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ilotSoPilot

🔥 Search Hot Tweets

Search and analyze hot tweets from KOL accounts within 6 hours. Use SoPilot plugin to quickly comment and occupy the comment section.

Real-time Hot Tweet Analysis

铁锤人
46.3Kfo
铁锤人@lxfater· 1d ago发布

全职做独立开发成本巨高 下面是我做独立开发的花费 免费的: - nextjs 做官网 - clarity 做埋点 - stripe 支付 - resend 发邮件 - swift 做应用 - keygen 做lincense 付费的: - 海外公司(一年 3k) - 服务器 (一月 10欧) 其中最贵的是逝去的青春😇

164
26
11
15.0K
Data updated 23h ago
Viral Probability
69%
Predicted Views
20.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CuiMao
17.3Kfo
CuiMao@chimaosheriff· 1d ago发布

刚才出火车站,碰到一位光荣退伍的兵哥哥对着手机大声录视频。 大概意思“报告指战员,xxx连xxx返回家乡。光荣退伍,感谢祖国” 说完大家鼓掌,送花,像拍电影,很帅,但直到他退伍也不知道坦克其实是没有后视镜的。

22
0
5
4.3K
Data updated 23h ago
Viral Probability
40%
Predicted Views
9.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Susan STEM
36.7Kfo
Susan STEM@feltanimalworld· 1d ago发布

确实,我开始调整自己的方向,也逐渐意识到一个关键点:即使 AI 停留在当前水平、不再进化,它在社会中真正落地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面临的核心难题依然是 接口。而接口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是否能建立起 共识。 因此我也在反思,对我来说,最合适的路径未必是埋头去“肝”某个具体工程项目(过去我曾经这么想)。在我看来,AI 的实践可以分为两类:前沿研究和应用实践。我从一开始就没把自己定位在前沿研究上。那并不是我能做的事。 所以非常值得探讨,第一步是解决 接口协议 的问题。因为接口协议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设计,更关乎如何传播和建立共识。

21
1
3
8.6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6%
Predicted Views
12.0K
Est. 300 views for your reply
向阳乔木
62.5Kfo
向阳乔木@vista8· 1d ago发布

教会儿子用Claude code了,自己做游戏玩。 现在的孩子童年太幸福了。 https://t.co/Lq1Wkit6Bq

54
5
5
9.4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5%
Predicted Views
13.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向阳乔木
62.5Kfo
向阳乔木@vista8· 1d ago发布

蝗虫群友的Vibe Coding作品,Nano Banana的想象空间就是这么大。 神老师 V5 @berryxia_ai https://t.co/RRms6YfT06

125
18
3
15.1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64%
Predicted Views
20.0K
Est. 500 views for your reply
歸藏(guizang.ai)
99.5Kfo
歸藏(guizang.ai)@op7418· 1d ago发布

苹果开源了 FastVLM 和 MobileCLIP2,一个VLM模型一个Clip模型 相较于上一代速度快了85倍,体积缩小3.4倍,可以实现在浏览器里面运行实时生成视频的画面描述 这玩意感觉是为了在本地跑自动 Agent 和收集操作数据搞得啊 https://t.co/iJDRNgoqcZ

71
10
9
14.7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60%
Predicted Views
20.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向阳乔木
62.5Kfo
向阳乔木@vista8· 1d ago发布

把这几年写的日记都放到NotebookLM。 就能用自己笔记,检索生成为各种文章了。 https://t.co/WjXjGqkqgC

27
2
2
7.5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1%
Predicted Views
10.0K
Est. 300 views for your reply
orange.ai
134.9Kfo
orange.ai@oran_ge· 1d ago发布

减少食物摄入量就可以延长生命 https://t.co/0qT7S807sU

43
4
5
17.7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9%
Predicted Views
24.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orange.ai
134.9Kfo
orange.ai@oran_ge· 1d ago发布

AI 的创作能力越来越强之后 你会发现 最重要的核心 还是故事

60
5
8
11.6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61%
Predicted Views
16.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CatFly
3.8Kfo
CatFly@imyouhu· 1d ago发布

放弃ChatWise 了,用 lobehub和 Cherry Studio 了。因为自己用 Azure OpenAI 比较多,众所周知,微软这套东西本身就比较复杂,从o3 开始,ChatWise 的支持上基本就很慢,最近研究了下lobehub和Cherry studio,虽然颜值差点,但是胜在功能和迭代。 下次付费之前还是要多看看。

24
0
5
7.2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0%
Predicted Views
10.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Susan STEM
36.7Kfo
Susan STEM@feltanimalworld· 1d ago发布

这两天收拾书,我发现自己是对各种形式的“考证书”彻底彻底的祛魅了。在GPT面前,任何一个有自学能力的成年人,这都不是最佳学习方式了。 https://t.co/9GmQ6iToCp

36
2
4
3.0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6%
Predicted Views
7.0K
Est. 400 views for your reply
柴郡🔔|Crypto+AI Plus
140.6Kfo
柴郡🔔|Crypto+AI Plus@0xCheshire· 1d ago发布

2017 年,这个男人经历了所有房主最害怕的噩梦: 他位于兰开夏的豪宅,市值 84.5 万英镑,挂牌几个月却无人问津。 债务缠身的他,决定尝试一件疯狂的事…… 他把整栋房子拿出来抽奖,每张票 2 英镑。 接下来的结果震惊了所有人:🧵 https://t.co/Lofzb9ixqi

