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ilotSoPilot

🔥 Search Hot Tweets

Search and analyze hot tweets from KOL accounts list (list: https://x.com/i/lists/1961235697677017443) within 6 hours. Use SoPilot plugin to quickly comment and occupy the comment section.

Real-time Hot Tweet Analysis

向阳乔木

向阳乔木

@vista8· 66.8K followers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 早上醒来,打开手机,发现AI又进化了。 昨天还觉得不可能的事,今天就有人做出来了。 这种加速度,让人既兴奋又焦虑。 今天,我和几位朋友在飞书直播聊了聊这个话题。 有尼克西(nixy)、祥叔、金刚、元子、AJ等几个朋友,一起畅聊了2个多小时。 我们都在用AI,也都在被AI改变。 聊完之后,我想把这些对话整理出来。 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而是想记录下此刻我们的困惑、兴奋和选择。 我最近用Claude 4.5处理一个任务,这个任务在年初用Claude 4的时候,大概有10%的出错率。 结果这次,连续30多次,零错误。 这不是小改进,是代差。 就像你习惯了一个偶尔掉链子的助手,突然有一天他变得完全靠谱。 你开始敢把更重要的事交给他。 现在我遇到需求,第一反应不是"去哪找工具",而是"自己用AI开发一个"。 上个月我花了三天时间,从零到一做了一个无限画布产品,有点像 Figma 和 Photoshop 的结合体。 三天! 以前这种事我想都不敢想。 尼克西跟我说,他用Claude Code的sub agent功能,解决了一个"全网都没答案"的问题。 什么叫全网都没答案? 就是你Google搜不到,问其他AI也不行,技术论坛也没人讨论过的那种。 但Claude Code组了一个"Agent团",几个智能体协作查资料,最后给出了解决方案。 他说这工具现在能完成他日常工作的95%。 祥叔最近在研究一些前沿论文,他把自己过往的资料喂给GPT,开启了记忆功能。 结果AI对他问题的理解精准得可怕。 不是那种通用的回答,而是完全针对他的背景、他的思路、他想要的深度。 他说那种感觉像进入了"心流",文档创作的效率高到离谱。 更关键的是,他发现AI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它知道什么,而在于它能激发你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 他管这叫"开悟速率"——每天都感觉自己在拓展,在变强。 金刚给我讲了个故事。 有个陪伴型机器人叫LABOT,没有语音对话功能,就是能识别情绪,像宠物一样跟你互动。 他朋友的孩子每天念叨要攒钱买这个。 更夸张的是,家里八十多岁的老人,平时特别节俭,体验了几天后说:"只要不超过2万块钱,我就买。" 2万块,买一个不会说话的陪伴机器人。 这就是"无用之用"。 它不帮你赚钱,不提高效率,但它给你情感价值。 祥叔说得特别好。 以前做事,先排期,先评估合不合理,先想能不能做。 现在呢? 直接想"最理想的效果是什么",然后相信自己能搞定。 这种心态转变,听起来很玄,但它改变了一切。 你会发现自己敢尝试以前不敢碰的事,敢并行推进十几个想法,因为AI把试错成本降到了极低。 祥叔现在基本不打字了,全用语音。 他说打字"很反人性",语音输入更自然,效率可能是打字的10倍。 我一开始不信,后来试了试,确实。 语音输入不仅快,还能激发新的思路。 因为说话的时候,你的思维是流动的,不像打字那么"卡"。 尼克西的效率现在是三年前的100倍。 他怎么做到的? 专注于"造自己的工具"。 他说这是从马斯克那学的:不能修车,只能修工具。 市面上的工具永远不可能完美贴合你的需求,但AI可以帮你快速开发一个。 通过耐心优化工具,换取将来效率的巨幅提升。 所以他现在的工作逻辑是:先做后想,并行尝试100种方法。 他计算任务价值的方式也变了。 不看任务的总时间,只看需要花自己多少时间。 比如一个任务别人做要一天,但你只需要投入5分钟,那就值得自己做。 这样一来,你可以同时推进几十个任务。 我以前不敢读AI论文,太难了。 但现在,我敢借助AI去啃30多篇经典论文。 元子也提到,她用豆包的文本阅读能力去读核心AI论文,掌握AI能力的上下限。 AI越强,人反而越忙。 因为你会尝试更多以前不敢做的事,会从浅层消费转向更深度的学习。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假设AI的进化速度再快10倍,你会怎么办? 祥叔说他会做三件事: 1. 做机器人。把多模态大模型和机器人结合,完成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应用。他业余时间已经在做两个demo了。 2. 周末交流共创。多跟高手们聊天,一起做项目。他引用A16Z的观点:高手们周末做的事情,可能是未来十年后流行的事情。 3. 锻炼和钓鱼。跟金刚锻炼是为了自律和健康,开玩笑说跟我钓鱼是为了"多一点人味",避免一直在加速中。 他特别强调,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痴迷的事情,借助AI的工具能力去更快地实践。 我会做两件事: 1. 成为专家并做深。AI会拉高平均水平,初级结构化工作会被取代。所以必须借助AI,做深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成为领域专家。 2. 