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ilotSoPilot

🔥 Search Hot Tweets

Search and analyze hot tweets from KOL accounts list (list: https://x.com/i/lists/1961235697677017443) within 6 hours. Use SoPilot plugin to quickly comment and occupy the comment section.

Real-time Hot Tweet Analysis

宝玉
144.6Kfo
宝玉@dotey· 2h ago发布

关于印度裔美国人和华裔美国人差异的有趣的观点(下面的内容是 Junde Wu 原推文内容摘要): 65年移民和国籍法开始,印度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医生、工程师、学者进入美国,成了印度裔社区的第一代基础,而他们的高学历背景,也直接塑造了整个族群的教育水平与收入结构。 而华人移民的节奏完全不同。 因为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高学历、高技能的大陆移民真正的大规模涌入,其实要等到 80 年代末、90 年代 才开始,直到 2000 年代才达到峰值。 我们今天看到的差异,不是因为文化,也不是因为某个族群“更聪明”,而是因为不同族群来到美国的时间点不同、路径不同、筛选机制不同。

33
4
4
12.2K
Data updated 17m ago
Viral Probability
100%
Predicted Views
131.0K
Est. 11.9K views for your reply
Susan STEM
40.6Kfo
Susan STEM@feltanimalworld· 4h ago发布

M: 来这里的意义是什么? D:因为门票免费? M:那只是现实层….因为黑鸟是冷战侦察机工程巅峰,飞行速度超过马赫2.5全身热膨胀,把缝隙填满。形成内真空状态。波音707的原型,当时在华盛顿航展,毫无征兆的做了空中翻滚。开启喷气式时代。 D:哦,你儿子看上个80刀的纪念品,你去把钱付了? M:算了吧,不如买汉堡。 D:欢迎回到现实层。

28
0
4
5.3K
Data updated 17m ago
Viral Probability
60%
Predicted Views
21.0K
Est. 1.6K views for your reply
𝙩𝙮≃𝙛{𝕩}^A𝕀²·ℙarad𝕚g𝕞
14.2Kfo

靠,正像Elon曾经说过的,尤根发明了当前AI的everything! 当前AI的所有理论都可以从尤根一个人写过的论文中找到线索。 https://t.co/AMd8ZB4IW8

55
9
3
7.5K
Data updated 17m ago
Viral Probability
62%
Predicted Views
16.0K
Est. 800 views for your reply
Susan STEM
40.6Kfo
Susan STEM@feltanimalworld· 8h ago发布

老了,胖了。 问AI,我YouTube咋办? 他居然建议我去贴假睫毛…. https://t.co/mHl071AGy7

65
2
14
4.9K
Data updated 17m ago
Viral Probability
55%
Predicted Views
10.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宝玉

宝玉

@dotey· 143.0K followers

AI Agent 的安全问题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比如我就不敢授权给 ChatGPT Atlas 这样的浏览器 Agent 绑定我的信用卡让它帮我订机票啥的,也不敢让它替我发邮件之类,虽然这些 AI 厂商都号称他们的 AI 多安全,能防止注入啥的,万一呢! 事实上也如此,上月有篇论文《The Attacker Moves Second: Stronger Adaptive Attacks Bypass Defenses Against Llm Jailbreaks and Prompt Injections》https://t.co/NMoDsBYV9k,研究人员测试了市面上 12 种最先进的“提示注入防御系统”,试图检测和过滤恶意指令,但结果 100% 都能被攻破! 也就是说靠 AI 自己防是防不住的!聪明(并且邪恶😈)的人类总有办法绕过去。 既然 AI 防不住,那就得从别的地方想办法,Meta 最近提出了一套非常务实、近乎“常识”的安全框架,叫做“智能体二权法则”(Agents Rule of Two)。 这个法则承认了一个前提:我们既然防不住提示注入,那就不防了。我们不应该在如何检测上死磕,而应该在系统设计上下功夫,让 AI 即使被骗了,也造不成最大的破坏。 一个真正有用的 AI 助理,本质上需要同时拥有三种强大的能力: A. 处理不可信的输入 AI 可以读取它无法控制和预测的外部信息。比如,任何人发来的邮件、网上的文章、用户输入的任意一段话。 B.访问敏感系统或私有数据 AI 能访问到你的敏感信息。比如,你的私人相册、公司的保密文档、你的密码库、甚至是生产环境的服务器。 C.改变系统状态或对外通信 AI 能“动手”干活。比如,删除文件、发送邮件、下单买东西、调用 API。 “二权法则”的核心思想是: 一个 AI 智能体在一次会话中,绝对不能同时拥有 [A]、[B]、[C] 这全部三种能力。你最多只能“三选二”。 这就像一个安全取舍。我们来看看三种安全的组合: 1. 组合一 (A + C):较低风险 场景: 允许 AI 读取一个公开网页(A),然后帮我写个总结并发邮件给我(C)。 为什么安全? 因为它全程碰不到我的私有数据(B)。就算网页内容是恶意的(比如一个注入攻击),它顶多就是发个垃圾邮件,但它偷不走我的密码。 2. 组合二 (A + B):较低风险 场景: 允许 AI 读取一个我刚收到的“不可信”邮件(A),然后帮我检索我的私有通讯录(B),看看这人是谁。 为什么安全? 因为它不能“动手”(C)。它只能看,但不能把“邮件内容”和“通讯录信息”一起打包发给黑客。它是个“只读”助手。 3. 组合三 (B + C):较低风险 场景: 允许 AI 访问我的私有日历(B),然后帮我给我的同事发邮件(C)协调会议时间。 为什么安全? 因为它不处理“不可信”的外部输入(A)。所有的数据源和操作对象都是我内部可信的。 那么,什么时候最危险? 当 A + B + C 同时出现时——这就是“危险”区间。 场景: AI 读取了一封来自陌生人的、包含恶意注入攻击的邮件(A),然后AI被“说服”去访问你的私有文件(B),最后把这些文件内容通过网络请求(C)发送给了黑客。 那如果我的任务必须同时用到 A、B、C 呢? 比如,我想让 AI “读取我这封(A)刚收到的带附件的邮件,从我的(B)私有云盘里找出相关项目资料,然后(C)把它们一起发给客户。” “二权法则”给出的答案是:可以,但 AI 不能“自主”完成。 它必须停下来,弹出一个窗口,由“人类”来最终确认(Human-in-the-Loop)。你必须亲眼看到 AI 打算干什么,然后按下那个“批准”按钮。 所以如果你开发 AI Agent 的话,别想着花大量精力造一个无所不能、同时又刀枪不入的“完美助理”了,而必须在“能力”和“安全”之间做出取舍。 这也是一种成熟负责任的工程思维:我们必须在承认技术局限性的前提下,去设计安全的系统。 所以,当你下次看到一个 AI 产品宣称它既能全网漫游、又能管理你所有隐私、还能全自动帮你搞定一切时,你可能要多问一句: 它是怎么做到“三选二”的?如果它宣称“三权全有”,那它凭什么保证自己不会在某天被一封垃圾邮件“策反”呢? 这个“二权法则”当然也不是终点。它只是当下(2025年)我们能拿出的最靠谱的安全方案。未来我们或许会找到更好的方案,但在那之前,先设计好安全方案,总归是没错的。 Meta 的文章 :https://t.co/9PBZf5PFy3 Simon Willison 的 New prompt injection papers: Agents Rule of Two and The Attacker Moves Second: https://t.co/1Upe7BZYIh

66
6
4
16.8K
Posted 9d ago · Data updated 9d ago
Reply Suggestion

Est. 5.3K views for your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