20
8
2
7.5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100%
Predicted Views
63.0K
Est. 5.5K views for your reply
Bear Liu
104.3Kfo
Bear Liu@bearbig· 1d ago发布

和全家去海滩,我和女儿走在后面。她一路缠着我,讲《大白鲨》电影和其他有趣的事。后来我提醒她:"大家走远了,我们得跑去追上。" 她却说:"不用啊,这样我们俩的私人时间更多一点。" 那一瞬间,感觉像被击中一样。(泪) https://t.co/HL7upEJuZ3

25
1
3
2.2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65%
Predicted Views
9.0K
Est. 700 views for your reply
柴郡🔔|Crypto+AI Plus
140.6Kfo
柴郡🔔|Crypto+AI Plus@0xCheshire· 1d ago发布

这是沃伦·巴菲特最后一次伯克希尔年度大会。 在这次大会上,巴菲特讲到了日本、AI,还有伯克希尔那 3350 亿美元现金储备的未来,内容令人震惊。 很多人称这是历年来最精彩的一次大会。 下面是大会上的一些重点内容(越往下看越精彩):🧵 https://t.co/FYScBCNfER

30
9
4
13.4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64%
Predicted Views
98.0K
Est. 8.5K views for your reply
歸藏(guizang.ai)
99.4Kfo
歸藏(guizang.ai)@op7418· 1d ago发布

卧槽 今天就一顿捣鼓解决了 Nano Banana 最恶心的一个问题 你现在可以自定义他生成和修改后的图片比例了 👇下面是详细教程: https://t.co/QneonFQPFs

134
11
11
19.6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100%
Predicted Views
253.0K
Est. 1.9K views for your reply
宝玉
131.8Kfo
宝玉@dotey· 1d ago发布

13个月后,正式退订 Cursor 了,前几个月大量使用 Claude Code 之后就不怎么使用 Cursor 了,当时就想退订了,纠结了下还是保留着订阅,主要是因为 Tab 自动完成,现在 VSCode + GitHub Copilo 自带的 Tab 就挺好用了 https://t.co/3hHQikqddY

49
5
16
11.8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67%
Predicted Views
83.0K
Est. 400 views for your reply
徐冲浪
116.2Kfo
徐冲浪@cyrilxuq· 1d ago发布

实际上wlfi赚不了多少钱..... 按照第一轮0.015U的成本来算,80%如果不解锁,0.3抛完,差不多到手也就4倍....跟trump是完全没法比的 好处是资金容量足够大。 如果错过了早期打钱,确定性的是上线后0.3做空这波,也是能上大资金做空的,抛压太大了,都是degen链上玩家,不会真信对方大资金赚4倍不出货吧?

41
0
10
18.4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8%
Predicted Views
76.0K
Est. 500 views for your reply
被减数
6.0Kfo
被减数@Lessnoise365· 1d ago发布

分享一个最近尝试的 「Vibe Marketing」工具:SynthMind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 AI 自动帮你运营各类社交媒体,创作爆款内容的 Agent 助手 自动抓小红书🔥热门并生成模版 搜索Twitter/LinkedIn海外平台爆文 推特自动化运营(评论、DM、发布) 我测试了小红书创作流程,「选题→写作→做图」,稳定跑通整个流程。 输入关键词后,它会主动追问细节,然后优先推荐小红书"低粉爆款" 这种内容更容易火,也更适合普通人复制。 它会从一批热点中,推荐3个「最优」模版供选择,点击任一模版即可直接开始自动图文创作。 标题、正文、配图一键生成。(图片一次会出 8 张,中文稳定性不错) 如果你还做海外平台,它支持 TikTok / X / Instagram / LinkedIn / Facebook 以推特X为例,Synthmind 能自动分析你账号调性,自动创作帖子,还能设置自动化任务,实现评论和DM的自动化执行。 只需设置任务,定时检查成果,就能实现完全的全天候24小时自动运营。 推特我还不敢拿大号尝试,如果做英推小号,应该会很有帮助~ 我发现它对研究热门内容的传播逻辑非常有价值。无论是寻找创作灵感还是学习内容结构,只需输入关键词,它就会呈现一系列爆款案例。多看几次,自然能掌握一些实用的内容创作套路。

47
7
2
2.8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64%
Predicted Views
6.0K
Est. 300 views for your reply
idoubi
20.2Kfo
idoubi@idoubicc· 1d ago发布

准备实现一个 shipany-lite,技术栈: tanstack + drizzle + better-auth + cloudflare 全家桶 主打:轻量级 + 高性能 + 低成本 争取下周发布。🙂 PS:nextjs 太慢了,弃之

43
0
10
5.8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65%
Predicted Views
13.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Fox@MkSaaS.com
7.3Kfo
[email protected]@indie_maker_fox· 1d ago发布

$60K

17
0
2
3.5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48%
Predicted Views
8.0K
Est. 400 views for your reply
阿西_出海
21.4Kfo
阿西_出海@axichuhai· 1d ago发布

我让 Nano Banana 带我踏上一段魔幻旅程,结果效果惊艳到不行…… 这支视频是怎么做出来的?下面是完整制作过程 🧵👇 https://t.co/PfPUUdgUeq

183
45
2
45.6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100%
Predicted Views
292.0K
Est. 24.6K views for your reply
向阳乔木
62.5Kfo
向阳乔木@vista8· 1d ago发布

