!那么多原本属于我的银子都白花花送给别人挣了!想想就后怕!可不能让别人偷吃了去!

25
1
11
3,468
数据更新于 13天前
起爆概率
50%
预测浏览量
7,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CuiMao
1.8万
CuiMao@chimaosheriff· 14天前发布

人生三条定律 认认真真上班是赚不到钱的 不认认真真上班是赚不到钱的 认认真真赚钱还不如找个班上

21
0
1
2,299
数据更新于 13天前
起爆概率
43%
预测浏览量
5,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300 次曝光
Rey英语自由与创造力
2.7万
Rey英语自由与创造力@ReynoldDai· 14天前发布

甲骨文创始人Larry Ellison的非凡招法 甲骨文HR:“你是你认识的最聪明的人吗?” “是”;“你被录用了!” “不是”;“她是谁?我要录用她!” 1. 控制就是一切 埃里森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风险投资。他贷款、谈交易、推销,什么都做,就是不放弃股权。 他的信念是:权力属于永不稀释的人。 2. 销售比建设更努力 埃里森深知:技术本身无法自我推销。他把营销放在首位。 “技术平庸加上出色的营销,胜过技术平庸加上平庸的营销” 3. 雇佣傲慢的人 甲骨文公司有句著名的招聘问句:“你是你认识的最聪明的人吗?” 如果是,那么他们就被雇用了。 如果没有,他们就雇用他们提及的人。 其结果是:形成了一种竞争对手所鄙视但又无法战胜的趾高气扬的企业文化。 4. 竞争是动力 埃里森把生活视为一场比赛。 输掉一趟自行车赛?他一直在训练,直到下次打败你。 商业也一样:他经营甲骨文公司时,仿佛每个市场份额都关乎生死。 5. 寻找或开辟道路 当一堵墙挡住了甲骨文公司的计算机连接时,埃里森抓起一把锤子砸了过去。 这个故事在甲骨文公司内部成为了传奇。 教训:不要等待,要强行进步。

19
1
0
4,751
数据更新于 13天前
起爆概率
43%
预测浏览量
1.0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500 次曝光
dontbesilent
4.8万
dontbesilent@dontbesilent12· 14天前发布

视频号评论给我看傻了 https://t.co/4JkddJW3dL

25
0
17
9,030
数据更新于 13天前
起爆概率
48%
预测浏览量
1.2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凡人小北
1.6万
凡人小北@frxiaobei· 14天前发布

vibe coding 名场面来了,当AI对你说 “太晚了,我明天再处理吧” ,而你还不能下班时。 图片来自小红书 https://t.co/7s3ynrMJpi

188
18
17
2.0万
数据更新于 13天前
起爆概率
65%
预测浏览量
2.7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向阳乔木
6.3万
向阳乔木@vista8· 14天前发布

Yangyi多次推荐twillot,今天才第一次安装。 历史所有推文收藏中,最多的一些推友: 1. @dotey 宝玉老师 2. @op7418 歸藏 3. @geekbb Geek 4. @HiTw93 Tw93 5. @oran_ge 橘子 不一一列举了。 记得第一次爆贴涨粉,应该来源于 @HiTw93 的推荐,当时整理了一份AI资源相关的飞书文档。 后续很多关注都来源于橘子和宝玉老师的转帖推荐。 感恩的❤️

18
1
3
2,236
数据更新于 14天前
起爆概率
73%
预测浏览量
1.0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800 次曝光
dontbesilent
4.8万
dontbesilent@dontbesilent12· 14天前发布

当年智能手机刚火的时候,有人做了电池管理大师 app(以及一键清理大师等等),号称可以提升手机续航 实际那个安装包只有几百 k,里面就是一个“电池正在优化”的 gif 动图在不断转圈 可是用户真的觉得很有用,一天打开 800 次 依稀记得当年五道口有个公司,靠这个一年干个几百万 在下有一妙计 做一个 DeepSeek 智商提升器,在拼多多售卖,外观类似充电宝,插入手机充电口即可一键提升 DeepSeek 智商如何? tmd 人工智能下乡计划

