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arch Hot Tweets
Search and analyze hot tweets from KOL accounts list (list: https://x.com/i/lists/1961235697677017443) within 6 hours. Use SoPilot plugin to quickly comment and occupy the comment section.

Bear Liu
上周奥克兰狂风大作,院子里的一棵树被吹倒了。周末我花了半天时间把它重新扶正、加固,让它又直立起来。 然后,周一收到国内的消息:我父亲又住院了。上次是心脏的问题,这次是脑血管的问题。他已经80岁了,今年两大重要器官相继亮起红灯,我有一种预感:时间不多了。 院子里的树可以扶起来,生命之树却是人力无法撼动的,它有自己的周期和规律。 我从来没有修过佛,但对生死还算比较了然:一方面与广泛的阅读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母亲早年离世。我甚至早就想好了自己葬礼上要放的音乐(感兴趣我们下次可以聊这个话题)。 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意识,很多老人也很避讳谈论这个必将到来的问题。我觉得,中国人可能真的是被儒家思想害了:什么叫"未知生,焉知死"?生与死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 中国人是家庭性聚集,小孩从小就会经历各种亲人的离开,在长辈的婚丧嫁娶中参与、学习、慢慢体会,甚至模仿。但我们家从小没多少亲戚,我自己更是从高中开始就独自生活,所以我的生死观可能更多来自阅读和对不同世界的观察。 从外部角度看,好像我这一年过得很跌宕:5月辞职,6月父亲心脏问题回国折腾一个月,两个月后又要离开新西兰再次回国照料。但我觉得人生的旅途就是这样,有快慢、有上坡、有下坡。况且我不觉得这是在往下走,反而觉得自己很幸运,在上一次回国的时候,和父亲关系的心结终于解开了。他有他的局限,他也是人,有自己的怕和爱,我现在理解了他,也知道他不是最好的,但在有限的条件下尽量做到了自己的最好。 我讨厌中国人说的"孝",我更相信人和人之间那种朴素的关怀,爱。那才是值得我们去赞扬的。 这次要回国,我其实最难受的是要离开自己的妻女。平时吵吵闹闹,但真要离开,内心真的非常不舍。 昨天女儿洗澡时,她用手指在浴室玻璃上写下字,让我破防了: "I will miss you. I don't want you to go to China but I know it's important." 我一边读,一边声音哽咽,眼泪止不住地流。小姑娘还安慰我说:"没事了,爸爸。It's all right." 我和我们父辈不一样的是,我意识到爱和情感shicuiruode,一定要表达出来才有意义,而且更要保护它们。 在有限的时空里,其他的大事小事最终都是小事,人和人之间的互相关爱,才是我们个体存在的意义。 走之前,我为女儿、老婆打扫了卫生,把车加满油,检查了家里的电源,灯泡,还留了一些纸条。 今晚飞往昆明。
Est. 200 views for your rep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