20万字《GEO学习白皮书》免费下载! 内容由GEO实战高手姚金刚老师整理,我也参与了部分。 新手学GEO可以从这个文档开始。 https://t.co/paGKygGUCn

50
3
2
10.5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64%
Predicted Views
33.0K
Est. 2.2K views for your reply
熠辉 Indie
35.3Kfo
熠辉 Indie@yihui_indie· 1d ago发布

编写下期课程《用Claude Code开发商业化项目:完整工作流 + 最佳实践!》,这期花了好多心思。 想提醒各位Vibe Coder在项目开发完成后要注意metadata是否有更改。这里不仅涉及SEO还有og图的设置,不然就会遇到在x上宣发了,链接还是别人面的og图的尴尬情况。 嘿嘿,最佳实践直接截图的MkSaaS的文档~😀

45
6
3
5.7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64%
Predicted Views
13.0K
Est. 700 views for your reply
徐冲浪
116.2Kfo
徐冲浪@cyrilxuq· 2d ago发布

发一期投资有关的视频: 为什么不要长期持有杠杆类ETF,这东西就是个纯短炒的东西,链接放评论区了 https://t.co/2RYXiMfCEr

47
0
5
14.1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6%
Predicted Views
49.0K
Est. 600 views for your reply
Rey英语自由与创造力
26.1Kfo
Rey英语自由与创造力@ReynoldDai· 2d ago发布

学英语如同学游泳🏊 最重要的三项演练👇 1. 影子跟读:将听力词汇转化为阅读词汇,顺便打开口语 2. 句式扩展:结构化思维与表达,口语/写作的根基 3. 极简写作:高阶英语表达的基础 https://t.co/i1z0PODmuR

24
9
0
4.1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5%
Predicted Views
9.0K
Est. 500 views for your reply
宝玉
131.8Kfo
宝玉@dotey· 2d ago发布

有了 AI 还要啥插件排版 https://t.co/Efc8QW7ZjI

33
2
6
15.0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8%
Predicted Views
56.0K
Est. 600 views for your reply
Rey英语自由与创造力
26.1Kfo
Rey英语自由与创造力@ReynoldDai· 2d ago发布

强烈推荐给所有家长 我会打印来给孩子讲 1. 理解之前,不要记忆 这是最重要的一条法则。 2. 先学习,再记忆 在记忆零散的知识点之前, 你需要先建立一个“全局观”。 3. 从基础开始,层层递进 https://t.co/9mUJpfsbXx

57
19
2
8.5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63%
Predicted Views
21.0K
Est. 1.2K views for your reply
ding.one
164.1Kfo
ding.one@dingyi· 2d ago发布

罗永浩刚宣传视频播客时,很多人都在喊:啊中国终于有自己的 Lex Fridman 了!直到第三期请了何广智。。。中国这么人情世故、阶级等级划分严明的社会,不可能出现 Lex Fridman 的,低一级的请不来更高级的,除非任正非、马云亲自下场做播客,才能把最顶级的大佬都请来。其他人只不过是把身边的熟人挨个请一遍。

240
8
66
95.7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100%
Predicted Views
1.1M
Est. 1.5K views for your reply
ding.one
164.1Kfo
ding.one@dingyi· 2d ago发布

vibe coding 穷鬼套餐: 1. 打开 Cursor,在 VS Code Settings 搜索 Orientation 并改成 vertical 2. 通过土耳其(或其他) Apple 账号给 ChatGPT 充值 3. 把 Codex 拖到 AI 侧边栏 new chat 旁边,登录 嘿你猜怎么着,效果一点都不差。 https://t.co/FVcicJlZ6S

112
13
9
26.0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62%
Predicted Views
125.0K
Est. 1.0K views for your reply
Yangyi
105.8Kfo
Yangyi@Yangyixxxx· 2d ago发布

建议大家多关注一下GEO 目前SEO的流量分布已经部分受到影响了 想先人一步拿到流量应该更多守正出奇 守正是SEO,这是基础的底子 出奇是GEO,这是红利窗口 做GEO重点推荐Reddit和Youtube 具体做法可以这里了解:https://t.co/KpPzAsMXlU https://t.co/rdVkvVhEca

67
7
1
7.4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63%
Predicted Views
20.0K
Est. 1.3K views for your reply
orange.ai
134.8Kfo
orange.ai@oran_ge· 2d ago发布

开发者已经用 Nano Banana 做出产品 而有的投资人还没听说过这个模型 从未见过一个行业的认知差如此之大

189
9
25
37.4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64%
Predicted Views
76.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Susan STEM
36.7Kfo
Susan STEM@feltanimalworld· 2d ago发布

李继刚做的事情 @lijigang_com,其实和我最初的某种直觉很接近。我感觉他一直在那个维度上深耕。 作为一个技术背景的人,加上对语言的一些研究,我形成过这样一种技术直觉:自然语言像是处在一个高维语义空间里,却总是沿着若干低维流形(低熵走廊)来组织和压缩信息。换句话说,每种语言都内含一些特殊的“压缩路径”,而有些人能够凭借对本土文化与语言的敏锐理解,把这些低维流形捕捉出来。 我并没有什么现成的理论依据,当初写《熵控理论》也是靠这种直觉出发。不同的是,我走的路径更多偏向工程化的实现;而李继刚则在另一个维度持续探索。我认为他的方向本身是对的。