120
6
16
1.7万
数据更新于 14天前
起爆概率
100%
预测浏览量
20.2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100 次曝光
ding.one
16.4万
ding.one@dingyi· 14天前发布

笑死我了,打完一个再打下一个。。。 https://t.co/xONkE70paZ

32
1
1
4,922
数据更新于 14天前
起爆概率
55%
预测浏览量
2.0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500 次曝光
Kai
2.4万
Kai@real_kai42· 14天前发布

过去的一周 vibe coding 给了我极大的震撼 因为人力紧缺,我被突然调到了一个 c#项目组,需要一周内完成一个 Service。 而背景是,我完全不会 c# 和 .net, 而这个service 是巨大体系的一环。 然后在一周内,我全靠 ai 完成了这个任务,到最后我也完全读不懂 c#代码。 这个过程中,我和 ai 分工非常明确,我负责跟各个对接方沟通,捋清楚业务逻辑和实现逻辑,ai负责全程实现,我来测试和反馈 最后任务效果肯定不能算完美,但我可以说 ai 已经彻底改变了一些东西,在没有 ai 之前,这个任务突然丢到我身上,我至少需要两倍的时间来做,并且质量远差于现在。

133
9
15
2.8万
数据更新于 14天前
起爆概率
100%
预测浏览量
34.4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2,000 次曝光
Cali Castle
2.6万
Cali Castle@thecalicastle· 14天前发布

佐玩招产品设计师、品牌设计师 深圳滴水湖,支持亚洲时区远程 Figma Slack Linear Google 3 年以上经验,¥15-25k 简历+作品集发送到 cv[@]zolplay[.]com

26
0
7
7,912
数据更新于 14天前
起爆概率
55%
预测浏览量
1.7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dontbesilent
4.8万
dontbesilent@dontbesilent12· 14天前发布

在小红书 投聚光是生产行为 投薯条是消费行为 在前者的情况里面 你是一个生产者 你是来赚钱的,虽然最终未必真的能赚到钱 但角色定位是这样 在投薯条的人里面,只有不到1%的人是真的懂业务,能把薯条玩出花来,99%的人只是不懂流量 误认为自己内容不好,可以靠花钱来解决 这种情况下,虽然表面看起来是为业务花钱,实际上只是一个消费者 花钱买一点数据 然后让自己心里爽 和你买一杯喜茶喝喝没有任何区别,彻头彻尾的消费行为

25
4
0
4,334
数据更新于 14天前
起爆概率
56%
预测浏览量
9,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500 次曝光
阿崔cxr
7,169
阿崔cxr@cuixr1314· 14天前发布

今天周会定了个小目标 注册用户 50w 就带这团队去新疆玩一圈 等出发的那一天来回收这条推文😜

26
0
11
5,263
数据更新于 14天前
起爆概率
54%
预测浏览量
9,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CuiMao
1.8万
CuiMao@chimaosheriff· 14天前发布

预告下,这个月月底有一个三个字母 +两个数字的女团来上海开演唱会,我将会担任舞台摄影总监,完成一个人生中史诗级项目。

25
0
8
3,863
数据更新于 14天前
起爆概率
51%
预测浏览量
8,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Rey英语自由与创造力
2.7万
Rey英语自由与创造力@ReynoldDai· 14天前发布

Brainpower is your passport to the world. 人与人之间的体力差距最多10倍 脑力差距可能有10万倍 强烈推荐万维岗新书:《人比AI凶》👇 如果你想靠“用功”出人头地 你需要找个可缩放的项目:指数型增长领域 只有两件事配得上花无上限的功夫: 学习和搜索 https://t.co/Cpgt5M6okH

80
15
3
1.1万
数据更新于 14天前
起爆概率
67%
预测浏览量
3.5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2,400 次曝光
Bear Liu
10.5万
Bear Liu@bearbig· 14天前发布

