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arch Hot Tweets
Search and analyze hot tweets from KOL accounts list (list: https://x.com/i/lists/1961235697677017443) within 6 hours. Use SoPilot plugin to quickly comment and occupy the comment section.

宝玉
麦肯锡调研了50个基于AI智能体(AI Agent)的真实项目,深入分析了它们最常见的失败之处,并将其提炼为以下 6 个关键因素——这对于每一位 AI 工程师都至关重要: 1. 重要的不是智能体,而是整体流程 别光想着做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智能体(Agent),那些看起来很酷的“小玩具”未必真的实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做的是设计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不是炫耀技术。 2. 智能体不是万能解药 并不是所有任务都适合用智能体去解决。像那些变化少、可预测的简单任务,直接用传统规则或机器学习(ML)就行了。如果强行用上大语言模型(LLM),反而会增加复杂性。 智能体真正适合的是那些杂乱无章、变化极大的工作流程,比如从复杂的财务报表里提取信息,这才是真正体现智能体价值的地方。 3. 别制造“AI垃圾”(AI Slop) 别沉迷于表面光鲜的演示Demo,而是要像培养新员工一样认真对待你的智能体。为智能体制定清晰的岗位职责,不断进行培训、测试和改进。这种长期发展的眼光,远比秀几个酷炫的演示更重要。 4. 盯紧每个环节,而不是只看最终结果 如果你在没有充分监控的情况下盲目扩大智能体规模,很可能发生隐秘的灾难。你需要清晰地追踪工作流中的每个环节,这样团队才能及时发现错误,迅速修正逻辑,防止系统彻底崩溃。 要知道,出错是一定的。但只要跟踪到位,你就能准确找到问题在哪,下一次不再犯同样的错。 5. 能复用就别重复造轮子 很多公司经常在开发一次性的智能体,浪费大量资源。聪明的做法是把智能体的功能拆成模块,比如数据导入(ingest)、信息提取(extract)、验证(verify)、分析(analyze)等。这些模块可以在不同的场景反复使用。 麦肯锡的研究发现,这种复用策略能帮你省掉30%–50%的重复工作,效果绝不是开玩笑。 6. 人类依然不可或缺,但角色正在改变 智能体擅长解析数据、自动化和规模化执行任务,但人类的价值在于判断力、处理特殊情况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未来的竞争并不是“人类 VS 智能体”,而是“人类 + 智能体”的完美组合。 以上六点,都是很多公司在开发AI智能体时容易犯的错误。这些陷阱一旦踩中,可能会严重损害企业的名誉和资源投入。 但现在你已经知道如何避免了。 🧵 原文链接和全文翻译见评论
Est. 6.1K views for your reply