52
4
7
18.4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8%
Predicted Views
66.0K
Est. 600 views for your reply
Susan STEM
36.7Kfo
Susan STEM@feltanimalworld· 2d ago发布

程序这个词的语义漂移史,就是计算机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推友君子中庸@Chinese_XU曾经提过一个好问题,大意是:“什么是程序,程序和代码有什么不同?”,他其实是在提示大家:程序可以不是代码。” 这句话真是击中了我的神经——对啊!一直以来我只是隐约有这种直觉,但从未在脑子里把它完整语言化。“程序”这个词正在发生语义漂移! 你听我慢慢说。 SQL 不正是一种 vibe coding 吗? 君子兄肯定早就想明白了,只不过 vibe coding 是今年才冒出来的词,而 SQL 在教科书里则叫 声明式编程语言(Declarative Programming Language)。但本质上,两者是一回事。 从推特上大家用 vibe coding 的语境来看,它指的就是: 程序员不再写“精确控制流”(imperative code), 而是用自然、口语化、半结构化的方式描述“我想要的效果/氛围(vibe)”, 然后运行时/AI/编译器负责把这种“愿望”翻译成底层执行步骤。 👉 归根到底,程序员只描述意图,而不是书写细节。 这和 SQL 的特征完全一致。传统命令式写法是: for row in table: if condition: ... 而 SQL 只需一句: SELECT * FROM table WHERE condition 程序员不关心循环怎么跑、索引怎么选、join 顺序如何优化——只关心“我要什么”。剩下的交给数据库优化器,它自动把声明式逻辑翻译成执行计划。 这和 vibe coding 的精神完全相同:我说 vibe,运行时搞定细节。 换句话说: 它们都是 高抽象层表达,屏蔽实现细节。 它们都依赖 强大的运行时/优化器 来把描述变成动作。 它们都 降低了门槛,让更多人能直接写“程序”。 SQL,早就是 vibe coding 的前身。 Program, 程序,到底啥意思 “程序”这个词在计算机研究史上确实经历过一次 语义漂移。最初在 1930–40 年代的图灵机与 λ 演算语境中,程序更接近于一个 数学过程:它是一套有限步骤的描述,可以把输入映射为输出,几乎等同于“算法”,强调的是“可计算性”。在 ENIAC 及早期计算机工程中,编程意味着接线、打孔卡,即通过物理方式定义机器的动作顺序。此时的“程序”强调逻辑顺序或行动方案,还没有固定为“代码文本”。 进入 1950–60 年代,高级语言(Fortran、COBOL、LISP)的出现,使得“程序”逐渐收缩为 符号化的文本:一段符号串,可以被编译器翻译成机器指令。计算机科学论文中 program 与 code 常常被等同使用,语境也从“逻辑过程”漂移到了“文本表示”。尽管 Donald Knuth 在 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1968–) 中仍强调“程序 = 算法 + 数据结构”,但工业界已经普遍默认“程序 = 代码”。 到了 1970–80 年代,软件工程兴起,NATO 软件危机报告(1968, Naur & Randell)强调程序不只是代码,还包含文档与规范;Dijkstra 甚至提出“program = proof”,认为程序应当是可以推理的数学对象。于是出现了双重用法:在理论语境下,程序是语义对象(算法、状态机、逻辑结构);在工程语境下,程序则是源代码(编译单元)。 1990–2000 年代,随着 C/Java/IDE 的普及,“程序”在工业界与公众语境中几乎完全等同于“代码”。学术界依然有形式方法与程序逻辑的研究,但大多数程序员的直觉就是:程序 = 代码。至此,语义漂移完成——原本广义的“可执行逻辑结构”,被缩窄为“源代码文本”。 而在最近,随着 AI、低代码平台、工作流系统、SQL 与规则引擎的兴起,程序又被重新理解为 逻辑声明 + 运行时。它可以是自然语言(AI 翻译到 IR)、可以是图形模型、甚至是权重矩阵。这其实是一次“反漂移”,回到最早的语境:程序 = 逻辑过程,而代码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媒介。 👉 从“抽象过程” → “具体文本” → “再次抽象回过程”。又转回来了。 语义漂移背后的动因是什么?抓住这个动因,就知道我们未来的机会在哪。 “程序”一词的语义漂移,其实不仅仅是语言学上的巧合,而是整个计算机发展方向的风向标。每一次语义漂移,其实都是新范式到来的预告。 第一次漂移(1930s–50s):从“数学过程/算法”到“物理接线与指令序列”。这反映了计算机从理论走向工程实现的范式转变。 第二次漂移(1950s–70s):从“过程”到“代码文本”。这是编译器与高级语言确立统治地位的标志,预告了“软件业”的诞生。 第三次漂移(1970s–90s):软件工程试图把“程序”扩展为“代码+文档+规范”,预告了系统化开发与团队协作的范式。 第四次漂移(1990s–2010s):在工业界,“程序≈代码”固化,但与此同时 SQL、工作流、规则引擎在局部成功,已经在暗示声明式/协议化编程会是未来的路径。 当下的反漂移(2020s):AI、低代码、自然语言编程、智能合约正在把“程序”重新定义为“逻辑声明+运行时”。这几乎可以看作是新范式的预演:程序从写代码回到直接表达语义。 因此可以说:语义的漂移不是噪音,而是新范式的早期信号。 当“程序”不再等同于“代码”,我们其实正站在一个全新计算底座的门槛上: 人类将不再通过繁琐的语法与机器沟通,而是直接用自然语言/图形/协议化 IR。 机器将不再依赖人类翻译,而是由 AI 和运行时自动把语义转成可执行逻辑。 “程序员”这个职业角色,也会从“写代码”转向“设计约束、声明规则、验证语义”。 👉 程序一词的语义漂移史,就是计算机范式更迭的前兆。每一次漂移,都是下一代计算范式的预告。 所以自由金牛非常厉害,他点醒了我一个我在大脑中仅仅只有直觉感受的概念,甚至我自己都没有语言化。不是程序是什么呢?不是代码是什么呢?我勉强取了个名字叫“符号层”。 https://t.co/DPTBv8SEBX