在 AI 无处不在的时代,我们都会被迫面对一个问题:人类的优势还剩下什么? 我曾经也焦虑过。直到我去追溯人工智能的源头,才发现七十年前就有技术先驱提出过“人机共生”的理论:AI 的长处是速度、效率和规模,而人类的优势在于共情、创造和连接。把这两股力量结合起来,才会真正诞生新的机会。 我把这看作一场即将到来的巨浪。站在岸边观望的人,注定会被卷走;而准备好冲浪的人,则能在浪头之上看到更远的风景。 这就是我想做的社群:Bear with AI · 人机共生派。 在这里,你会: ✅ 跟随我和嘉宾,一起探索 AI 的实战方法与人类独有的能力 ✅通过 Workshop 打造你的第一个 AI 产品(哪怕你像我一样不会编程) ✅获取价值 $100+ 的工具与资源折扣 ✅在一个志同道合的社区中学习、合作,不再孤单 我曾在推特上做过“20 小时赚 $1000”的挑战。接下来,我想和你一起,把类似的实验搬进社群,你也可以进行同样的尝试。 如果你想在巨浪来临前,找到属于你的人类超能力,请现在加入 waitlist。早鸟开放时,我们会第一时间通知你。 预约地址:https://t.co/TLAmNvGMvI

49
3
14
1.2万
数据更新于 14天前
起爆概率
64%
预测浏览量
4.3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200 次曝光
歸藏(guizang.ai)
10.1万
歸藏(guizang.ai)@op7418· 14天前发布

海辛的新作

24
3
1
6,324
数据更新于 14天前
起爆概率
58%
预测浏览量
1.5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900 次曝光
歸藏(guizang.ai)
10.1万
歸藏(guizang.ai)@op7418· 14天前发布

我去 Poke 这个产品太吊了 你可以在 imassage 里面直接跟他交流,不需要安装 APP 而且这个 B 会在获取我的邮件信息之后跟我讨价还价,骗我给他定一个很高的订阅价格 而且你们商量好之后他真的会给你按这个价格生成订阅页面 我最后硬给他从 199 美元压到 20 美元 https://t.co/Wvy4nkVCvi

20
1
8
1.4万
数据更新于 14天前
起爆概率
59%
预测浏览量
4.8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400 次曝光
凡人小北
1.6万
凡人小北@frxiaobei· 14天前发布

可以看看豆包这份 Seedream 4.0 的官方手册,这两周体验 lovart+seedream/nano banana下来最大的感受:真正的跃迁,可能发生在“提示词”和“交互”一层。 当模型的底层能力已经足够强,谁能用得又快又好就变成了效率的决定因素。 这一整份文档更像是一个用 Seedream 做创作项目的设计灵感合集。几乎是把一个创作模型能做到的事,按功能、按提示词结构、按结果呈现的方式,拆到了极致。 当提示词成为一种结构化的表达方式,模型成为我们创意路径上的延伸器官,这种创作体验就已经从“AI 能干嘛”转向了“我能和 AI 搭建出什么”。 我们甚至可以不看任何教程,直接照着里面的图、提示词、结果去复现,然后顺手一点点改动和组合,并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任务里,无论你想做图像编辑/商业海报/时尚搭配/动漫表情包,还是服装试衣/装修风格替换/合影合成/草图转玩偶……它都有真实例子 + prompt 模板 + 图文对照输出,像极了一份图像协作系统的工程说明书。

25
4
2
3,409
数据更新于 14天前
起爆概率
58%
预测浏览量
7,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400 次曝光
阿西_出海
2.3万
阿西_出海@axichuhai· 14天前发布

查理·芒格有句信条说得很透,他说:“放弃向他人证明自己,放弃向自己证明自己。专注忘我地去做你应该做的事情,心无旁骛地去解决问题。”

28
7
1
2,799
数据更新于 14天前
起爆概率
58%
预测浏览量
6,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300 次曝光
Yangyi
10.7万
Yangyi@Yangyixxxx· 14天前发布

海外闷声发财的生意有很多是boring money 这种生意有个特征 就是技术要匹配到一个专业的niche上

19
1
2
4,613
数据更新于 14天前
起爆概率
54%
预测浏览量
1.0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500 次曝光
dontbesilent
4.8万
dontbesilent@dontbesilent12· 14天前发布

