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ilotSoPilot

🔥 Search Hot Tweets

Search and analyze hot tweets from KOL accounts list (list: https://x.com/i/lists/1961235697677017443) within 6 hours. Use SoPilot plugin to quickly comment and occupy the comment section.

Real-time Hot Tweet Analysis

宝玉
144.6Kfo
宝玉@dotey· 2h ago发布

关于印度裔美国人和华裔美国人差异的有趣的观点(下面的内容是 Junde Wu 原推文内容摘要): 65年移民和国籍法开始,印度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医生、工程师、学者进入美国,成了印度裔社区的第一代基础,而他们的高学历背景,也直接塑造了整个族群的教育水平与收入结构。 而华人移民的节奏完全不同。 因为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高学历、高技能的大陆移民真正的大规模涌入,其实要等到 80 年代末、90 年代 才开始,直到 2000 年代才达到峰值。 我们今天看到的差异,不是因为文化,也不是因为某个族群“更聪明”,而是因为不同族群来到美国的时间点不同、路径不同、筛选机制不同。

33
4
4
12.2K
Data updated 22m ago
Viral Probability
100%
Predicted Views
131.0K
Est. 11.9K views for your reply
Susan STEM
40.6Kfo
Susan STEM@feltanimalworld· 4h ago发布

M: 来这里的意义是什么? D:因为门票免费? M:那只是现实层….因为黑鸟是冷战侦察机工程巅峰,飞行速度超过马赫2.5全身热膨胀,把缝隙填满。形成内真空状态。波音707的原型,当时在华盛顿航展,毫无征兆的做了空中翻滚。开启喷气式时代。 D:哦,你儿子看上个80刀的纪念品,你去把钱付了? M:算了吧,不如买汉堡。 D:欢迎回到现实层。

28
0
4
5.3K
Data updated 22m ago
Viral Probability
60%
Predicted Views
21.0K
Est. 1.6K views for your reply
𝙩𝙮≃𝙛{𝕩}^A𝕀²·ℙarad𝕚g𝕞
14.2Kfo

靠,正像Elon曾经说过的,尤根发明了当前AI的everything! 当前AI的所有理论都可以从尤根一个人写过的论文中找到线索。 https://t.co/AMd8ZB4IW8

55
9
3
7.5K
Data updated 22m ago
Viral Probability
62%
Predicted Views
16.0K
Est. 800 views for your reply
Susan STEM
40.6Kfo
Susan STEM@feltanimalworld· 8h ago发布

老了,胖了。 问AI,我YouTube咋办? 他居然建议我去贴假睫毛…. https://t.co/mHl071AGy7

65
2
14
4.9K
Data updated 22m ago
Viral Probability
55%
Predicted Views
10.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宝玉

宝玉

@dotey· 143.0K followers

TIFF 文件格式可能很多人都不陌生,是一种无损的突破存储格式,已经存在很久了,不过我一直没想到这背后还有故事,直到今天看到 Hacker News 上的一个热帖:《Mr Tiff》 ,原来这是一个为 TIFF 作者“正名”的故事。 (本文由 AI 辅助翻译创作,提示词和原始会话见评论) 作家约翰·巴克(John Buck)有一个执念:他要为那些真正发明了我们习以为常技术的工程师们著书立传,让他们的名字不被公司和时间所吞没。 为了这个目标,他投入了超过一万个小时。他常说,这就像一场跨越时空的侦探游戏,你必须通过几十年前的蛛丝马迹,去拼凑一个“无限接近”的真相。 在撰写《发明未来》一书时,他遇到了一个棘手的案子。 约翰在研究苹果的 AIFF(音频交换文件格式)时,采访了它的创造者史蒂夫·米尔恩和马克·伦茨纳。他们提到,AIFF 的诞生离不开两个更早的“开放标准”基石:IFF 和 TIFF(标签图像文件格式)。 查找 IFF 的发明者很顺利。杰里·莫里森(Jerry Morrison),电子艺界(EA)的工程师,履历清晰。 但 TIFF 却毫无线索。 约翰的每一次搜索,得到的结果都只有一个词:Aldus。 “Aldus 创造了 TIFF。” 所有的资料都这么说。 可 Aldus 是一家公司,不是一个人。这家定义了“桌面出版”概念的公司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被 Adobe 收购,没有留下任何关于 TIFF 创造者的线索。 约翰不信邪。他开始疯狂地翻阅旧的《MacWeek》杂志,终于,在一个角落里,他找到了一个名字:史蒂夫·卡尔森 (Steve Carlson)。 他兴奋地顺着这个名字查下去,又在计算机历史博物馆的口述史中找到了佐证。但很快,线索又断了。这个“卡尔森”似乎也人间蒸发了。 约翰陷入了困境。为什么他找不到这个人? 在绝望中,约翰下载了那份古老的 Aldus TIFF 规范文档,希望能找到作者的名字。然而,文档的作者栏一片空白。 他不死心。鬼使神差地,他将那片空白区域的文字复制到了一个纯文本文档中。 就在那一刻,一个隐藏在“白底白字”中的名字显现了出来:史蒂夫·卡尔森 (Steve Carlsen)。 不是 "Carls‘o’n",而是 "Carls‘e’n"! 一个字母的差别。 这个拼写错误,就像一道屏障,将这位发明者隐藏了几十年。 约翰立刻用正确的名字 "Carlsen" 搜索。Bingo!专利、地址、一切都对上了。他找到了斯蒂芬·E·卡尔森(Stephen E. Carlsen)的专利,确认他曾在 Aldus 工作。 约翰追踪到一个地址,发现斯蒂芬住在一个退休村里。他没有任何公开的电子邮箱。 约翰使出了他最后的办法:他写了一封信,贴上邮票,寄了出去。 四个月后,约翰的收件箱里出现了一封新邮件。 是斯蒂芬·卡尔森。 斯蒂芬确认了当年的故事。他非常谦逊,称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他说,当年他们只是为了让 PageMaker 软件能兼容市面上五花八门的扫描仪,与其为每个型号都写一个导入程序,不如定义一个行业标准。 斯蒂芬不仅定义了标准,还亲自去游说那些第三方开发商和扫描仪制造商采用它。 约翰将 TIFF 的故事写进了书里,斯蒂芬看后回复:“看起来不错。” 此后,约翰再也没有收到他的回音。 两年过去了。约翰突然又收到了一封邮件,来自斯蒂芬的前妻佩吉。 佩吉告诉约翰,斯蒂芬在几个月前去世了。 她在整理遗物时,才发现了约翰那封迟到的信。佩吉解释了为什么斯蒂芬后来不再回复:“那段时间,他已经开始挣扎着使用电脑和手机了……他是一个谦逊的人,从不主动寻求认可。” 邮件的最后,佩吉写道: “谢谢您对斯蒂芬工作的认可。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我都叫他‘TIFF 先生’。” “TIFF 先生”。 约翰读到这里,感觉那一万多个小时的枯燥研究,在这一刻全都得到了回报。 那天深夜,当家人都已入睡,约翰·巴克打开了电脑。 他登上了维基百科,找到了“TIFF (Tag Image File Format)”词条。 他删掉了那句含糊不清的“由 Aldus 公司创建”。 然后,他一字一句地敲下了新的事实: “……由斯蒂芬·卡尔森 (Stephen Carlsen) 创建,他是 Aldus 的一名工程师。” TIFF 先生,现在,全世界都认识你了。

23
2
2
5.1K
Posted 10d ago · Data updated 9d ago
Reply Suggestion

Est. 200 views for your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