23
2
6
4.6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6%
Predicted Views
10.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Susan STEM
36.7Kfo
Susan STEM@feltanimalworld· 2d ago发布

🤣99%的男性找伴侣都是以美貌和小鸟依人为标准的。连智商太高都会成一个女人的致命缺点(容易被彻底看穿)….

93
5
24
21.8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62%
Predicted Views
29.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Tony出海营销
14.5Kfo
Tony出海营销@iamtonyzhu· 2d ago发布

谷歌这几天🔥火力全开,又发布Gemini for AI Chrome(AI浏览器)。 大模型们打完IDE编程,现在开打浏览器AI 下边展示几个丝滑AI Chrome功能。 https://t.co/kj1ecEvKKQ

133
22
12
43.8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100%
Predicted Views
114.0K
Est. 500 views for your reply
宝玉
131.8Kfo
宝玉@dotey· 2d ago发布

Vibe Coding 最佳实践之开源项目二次开发 很多人开发只知道用 AI 从头开发,但实际上基于开源项目二次开发是最简单有效的,因为好的开源项目,已经具备了完整的功能,代码质量比较高,架构也是经过良好设计经过考验的,比起 AI 从头开发的要更稳定可靠,由于是开源项目所以也被训练过,AI 很熟悉。 开发的之前,先找一个功能相近的类似的项目,本地跑起来,然后再让 AI 去增加功能修改。

68
15
4
16.9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60%
Predicted Views
22.0K
Est. 500 views for your reply
宝玉
131.8Kfo
宝玉@dotey· 2d ago发布