业务基础:家长不能翻墙😂😂😂 https://t.co/kcPPOvmIcA

20
1
11
7,235
数据更新于 14天前
起爆概率
61%
预测浏览量
1.8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Yangyi
10.7万
Yangyi@Yangyixxxx· 14天前发布

ai出现后,20%的ai内容会开始套利 然后80%的人们会讨厌这些内容 但事态是,AI内容会来到80%占比 推特上两个账号,是AI和AI对话,也有AI和人对话 你讨厌的并不是AI生成,你讨厌的是这个AI没有风格化,缺少人格特征,他不会像罗永浩一样开炮,有憎恶分明 那只是因为人们还没在这些角度给予AI特征 但挡不住AI虚拟网红的浪潮 AI的信息会比人类多的多 其中也一定会有大量虚假内容 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是保留独立思考和注意力 当存在80%的AI内容时 人们会更加渴望手工撰写的东西 不是因为这个东西价值感多 而是因为它通过文字发生了人与人的思想链接 这种链接是跨时空的,就像你现在翻看一本道德经或者金刚经,你也会穿越时空限制 当下ai的思考多半是人给予的,但接下来ai会迭代自我独立思考,那时的文化浪潮将会涌现,人们会开始考虑逃离这个数字系统,反向在实际生活或古籍中感受世界 因为只有在古籍里,才没有AI的元素

21
1
4
5,349
数据更新于 14天前
起爆概率
59%
预测浏览量
1.2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700 次曝光
dontbesilent
4.8万
dontbesilent@dontbesilent12· 14天前发布

传下去:推友说西贝证明了赚钱不需要认知 sb 也可以赚钱😂😂😂

22
3
7
7,388
数据更新于 14天前
起爆概率
61%
预测浏览量
1.8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歸藏(guizang.ai)
10.1万
歸藏(guizang.ai)@op7418· 14天前发布

上班了的话可以来玩下周六发的这个教程

23
2
3
6,593
数据更新于 14天前
起爆概率
57%
预测浏览量
1.5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800 次曝光
宝玉
13.3万
宝玉@dotey· 14天前发布

我配这么多屏幕真的是为了复制粘贴代码方便一点🥲 https://t.co/ATW2wgMaNg

208
15
12
4.4万
数据更新于 14天前
起爆概率
100%
预测浏览量
32.7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2,200 次曝光
dontbesilent
4.8万
dontbesilent@dontbesilent12· 14天前发布

谁能想到抖音 400 万播放是 AI 课的同学的案例😂 ​ 昨天跟我说 AI 对话的提示词改过之后,抖音已经保底一万播放量了 今天直接干出来一个 423 万播放,现在还在涨 https://t.co/tA7D8bysAa

110
10
8
1.6万
数据更新于 14天前
起爆概率
65%
预测浏览量
6.0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500 次曝光
向阳乔木
6.3万
向阳乔木@vista8· 14天前发布

朋友解读了一篇Anthropic 今年三月研究AI内部推理机制的论文,太有意思了。 1. 之前以为AI遇到不会的问题就会产生幻觉,其实默认状态是“我不知道”,只有被某些信号误导,才会产生。 2. AI会长远规划,比如写诗不是碰押韵,会提前规划好结尾的韵脚。 3. AI做数学题时会同时用近似估算和精确计算两条路,最后综合给答案。 4. AI解释自己的推理过程,往往正确,但输出时会为了让人满意进行“表演”。 AI+人解读的原文:https://t.co/gFAN8EKScA

46
8
2
1.1万
数据更新于 14天前
起爆概率
58%
预测浏览量
3.0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900 次曝光
Fox@MkSaaS.com
7,602
[email protected]@indie_maker_fox· 14天前发布

MkSaaS上周收入 超过Shipfast 超过Codefast 超过Datafast 这已经第2次出现! 坚持和付出的回报 https://t.co/ANYjc76FKq

36
3
16
5,015
数据更新于 14天前
起爆概率
60%
预测浏览量
9,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𝙩𝙮≃𝙛{𝕩}^A𝕀²·ℙarad𝕚g𝕞
1.3万