放慢节奏,提升审美。多享受生活,多看好的东西。因为AI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是审美和判断力。如果每天只埋头干活,你没时间提升这部分能力。 Nixy认为这次生产力革命会导致"一人公司"或"一人项目组"成为趋势,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 所以第一件事是学会一个人做事。 第二件事是多去思考"为什么"。 他说,既然AI已经掌握了人类已知的所有知识,那人花精力在"学"上就很低效。不如多去思考"为什么",因为"思"才是创造知识,更有价值。 教育是我们聊得最久的话题。 金刚说,他刻意避免说教,因为说教往往反人性,对长期行为纠正帮助不大。 他会通过行动来引导。 比如他锻炼完很开心,就跟孩子分享这种开心,甚至秀一下肌肉。 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我现在会抽出固定时间(比如半小时)陪孩子一起读书。 不是监督他读,而是我也在读。 以身作则,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 祥叔说得很直接:AI如此强大,记牢知识的价值不算特别高。 所以不要刻意去卷成绩。 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审美能力,并全力支持他们痴迷的东西。 金刚强调,要慢慢建立孩子的AI素养,有意识地让他们与AI互动。 元子的做法更有意思。 她介绍了南瓜博士的一个案例。 把AI引入家庭共创,作为"公平的第三方"参与裁决或解决问题。 比如家里两个孩子有争议,让AI来判断谁有道理。 这样孩子自然而然地融入AI原生环境。 AJ现场分享了一个案例。 她家两个孩子不愿刷牙洗脸,打起来了。 她还陪我们开着直播,同时用AI在10分钟内快速搭建了一个带有成就体系的小应用,问题立马解决。 金刚的爱人说了一句话,所有人都认同: "再好的教育都不如家里有爱。" 祥叔也强调,要努力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家庭。 他的衡量标准是:观察家里欢乐的时间占比。 --- 我、金刚和尼克西都认为,初级程序员很难找到工作。 为什么? 因为他们没有判断力。 AI写代码的能力已经很强了,但它也会产出"垃圾"。 金刚提到,初级程序员最大的问题是无法识别这些垃圾,对垃圾结果不自知,无法给出正确的反馈。 编码本身可能在未来一两年变得像画图一样简单。 人类的角色应该从编码转向架构师,因为AI的构架能力并不好。 除了初级程序员,初级营销、客服等结构化输出、不需要太多创意的工作岗位也会被取代。 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与情感服务。 高端陪伴、心理咨询、销售,这些岗位会持续存在。 因为人和人之间建立连接、建立信任,是AI无法完全取代的。 祥叔提出了一个"邪修"的答案:如果被AI干掉,就找自己痴迷的事情,并将其服务化。 比如你喜欢跑步,就提供陪跑服务,提供情绪价值。 元子也提到,未来一些"没有用的废物"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比如电子木鱼、抽盲盒等,这些能消磨时间、让人保持"嗨点"状态的东西。 还有一个方向是人机协作的内容创作。 人类负责提供灵感、选题、做编辑,判断AI产出的内容是否受欢迎。 AI再强,有些东西永远无法取代。 凡是能让人获得在场感的事情,就是有人味的事情。 祥叔引用了林迪效应:过去存在很久且不会被AI冲击的事情,未来也可能持续存在。 比如线下的演出、真人之间的陪伴沟通、钓鱼、跑步,这些都无法被取代。 在AI生成内容占领互联网的未来,如何让别人知道你产生的内容是真实手作的,成为建立信任的关键。 我在X上看到一个疯狂的预测。 有人说直播(比如Twitch)可能会成为证明自己是真人的方式。 因为真人会天然带来信任。 甚至文章中出现错别字,反而会让读者觉得"哎呀这真人写的"。 出错成了真人的标志。 这是AI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AI可以生成无数种方案,但哪个方案好,哪个方案符合你的需求,需要你来判断。 金刚和我正在做一个实验:纯用AI写作并出版一本书。 我们发现,如果没有人类的判断力和专业的反馈,AI产出的质量非常低。 所以未来的独特价值,体现在你的审美和判断力上。 这是终极答案。 尼克西说,对所有人而言,终极的"人味"是家庭中的爱,以及拥有活的玩伴或陪伴者。 这句话来自于陪着金刚旁听直播的他的爱人。 得到全场直播的最大共鸣。 聊完这些,我有个很深的感受。 AI越强,人越需要慢下来。 不是说不努力,而是要给自己留出时间去思考、去感受、去建立连接。 因为AI可以帮你做很多事,但它无法告诉你,什么对你来说是重要的。 祥叔说,他现在做很多事情本质上是在给AI做反馈,也是在给自己做反馈。 这句话我特别认同。 AI是工具,但最终的判断者是你。 你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要有审美,你要能判断AI给出的答案是不是你想要的。 这需要时间,需要沉淀,需要你去生活。 所以,钓鱼也好,跑步也好,陪家人也好,这些看似"没用"的事情,其实是最重要的。 因为它们让你保持"人味",让你知道自己是谁,让你在这个加速的时代里,还能慢下来,好好活着。 --- 以上由本次直播文稿,NotebookLM提炼问题,交给Claude 4.5 sonnet,用自己的风格提示词生成。

76
18
7
12.5K
Posted 7d ago · Data updated 6d ago
Reply Suggestion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