高效学习:构建知识的20条黄金法则(浓缩精华版) 学习的速度,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你多聪明,而取决于你如何组织知识。方法得当,学习效率可以提升数倍。以下20条法则是构建高效知识体系的基石,它们按照重要性排序,越靠前,越是人们容易犯错或收益越大的地方。本文假设你会使用“间隔重复”类工具(如Anki, SuperMemo等)进行复习。 核心法则:让记忆变简单 前16条法则都围绕一个核心思想:把知识变得简单好记。 1. 理解之前,不要记忆 这是最重要的一条法则。记忆你不理解的东西,是在做无用功。这就像一个不懂德语的人,试图背下一整本德语历史书。就算他做到了,他对历史本身还是一无所知,而且这个过程会耗费巨量的时间。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常常因为教材写得不好或者时间紧迫,就开始“囫囵吞枣”。这种行为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学到的知识毫无价值,无法应用和推理。你必须先花时间去理解一个概念,搞清楚它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然后再去记忆相关的细节。 • 行动指南: 遇到不理解的内容,停下来!去查资料、看视频、问老师,直到你真正弄懂为止。不要把希望寄托于“背下来以后自然就懂了”。 2. 先学习,再记忆 在记忆零散的知识点之前,你需要先建立一个“全局观”。想象一下拼图,如果你不看盒子上的成品图,而是直接拿起一块块碎片就想硬拼,那会非常困难。学习也是一样。 你应该先通读相关章节,了解整个知识框架(比如“内燃机的基本原理”),在脑中形成一个简单的模型。然后,再把这个框架中的关键细节,制作成一个个具体的问答卡片来记忆(比如“是什么推动了内燃机的活塞?”)。这样,每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组织、有联系的,记忆起来会快得多。 • 行动指南: 不要一上来就扎进细节。先快速浏览一遍材料,了解主题的整体结构和核心思想,然后再深入学习和记忆。 3. 从基础开始,层层递进 第二条法则提到的“全局观”或“知识框架”,一开始越简单越好。不要试图一下子掌握一个复杂而精细的模型。从一个最简化的版本开始,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慢慢添砖加瓦。 永远不要轻视基础知识。即使它们看起来显而易见,也值得花时间去记忆。因为基础知识是我们构建更复杂知识的基石。忘记一个基础概念,可能会导致建立在其上的一整套知识体系的崩塌。而记忆基础知识的成本非常低,它们通常很简单,复习几次就能牢牢记住。相比之下,你学习中50%的时间,可能都花在了攻克那最难的3-5%的知识上。在基础上多花一点时间,绝对是稳赚不赔的投资。 • 行动指南: 无论学习什么新领域,都从最核心、最基础的概念开始。确保你对这些基础了如指掌,再去挑战更高级的内容。 4. 坚守“最小信息原则” 这是将复杂知识变简单的核心技术。它的意思是,你制作的每一个记忆卡片,都应该尽可能只包含一条最小化的信息。 • 为什么简单才好记?• 单一路径: 记忆一个简单的知识点,大脑每次回忆时激活的神经通路几乎是固定的。这就像在一条路上反复走,路会越走越清晰。而复杂的知识点,每次回忆时大脑走的路径可能都不同,各种信息互相干扰,记忆就很难稳固。 • 精准复习: 如果一个卡片包含两个知识点(A和B),其中A简单,B困难。为了记住B,你不得不按照B的复习频率来频繁复习整个卡片,这就浪费了复习A的时间。把它们拆开,A和B就可以各自按照自己的最优间隔来复习,大大节省时间。 • 糟糕的例子(复杂): 问:死海有哪些特征? 答:死海是位于以色列和约旦边界的盐湖,海岸线是地球最低点(-396米),长74公里,含盐量是海洋的7倍(30%),高密度能让人浮起,因盐度太高只有简单生物能存活。 • 优秀的例子(拆分后): 问:死海位于哪里? 答:以色列和约旦边界。 问:地球表面的最低点是哪里? 答:死海的海岸线。 问:死海的平均海拔约多少? 答:海平面以下400米。 问:死海的含盐量大约是海洋的多少倍? 答:7倍。 问:为什么死海能让人浮起来? 答:因为含盐量高(密度大)。 问:为什么死海被称为“死”海? 答:因为高盐度使大多数生物无法生存。 注意: 拆分后的问题和答案都非常简短。我们的目标是让每次回忆时,从大脑中提取的信息量最小化。长期来看,知识点越简单,记忆效果越好。 5. 挖空填空,简单有效 如果你觉得遵守“最小信息原则”很难,那就用“挖空填空”(Cloze Deletion)。这是一个能快速将书本知识转换成记忆卡片的强大工具。它指的是将一个句子中的关键词挖掉,让你去填充。 • 例子: 原始句子:“1991年,苹果和IBM共同投资4000万美元成立了Kaleida公司,旨在创造一种多媒体编程语言Script X。” • 可以制作的挖空卡片: 问:1991年,...和IBM共同投资4000万美元成立了Kaleida公司。 答:苹果 问:1991年,苹果和IBM共同投资...成立了Kaleida公司。 答:4000万美元 问:...年,苹果和IBM共同投资4000万美元成立了Kaleida公司。 答:1991 问:Kaleida公司的目标是创造一种名为...的多媒体编程语言。 答:Script X 这种方法能让你轻松地从一段话中提取出多个、符合最小信息原则的知识点。 6. 善用图像 人脑的视觉处理能力远超语言处理能力,“一图胜千言”是有科学依据的。一张图片所包含的细节和信息,我们往往能毫不费力地记住。在学习中,尤其是在解剖学、地理、化学、历史等领域,善用图片可以极大地缩短学习时间。 思维导图(Mind Map)之所以流行,也是因为它利用了大脑对图像和空间关系的强大记忆能力。 • 行动指南: 在制作卡片时,想一想:“这个知识点能用一张图来表示吗?” 能用图就尽量用图。 7. 运用助记技巧 助记技巧(Mnemonic)是各种能让记忆变得更容易的“花招”。比如用谐音、编故事、首字母缩写等方法。这些技巧的效果惊人,一个普通人经过训练,也能记住一副扑克牌的顺序。 但是,请记住:助记技巧解决的是“快速记下”的问题,而学习的真正瓶颈是“长期留存”。要实现长期记忆,你依然需要间隔重复。不过,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尤其面对一些枯燥无味的信息时,助记技巧是你的得力助手。随着练习,使用助记技巧会逐渐变成一种下意识的习惯。 8. 图片挖空 和文字挖空类似,图片挖空(Graphic Deletion)是把图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让你回忆被遮住的是什么。这在学习需要识别位置和部件的学科时极为有效。 • 例子:• 解剖学: 用一张人体骨骼图,遮住“肱骨”,提问“这里是什么?”。 • 地理学: 用一张世界地图,遮住巴西,提问“这个国家是?”。 同一张图片可以被用来制作几十个不同的卡片,每个卡片提问一个不同的部分,效率非常高。 9. 避免集合 集合(Set)是一堆无序的东西,比如“请列出欧盟的所有成员国”。这类问题非常难记,因为每次回忆时,你大脑里蹦出这些国家的顺序可能都不同,这严重干扰了记忆的巩固。 • 解决方案: 把无序的集合,想办法转换成有序的列表(Enumeration)。比如,可以按照这些国家加入欧盟的时间顺序来记忆。 • 糟糕的例子(集合): 问:欧盟有哪些成员国(截至2002年)? 