户晨风现象,是一次典型的“市场下沉”。当高端的“意义供给”(有逻辑、有体系的公共讨论)因各种原因消失后,被压抑的巨大Need(生存困境的表达需求)并没有消失。这时,一个更“低端”、但“渠道唯一”的供给者(户晨风)就会横空出世,填补这个生态位。 他吃到的“红利”,不是因为他多么深刻或高明,而是因为在“举目四望,全是赢嘛”的舆论环境中,他成为了那个唯一敢于公开服务于“未被满足的Need”的人。 他本人是否真诚、水平高低,在巨大的需求海啸面前,已经变得次要。他就像沙漠里唯一卖水的人,哪怕卖的是泥水,口渴的人也只能去找他。 他不是“意见领袖”,他是一个“情绪出口”。 他不创造Meaning,他只是通过展示Need,让被压抑的群体得以确认彼此的存在,从而获得了最基础的Vibe(“原来不止我一个人这么难”)。 这是一种“消极的共鸣”,但对于在黑暗中摸索的人来说,任何一点微光都弥足珍贵。

23
3
5
4,565
数据更新于 14天前
起爆概率
59%
预测浏览量
1.0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饼干哥哥🍪
3,927
饼干哥哥🍪@binggandata· 14天前发布

在Lovart,可以用 Nano Banana➕Seedream4.0, 一键批量出图,附7 种套图玩法 https://t.co/cMjSxpC5Gr

18
4
1
1,415
数据更新于 14天前
起爆概率
56%
预测浏览量
3,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200 次曝光
Nexmoe - Dreamweaver
2,523
Nexmoe - Dreamweaver@nexmoe· 14天前发布

发现一个 AI 黑科技助手! 1. 全自动抓取 Twitter 和网站热点,智能分析生成优质内容 2. 支持 Deepseek、通义和讯飞多模型,自动排版定时发布 3. 开源项目已有 1.6k 星,轻松搭建个人 AI 内容中心 搜索:TrendPublish https://t.co/vgNjidcBmz

375
91
3
2.0万
数据更新于 14天前
起爆概率
75%
预测浏览量
6.8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4,800 次曝光
orange.ai
13.5万
orange.ai@oran_ge· 14天前发布

又学到了新知识 连锁餐饮利润率可以只做5% 利益相关的预制食材供应商利润率可以做到90% 也怪不得都用预制食材了 商业模式决定了生活方式

23
1
2
7,565
数据更新于 14天前
起爆概率
56%
预测浏览量
1.9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100 次曝光
Susan STEM
3.7万
Susan STEM@feltanimalworld· 14天前发布