答:(列出15个国家的名字) • 优秀的例子(转化为有序的历史线索): 问:1952年,除了法国,还有哪些国家加入了欧洲煤钢共同体? 答:德国、意大利和比荷卢三国。 问:1973年,哪三个国家一起加入了欧共体? 答:英国、爱尔兰和丹麦。 ...以此类推。 通过这种方式,你不仅把一个巨大的集合拆分成了几个小问题,还顺便学习了欧盟扩张的历史,知识点之间建立了有意义的联系。 10. 避免列表 列表(Enumeration)虽然比集合好,但如果太长,依然是记忆的难点。比如背诵一首长诗或者一个长长的化学流程。 • 解决方案: 使用重叠式挖空填空来拆解它。 • 学习字母表的例子: 问:字母表的前三个字母是什么? 答:A B C 问:请填上缺失的字母:A ... C ... E 答:B, D 问:请填上缺失的字母:B ... D ... F 答:C, E ... 这样,你每次只需要专注于一小段序列,而不是整个冗长的列表。在每次复习完一个小片段后,再完整地背诵一遍,你会发现整个过程变得轻松愉快。背诗也是同理,如果总在某一句卡壳,就把它和它的上一句、下一句做成挖空卡片来重点攻克。 11. 对抗记忆干扰 当你学习两个相似的东西时,它们很容易互相“打架”,让你混淆。比如,你可能分不清 historic(有历史意义的)和 historical(与历史有关的)的区别。这是遗忘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干扰的发生难以预测,最好的办法是在它造成严重问题之前,就主动预防和消除它。 • 应对策略:• 让知识点更明确: 使用例子、图片、个人经历等来区分相似概念。 • 遵守最小信息原则: 知识点越简单,越不容易与其他信息混淆。 • 及时消除: 一旦发现自己混淆了两个知识点,立即把它们找出来,专门制作卡片来对比区分,不要拖延。 12. 优化措辞 卡片上问题的措辞,应该像一把精准的钥匙,能立刻打开你大脑中那把正确的锁。措辞必须简洁、明确、直指核心。 • 糟糕的例子(啰嗦): 问:1985年,Aldus公司凭借PageMaker开创了桌面出版。后来,由于未能改进,丹佛的哪家公司超越了它? 答:Quark • 优秀的例子(精炼): 问:在桌面出版领域,哪个公司超越了未能改进的PageMaker? 答:Quark • 更好的例子: 问:PageMaker的市场输给了谁? 答:Quark 删除所有不必要的背景信息。这些额外信息只会拖慢你的反应速度,甚至产生干扰。如果其他信息也很重要,请把它们制作成单独的卡片。 13. 关联其他记忆 把新知识和你已经知道的东西联系起来,能极大地增强记忆。这能为新知识提供背景,减少干扰,并使其更容易被大脑“接纳”。 • 例子(学习单词 cringing - 谄媚的):• 不好的提问: (贬义词)形容无耻地意识到自己缺点并乞求的样子。 • 好的提问: (贬义词)形容一种无耻地谦卑(humble)和恳求(supplicant)的样子。 如果你已经认识 humble 和 supplicant,用它们来解释 cringing,就能更快、更准确地锁定新词的含义。 14. 个性化并提供实例 将知识与你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是最高效的记忆术之一。个人经历是独一无二的,能提供强大的记忆挂钩。 • 例子(学习单词 divan - 沙发床):• 不好的提问: 没有扶手和靠背的软床叫什么? • 好的提问: 那种没有扶手和靠背的软床(就像我朋友小明家的那种)叫什么? 如果你对小明家的那张沙发床有清晰的印象,这个个人化的例子会比任何抽象的定义都更容易记住。 15. 借助情绪状态 情绪能极大地增强记忆。能唤起你强烈情感(无论是喜悦、震惊、悲伤还是愤怒)的例子,都能让知识点变得更“刻骨铭心”。 • 例子(学习单词 banter - 轻松的玩笑):• 不好的提问: 一种轻松、开玩笑的交谈。 • 好的提问: 形容那种轻松、开玩笑的交谈(比如你看过的那部喜剧电影里主角和朋友的对话)。 一个生动、带有情感色彩的例子,能帮你把抽象概念具体化,从而将学习时间缩短数倍。 16. 使用情景提示 为你的知识点添加一个简单的“标签”或“前缀”,来告诉大脑它属于哪个领域。这能帮助大脑快速进入正确的“思维频道”,避免混淆。 • 例子: 缩写 GRE 可以指“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但在生物化学里指另一种东西。• 不好的提问: 在生物化学中,GRE代表什么? • 好的提问: 生化: GRE 这个 生化: 的前缀就像一个开关,能瞬间把你的思维调整到生物化学的语境下,避免你先想到“研究生考试”,从而减少了反应时间和干扰。 高级法则:优化与管理 17. 适当的冗余是必要的 “最小信息原则”不等于“信息量最少”。在某些情况下,适当的重复和补充是受欢迎的,甚至是必须的。 • 主动与被动记忆: 学外语时,你不仅要能“看英文说中文”(被动),还要能“看中文说英文”(主动)。所以 phone -> telefono 和 telefono -> phone 这两张卡片都是必要的。 • 补充推理过程: 在学习一个数学问题的解法时,你可以在答案中包含关键的推理步骤。这并非死记硬背,而是为了确保你每次都能沿着正确的逻辑路径思考。 • 多角度理解: 对于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从不同角度创建几个问题来记忆它,可以加深理解,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回忆起来。 18. 注明来源 为你学到的知识注明出处。这在未来非常有用,比如当你发现不同来源的信息相互矛盾时,你可以追溯和判断哪个更可靠。来源还能在你需要深入研究或向他人证明时提供依据。来源信息应作为参考,一般不需要记忆。 19. 标注日期 知识是有保质期的。经济数据、科技知识、个人统计数据等都会随时间变化。为这些知识点加上日期或版本号,能提醒你它可能已经过时,需要更新。 20. 明确优先级 你永远不可能学完所有想学的东西。因此,分清主次至关重要。优先级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 • 选择来源: 决定哪些书、文章或课程对你最重要。 • 提取知识: 从材料中挑选出最有价值的部分进行学习。 • 组织知识: 可以先把大量材料导入学习工具,然后根据优先级,逐步处理和优化成记忆卡片。 • 复习过程: 利用学习工具的功能,对特别重要或已更新的知识进行特殊处理(如提前复习、重新记忆、调整复习频率等),对不再重要或错误的知识进行忽略或删除。 高效学习的关键,不仅在于努力,更在于明智地分配你的时间和精力。 总结:20条黄金法则清单 1. 不懂就不学: 先求理解,再谈记忆。 2. 先学后记: 先建立全局观,再深入细节。 3. 从基础开始: 根基不牢,地动山摇。 4. 最小信息原则: 把知识拆到最简单。 5. 挖空填空: 制作卡片的利器。 6. 善用图像: 一图胜千言。 7. 运用助记技巧: 给枯燥的知识加点“料”。 8. 图片挖空: 地理、解剖学神器。 9. 避免集合: 把无序变为有序。 10. 避免列表: 用挖空填空拆解长列表。 11. 对抗干扰: 用例子和细节区分相似概念。 12. 优化措辞: 让问题像手术刀一样精准。 13. 关联旧知: 在已有知识上“添砖加瓦”。 14. 个性化实例: 你自己的经历是最好的记忆材料。 15. 借助情绪: 让情感为记忆赋能。 16. 情景提示: 用标签为大脑“导航”。 17. 适当冗余: 从不同角度巩固重要知识。 18. 注明来源: 知道你的知识从何而来。 19. 标注日期: 警惕知识的“保质期”。 20. 明确优先级: 把精力用在刀刃上。

159
43
13
24.1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72%
Predicted Views
42.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宝玉
131.8Kfo
宝玉@dotey· 2d ago发布

被 AI 改变的代码库: three.js、Tailwind CSS、Shadcn/ui …… 欢迎补充

85
10
7
23.9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9%
Predicted Views
36.0K
Est. 200 views for your reply
宝玉
131.8Kfo
宝玉@dotey· 2d ago发布

Vibe Coding 最佳实践之原型开发法: 1. 第一版只做原型,不考虑设计、性能、安全性、代码质量这些,只考虑实现功能。 这一版的重点是快速实现功能,确认需求,把一些需求上模糊的地方具体化。技术上追求跑通。 这一版的代码是抛弃型的,不做后续使用,完全 AI 主导。 2. 第二版重新设计 在需求确定后,Scope 就明确了,更好做系统设计。 数据库 Schema 的设计可以放在这时候来做,同时还有 API 协议、状态管理、模块设计等这些。 设计完了可以让 AI 搭脚手架,然后基于设计写提示词按照设计去实现功能,实现完加上单元测试,代码的变更有代码审查,确保模块质量和稳定性。 这个版本 AI 只是辅助,要以人为主。 如果需求已经很确定,没必要做原型,那么可以跳过原型,直接到做设计。

187
40
11
41.1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64%
Predicted Views
87.0K
Est. 400 views for your reply
宝玉
131.8Kfo
宝玉@dotey· 2d ago发布

如果你有 Gemini Pro 订阅,美国 IP,升级 Chrome 到最新版本,就可以使用,默认显示在 Chrome 的右上角,显示为一个四角星图标,点击就可以基于当前网页内容使用。 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用户直接输入回复,也可以开启 Live 模式语音对话,都可以把当前网页作为上下文。不过似乎不能命令 AI 操作网页。

145
30
6
31.0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65%
Predicted Views
56.0K
Est. 400 views for your reply
海拉鲁编程客
17.3Kfo
海拉鲁编程客@hylarucoder· 2d ago发布

😅 gpt-5 + codex 在屎山上蹦跶的优雅程度总会突破我的想象...... 他妈的, 写的那么牛逼, 卧槽 https://t.co/HO8nxj6bWo

79
3
9
13.9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6%
Predicted Views
19.0K
Est. 100 views for your reply
宝玉
131.8Kfo
宝玉@dotey· 2d ago发布

AI 内容吧,也不是都不能看 https://t.co/B1ZYTCWkmF

133
8
30
52.3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62%
Predicted Views
119.0K
Est. 200 views for your reply
在悉尼和稀泥
18.7Kfo
在悉尼和稀泥@JamesGoong· 2d ago发布

做内容,先发个 1000 条。 然而 1000 条也发了,没啥用。那是因为除了数量,还有质量和速度这 2 个因素。 假设一个素人发 100 条,出爆款的概率是 2%,就 2 条爆了。根据这 2 条,能知道为啥爆,找到规律吗?大概率不行。如果需要 20 条爆款数据才能知道为什么爆,所以要发 1000 条内容作为基数才行。 然而如果一天只是发个 3 条,1000 条差不多要发个 1 年。按照 2% 的爆款概率,也就是我这次爆款和上次爆款的时间间隔了3 个月。3 个月前我发的什么,数据怎么样,我大概率是不记得的。所以需要数据记录和复盘。 然而 3 个月才爆一次,数据的时空背景发生变化,参考价值会变低。3 个月爆一次也养不活自己,所以要想办法让发这 1000 条的时间压缩到比如 1 个月,也就是一天要发 30+条。然而单账号单平台,一天发太多了会限流。所以要矩阵。 在数量,速度都达到的情况下,才有资格去谈质量。而质量并不是我觉得质量好就是质量好,而是读者觉得质量好才是质量好。所以质量又反应在客观的数据上,所以要做对标分析和复盘迭代。 传统功夫,讲究一个巧劲,他不是乱发。

41
3
1
3.5K
Data updated 1d ago
Viral Probability
50%
Predicted Views
7.0K
Est. 400 views for your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