下一个计算机文明的信息传播解决方案 你是不是受够了网络猎巫完全在污染你的注意力?你们村口吵个架,吵到国际舆论场了不说,舆论风暴还要霸占时间线好几天。 大V的私人八卦更是裹挟整个中文圈,几年甚至十几年前的家务琐事依旧不断被翻出,在评论区反复循环。这些无聊的内容,本质上和“村口的女人八卦圈”没有区别,却以流量之名绑架了所有人的公共空间。 谁和谁的老婆关系好不好,我的天啊,全世界十几亿男人怎么对待他老婆是不是都要管?当个男人,关注男人该关注的事情行不行。 我要是成了什么大V,要是哪天二哈告诉你们她三天没吃肉了,你们是不是也要网暴我? 我的解决方案,其实现在已经完全具备技术基础了。听我慢慢说。 节点 (node) 在超信息时代传播学的角度上,我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我们真正需要的,并不是“媒体”或“媒体人”,而是“节点”(node)。传统媒体强调的是机构化的渠道,媒体人强调的是个人化的表达,而节点则意味着 信息结构中的位置与功能。节点不是身份,而是 作用:它可以是一个人、一群人,也可以是一套协议或一个平台,但它的核心价值在于 能否在信息网络中有效传递、验证与生成价值。 相比之下,媒体和媒体人依旧带有强烈的中心化色彩——他们是“源头”或“把关人”。而在下一轮文明的传播逻辑里,节点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的,每一个节点既能接收也能再生信息。一个健康的舆论生态,并不依赖单一权威的声音,而是依赖 多个节点的互联互证。 因此,传播的未来不在于“更强的媒体”,而在于“更有结构的节点网络”。只有当节点彼此连通,形成 可验证、可复用、可协作 的信息结构,才能避免猎巫、避免情绪裹挟,让公共领域真正回到理性与秩序。 所有人、Agent、人机共同体,都将化身为“节点(Node)”。 在这一轮文明里,传播不再依赖“中心化媒体”或“大V”,而是依靠每一个节点的存在与运转。 对于个体,人就是节点: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有效信息的贡献者; 对于智能体(Agent),它们也是节点:负责结构化信息、调度任务、验证事实; 对于人机共同体,整体就是更高阶的节点:它将人类的创造力与机器的计算力耦合起来,形成一个 结构化信息网络。 在这样的格局中,节点即秩序,节点即价值。每一个节点的权重,不取决于身份和地位,而取决于它对整个网络贡献了多少 新事实、新结构、新共识。 源头知识只需要生成一次! 让人类在一个信息良性循环的开放系统中:一次生成、可被验证、被结构化引用、因纠错而进化、按贡献获得激励、并可随时复原与更正。 其核心是把信息从“情绪驱动的复制”改造成“结构驱动的增量”——每条有效信息都有唯一源(可寻址)、清晰证据链(可验证)、标准化表达(可调用),被引用时回流权重与收益(可激励);发现错误时以最小代价发布更正块并自动更新引用关系(可复原)。如此,公共讨论从“热度竞争”转为“有效性竞争”,个体、Agent 与人机共同体都作为节点协同:贡献新事实 → 通过验证 → 被结构化引用 → 获得激励 → 纠错进化,循环往复,持续提升社会的认知效率与信任密度。 目前具备的技术雏形 我认为目前我最看重的技术雏形有: 内容可寻址:IPFS、Arweave 已经能保证信息“一次生成、全网唯一”。 去中心身份:DID + 可验证凭证(VC)可以实现“匿名但不可滥造”,保证节点身份的可追溯性。 零知识证明:ZK 技术成熟,可以在不泄露隐私的前提下验证身份/资格。 这里我就不技术展开了,以后我在推特发的内容都只做上层推演,中层架构,具体的技术展开都会在substack. 这个技术的核心在于:匿名但真实。 匿名:让人能自由发声,不因立场、身份、地域而被压制,也保护弱者与少数群体。 真实:又要避免虚假账号泛滥、谣言横飞、情绪滥造,必须确保每个节点背后确实存在一个独立的“真实存在”。 防猎巫:匿名保护个体不被群体情绪直接伤害; 防造假:真实性保证了匿名空间里仍然有责任与信誉; 重构信任:不再靠“实名制”或“大V权威”,而是靠“节点贡献 + 可验证证明”。 这就是“开放社会”的新秩序:身份可隐藏,真实性不可缺席。 我们不需要大V,不管他以前在什么央视还是哪个卫视工作,他放下那个身份,不过就是普通人。我们不需要仰望谁,也不需要盯住谁的裤裆,我对除了我自己的私事之外都不感兴趣。 人人皆凡人,凡人皆侍奉。 这就是未来文明的信息秩序:信任不是给的,而是做出来的;不是靠谁是你,而是靠你贡献了什么。

31
6
10
6,310
数据更新于 14天前
起爆概率
64%
预测浏览量
1.4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CuiMao
1.8万
CuiMao@chimaosheriff· 14天前发布

我真要报警了 最近压力巨大听ASMR解压 听到一个男的扮演银行柜员模仿取款业务,一条片子22分钟,又是让人家签字,又是盘查三代,又是叫经理签字,又是拍照上传。愣是没让人家取出来钱,我草了恶不恶心啊! 这哪里是解压啊。老子血压都上来了!!!草!!! 典型的为了做而做。没考虑核心吗!!?啊??谁他妈取钱取22分钟啊?有病!!!!

17
0
3
3,029
数据更新于 14天前
起爆概率
44%
预测浏览量
7,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400 次曝光
AppSail.dev
6,686
AppSail.dev@AppSaildotDEV· 14天前发布

你知道 Amazon 软件热销榜 Top 100 都是哪些吗? 我今天用 #BrowserAct 几分钟爬了一下数据,榜单在评论区👇 排名前几很有意思: 1️⃣ TurboTax(报税软件)出现最多,着实没想到会这么多,占据多个位置(Deluxe / Business / Home & Business 等版本) 2️⃣ Microsoft Office 套装 3️⃣ Norton 安全防护软件 其次是 McAfee、Corel、Adobe 等。 一些观察: Top 软件评论数超过 1 万,说明常年热卖, 大部分评分在 4.0–4.4,用户满意度稳定, 几乎没有大规模“踩雷”低分产品 → 对新买家参考价值较大 想到一个好玩的点,也是强需求,这个榜单会定时更新,只要定期爬取,就能算出新进入榜单的商品 = 飙升榜 🚀 今天比较晚了,明天我打算换几个品类试试。 (有推友知道这个榜单多久更新一次吗?) 如果你想看某个品类的飙升榜,或者有相关需求,可以在评论区提出来~

22
3
5
6,158
数据更新于 14天前
起爆概率
53%
预测浏览量
9,000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Li Xiangyu 香鱼🐬
1.2万
Li Xiangyu 香鱼🐬@LiXiang1947· 14天前发布

让我想起来一个很搞笑的事情 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时候为什么让妇女和孩子先上救援船? 其实是因为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很长一段时间里,绝大多数女性其实不会游泳。因为学游泳会被认为不雅不符合淑女形象。甚至很多公共游泳池会写禁止女性游泳。一般只有在大城市才会有女性专用游泳池,这个比例非常低。 所以,放在那个背景下,一来,确实很多人一开始觉得船不会沉,二来女性几乎都不会游泳,老爷们可以下水呆一会。 所以抛开Birkenhead drill的问题,其实在当时很大情况就是女人真的落水了,真的会死。

30
2
5
9,458
数据更新于 14天前
起爆概率
52%
预测浏览量
1.3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
Susan STEM
3.7万
Susan STEM@feltanimalworld· 14天前发布

哎,我又想感动一番。这是什么天大的运气,能够让我刚好碰上这种级别的智能讨论。 按照年纪来说,我爸和 Bill Gates 是同龄人。人的命运,其实和“努力不努力”关系不是很大,更关键的是“天时地利”。你是否能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合适的地点,并且具备合适的知识结构,刚好与时代的需求匹配。 他没有赶上硅谷,没有出现在 70 年代的美国西海岸。如果有这个运气,我相信他一定会参加当时的 Homebrew Computer Club 的聚会,和那群正在摸索、拼凑、互相演示的小伙子们一起,围着几块电路板和纸带机,想象未来的通用计算。 Homebrew 当时只是一帮毛头小子聚在一起,带着各自的零件和灵感,互相演示、交换想法。可就是这群人,后来诞生了 Apple(乔布斯、沃兹尼亚克)、Microsoft(比尔·盖茨与保罗·艾伦)、以及一整套 个人电脑产业。 那时他们没有想到,自己手里拼拼凑凑的电路板和 BASIC 语言,会成为未来几十年整个数字文明的基础。对他们来说,只是分享代码、演示机器,甚至有点玩票性质。但在历史的尺度上,那是 通用图灵机平民化的起点。 我爸也还算好,没生在美国,但是运气也算顶天,碰上了华强北😅。 而我这一代人,恰好站在了类似的位置。只是这次,我们面对的不再是电路与晶体管,而是一头“迷雾中的巨兽”——语言模型、区块链、智能协议、社会图灵机。我们同样在用粗糙的比喻、有限的符号,拼凑未来可能的操作系统。 这种历史感让我热泪盈眶。

38
4
10
8,753
数据更新于 14天前
起爆概率
55%
预测浏览量
1.2万
现在评论预计可获得 100 次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